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推进情况调查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推进情况调查报告建立教师工作量和工作时间监控机制,及时反馈教师工作状况。创新学校管理运行机制,采用弹性工作时间,有效缩减教师工作时长。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xx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实施一年来,为了及时、全面地了解掌握当前“双减”工作在xx的开展情况和成效,以及家长、老师、学生对“双减”的认知及诉求,开展了xx省义务教育“双减”推进情况问卷调查。一调查情况本次调查由xx省xx研究会组织专家编制问卷,开展调查活动,进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专家组经多次会商,组织试测等过程最终形成《xx省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推进情况调查问卷》含“教师版”“家长版”“学生版”共三份。其中,教师版问卷共26个调查题目,家长版问卷共20个调查题目,学生版问卷共14个调查题目。本次调查于xx年6月开展,共向xx省内30所中小学校投放问卷,地区包括xxxx等地。既有城市学校,也有乡镇和农村学校。教师和家长问卷采用问卷星方式发送至相关学校的教师微信群和家长微信群,由教师和家长个人在手机小程序中答卷。学生问卷采用纸质问卷,由各学校抽样二至九年级学生,每个年级5人左右现场填写问卷,并进行人工统计。其中,收回教师有效问卷1088份,家长有效问卷10642份,学生有效问卷812份。被调查对象,学校教师和家长包含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的教师和家长。学生问卷主要是二至九年级学生。二调查结果(一)“双减”政策的认知情况1.“双减”政策知晓度学校教师对“双减”政策及其相关政策了解程度高,99.5%的教师表示对“双减”相关政策了解或非常了解。可见,政策在教育行业内部的宣传力度较大,政策知晓度较高。这也跟学校对教师进行的相关政策宣讲相关,97%的教师反馈学校较为频繁地向教师进行了“双减”与“五项管理”相关的政策宣讲。除了教师知晓外,家长也是“双减”政策必须传达的主要群体。与教师群体非常高的政策了解程度相比,家长群体对政策了解程度的自我认识相对略低,65%的家长认为对“双减”政策了解或非常了解,30%的家长认为了解程度一般,5%的家长认为对政策不了解。作为一项教育政策,能在家长层面获得如此高的知晓度,亦可看出社会对“双减”的关注程度非常高,政策的宣传效应与社会影响较大。当然,这与教师向家长所作的宣传密不可分。调查反馈,92.8%的教师会较为频繁地向家长传达“双减”相关政策要求,48%的家长认为“双减”后得到更多的家庭教育指导,这也为“双减”政策得到家长层面的认可提供了重要保障。2.“双减”政策满意度相关群体对政策的认可程度是最终政策落地执行力度与效果的关键。在对“双减”政策认可度的相关调查中,89%的教师相信“双减”政策会为基础教育带来积极的变化。但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仍有近10%的教师对政策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和变化持质疑的态度。与教师较高的政策正向预期相比,家长对政策的满意度有较大差距,有60.5%的家长表示对“双减”政策满意或非常满意,有34.5%的家长对政策持中立态度,有5%的家长表示对政策不满意。家长的这一反应与教师对家长认同情况的判断存在一定误差,73%的教师认为家长会认同“双减”政策,明显高于家长实际的认可程度;15%的教师认为家长不认同双减政策,这一比例又明显高于持不满意态度的家长比例。可见,教师对家长认同度与不认同度的预估均偏高,实际家长持中立态度较多。3.“双减”政策矛盾感教师对减负与提质之间的关系存在较为明显的对立观点,认为减负与提质之间存在矛盾的教师和认为减负与提质之间并不矛盾的教师基本达到1:1的比例。可见,在面对减负与教育质量提升两大任务时,教师群体内部仍然存在较为剧烈的争议。受传统观念和经验习惯影响,一半的教师仍然认为减轻了学业负担会导致教育质量提升面临困难,这也是导致部分教师可能对政策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尽管如此,70%的教师对如何落实“双减”政策并不感到困惑,72%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生在“双减”后学习质量提升了。