国有企业人工成本预算管理实务论文随着国家大环境的改善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深化,国家对国企薪酬的管控正逐步从工效挂钩向全面预算管理过渡。2010年,国务院国资委出台了《中央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中央企业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市场化工资决定机制,实施人工成本全面预算管理。笔者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简单介绍国有企业人工成本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和注意问题。一、人工成本预算的含义人工成本预算是一个通过预算手段进行管理的过程,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具体的数量形式从人工成本的角度反映出企业目标及生产经营计划,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控制管理。二、人工成本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1、明确基本概念及结构组成人工成本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使用人力资源而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费用总和。一般包括以下七项:第一,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指直接支付给本单位使用的全部劳动力报酬总额。包括:a、在岗职工工资总额;b、聘用的离退休人员的劳动报酬;c、聘用的其他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第二,社会保险费用:是指企业实际为从业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用。第三,职工福利费用:是指企业在工资以外实际支付给本单位使用的劳动力个人以及用于集体的福利费用的总称。第四,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为员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培训费用。第五,劳动保护费用:是指企业为员工购买劳动保护用品和清凉饮料等的费用支出。第六,职工住房费用:是指企业为改善员工的居住条件而支付的所有费用。第七,工会经费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包括存档费、招聘费用、劳动合同签证费、解聘和辞退费用、补充医疗保险及企业年金等。2、统一预算口径明晰人工成本预算口径指企业内部劳资和财务部门之间的统计、核算口径要统一。通常的做法是以人力资源部薪酬管理岗为主导,推动预算编制岗和会计核算岗在遵循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将企业各项直接和间接的人工成本费用归集至财务相关科目形成人工成本明细表,从而将薪资发生项目流向财务列支的渠道打通,并使得预算科目与核算科目一致。首先,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财务部门要加强沟通,将人工成本各项费用与财务科目设置统一,方便两个部门对账,从源头上避免了各业务单元人工成本不规范费用的发生;其次,在符合人工成本管理需要及财务预算准则的前提下,维持科目设置的连续性,方便不同年度的对比;第三,预算科目与核算科目要统一,方便过程管控。3、确定年度经济指标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当前,国有企业人工成本管理主要是工资总额管理。影响工资总额的两大因素包括:一是企业经济效益情况,二是劳动力使用情况。年度工资总额由保障性工资总额和效益奖工资总额组成,保障性工资总额取决于年度人力资源计划及最低工资标准,效益奖性工资总额取决于年度营业收入、利润的完成情况。工资总额的确定坚持“两不高于”原则,即企业年度工资总额增长率要同时不高于企业当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利润总额增长率;企业人均工资收入增长率要同时不高于企业人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人均利润增长率。所以确定年度经济指标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是进行人工成本预算的前提。4、人工成本预算经过前三个阶段准备后,进入人工成本的核算阶段。工资总额预算。根据营业收入、利润、应收账款等的预算值以及年度人力资源计划,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及公式,进行工资总额预算,得出年度工资总额预算值。国有企业工资总额是国资委或其他上级主管单位的主要控制指标,一般要经过“三下两上”的审核过程,确定最终指标。人工成本预算。人工成本还包括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培训经费、劳动保护费等,这些指标一般围绕工资总额,按照国家、上级单位的规定或企业经验值进行预测。在预测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外部市场环境、国家政策的变化。5、预算跟踪及调整人工成本预算编制完成后,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可能发生预算外的.情况出现。所以,要定期跟踪发生情况,一般按月进行一次劳资和财务的对账,及时掌握有关数据,对于出现的预算外情况,在年中或11月份进行一次调整。6、决算后总结分析次年初,财务年度决算后,通过对比、分析人工成本预算和实际执行数的差异。包括统计口径分析、数字对比,人工成本历年增减情况,与营业收入、利润的匹配;还包括分析人工成本利润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含量等等;也可以分析整个行业的工资水平,了解企业薪酬竞争力等。通过分析,构建整个企业的人工成本管控系统,更好的服务企业发展和企业战略。三、人工成本预算的作用在实际推行人工成本预算管理中,必须做到正确理解预算管理的含义,人工成本预算管理不是单纯的数据和财务表格,是一项涉及劳资、财务、商务等部门的系统工程。从数据入手,但不止于数据,要通过对数据的监控、分析和适时调整,构建企业人工成本宏观监控系统,深入剖析数据背后的真相,为企业的薪酬规划、组织变革和战略调整等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