综合数据可见,虽然教师内部对减负与提质之间的关系存在明显冲突的认识,但总体而言教师对“双减”政策的执行以及与之带来的良性结果持积极态度。与之相一致的是,家长群体认为“双减”对孩子学业成绩的影响情况亦存在这种明显的对立状态,认为“双减”政策对孩子成绩的影响倾向于好与不好的比例也恰好为1:1。能够对这种矛盾加以印证的是,恰好50%的家长认为“双减”后对自己孩子的学业成绩担心程度增加了,家长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忧虑情绪。(二)“双减”政策的执行情况1.作业管理课后作业是“双减”要求减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反应“双减”政策执行情况的关键,也是本次调查关注的重要对象。调查反应,94%的教师认为“双减”后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减少或明显减少,同时90%的教师认为“双减”后考试的频次也减少或明显减少。且作业的形式发生了明显变化,除传统的书面作业外,需要亲子或同伴参与的合作型作业、撰写时评或制作板报等创新性作业、社会调查等研究型作业、社会实践等实践型作业愈发受到教师重视。为了进一步对教师的调查结果进行印证,还对家长以及学生就作业情况进行了调查,90%的家长反馈“双减”后孩子的作业量减少或明显减少。88%的家长反馈“双减”后孩子能在1小时以内完成书面作业或者没有书面作业,同时73%的家长认为作业难度适中,20%的家长认为“双减”后孩子的作业比较简单。对学生的调查结果反馈,76%的学生认为作业量减少或明显减少,10%的学生认为作业量无变化;63.5%的学生反馈已经没有书面家庭作业,38%的学生认为书面家庭作业较少或者一般;71%的学生在学校就能完成书面作业,17.2%的学生回家半小时即能完成书面作业,仅6.7%的学生可能会花约1到1.5小时作业完成书面作业。综合这些数据可见,“双减”后学生书面作业确实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减低,大多数学生能够在学校完成书面作业,需要带回家完成的家庭作业明显较少,绝大多数学生均能在1小时内完成,作业难度适中,作业形式变得多样。2.校外培训学生参加校外培训尤其是学科类培训是“双减”政策要求减的另一项关键内容。40%的家长反馈孩子没有参加校外培训,12%的家长反馈“双减”后孩子每周参加校外培训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33.66%的家长反馈“双减”后孩子每周参加校外培训的时间为1-3小时。在参加了校外培训的学生中,大多参与的是艺体、科创等培训项目,但仍有15.6%的学生参加了学科类培训。值得关注的是,在对家长进行校外学科类培训参与意愿的调查中,仍有56%的家长愿意让孩子参加校外学科培训。与之对应的是,68%的家长认为学校教育能够满足孩子的学习需要,可见仍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对学校提供的教育仍存在不满足感,并希望通过课外培训予以弥补。在对学生的调查中,41%的学生反馈每周参加了校外培训。参加校外培训的学生中,大多数每周参加1-2次,非学科类占比为82%,仍存在14%的学科类培训,这一数据与家长反馈的数据基本一致。与之对应的是,46%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校外的学科类培训,这一数据也与家长的意愿发生了呼应。3.睡眠管理作为“双减”政策相关的“五项管理”内容之一,学生的睡眠管理关系着学生的身体健康。95.2%的家长反馈“双减”后孩子的睡眠时间能保证8小时及以上,96.7%的孩子反馈睡眠时间能保证8小时及以上,两个数据基本保持一致,可见“双减”后绝大多数孩子的睡眠时间能够得到保证。4.课外阅读随着家庭作业和课外培训的明显减少,68%的家长反馈“双减”后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得到了提升。学生周末或假期主要时间花费依次为:课外阅读、完成作业、参加非学科培训、旅游、参加学科培训、看电视或打游戏等,其中,主要参与课外阅读的占比达到了64%。(三)“双减”政策的相关话题1.延时服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作为“双减”重要的配套政策之一,学校课后服务成为大家关注的重要话题,关乎“双减”政策落地的实际效果。83%的教师认为“双减”后,学校提供的延时服务质量好或非常好,16%的教师认为延时服务质量一般,仅有1%的教师认为延时服务质量不好。另一方面,77%的家长对学校延时服务持满意或非常满意的态度,21%的家长认为一般,仅有1.8%的家长对学校提供的延时服务不满意。92%的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延时服务表示喜欢或非常喜欢,7%的学生认为一般,不喜欢学校延时服务的学生不到1%。可见,不管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对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质量均持总体肯定的态度。在对希望得到的课后服务类型调查中,家长反馈的期望类型占比从高到低依次是统考学科类、体育类、科创类、艺术类。从学生反应的实际情况看,学校课后服务以兴趣班(或社团活动)与作业辅导为主,占比均达到了85%及以上。2.教师工作量由于“双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教师带来的主观感受变化与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值得关注,本次调查主要关注了“双减”后教师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问题。94%的教师表示“双减”后工作量增加了,其中,38%的教师认为“双减”后工作量增加了很多。其背后原因,主要包括非教育教学工作任务重、教学与教研工作任务重、家校沟通任务重、班级管理任务重、课后托管任务重等,其中认为非教育教学工作任务重的教师达到了近70%。与教师工作量相伴生的是教师的工作时间。就在校工作时间而言,仅有不到5%的教师在校工作时间为8小时及以下;25%的教师在校工作时间大约9小时;44%的教师在校工作时间大约10小时;20%的教师在校工作时间大约11小时;还有6%的教师在校工作时间大约12小时及以上。可见,教师的工作时间整体偏长。即便如此,91%的教师仍然愿意参与课后服务工作,且83%的教师对课后服务获得的报酬感到满意或者无所谓,16%的教师对课后服务报酬感到不满意。三主要结论(一)“双减”政策知晓度高、认可度高调查反映,由于学校层面对“双减”政策的落地执行非常重视,大力开展了“双减”政策宣传活动,为“双减”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不论在教师层面还是家长层面,对“双减”政策及其相关要求的知晓度明显较高,政策宣传效应良好。由于“双减”政策本身切中了当下教育领域面临的真实问题和家长群体普遍面对的现实困境,加之有效宣传形成的良好的舆论氛围,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对“双减”政策的认可度均较高。尤其是教师群体,对政策有非常明显且一致的正向预期,对“双减”政策的执行以及与之带来的良性结果持积极态度。(二)家长对“双减”政策仍存明显忧虑尽管调查反映家长整体对“双减”政策较为满意,但仍有不少家长对政策持中立态度,明显表现出对政策执行的实际效果较为浓厚的观望情绪。尤其是一半的家长认为“双减”政策对孩子的学业成绩可能带来不好的影响,对自己孩子的学业成绩担心程度增加了。可见,家长群体对“双减”政策可能对自己的孩子学业成绩导致的影响存在较为明显的忧虑情绪。(三)“双减”政策执行力度大、效果明显调查反映出义务教育阶段各级各类学校在“双减”政策推行后,课后书面作业的量和难度均得到了有效控制。相较“双减”之前,作业量明显减少,且符合相关政策的要求;作业难度基本适中,甚至偏向简单。大多数学生在学校即能完成书面作业已基本成为常态。与传统单一的书面作业相比,作业的形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体体现了当前课程改革对实践性学习的明确要求。另一方面,校外学科培训更是得到了根本性控制,仅有较少学生仍参加校外学科培训,与“双减”政策出台之前发生了明显改观。另一方面,学生参加艺体、科创等非学科类培训有所增加。同时,随着家庭作业减少、学科培训减少,学生的睡眠时间得到了切实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明显增加,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学生周末、假期花费时间最多的活动。(四)学校开展延时服务整体满意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