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液安全问题的制度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中国血液安全问题的制度分析王巧玲目录一、艾滋病问题的世界性.............................................2二、艾滋病病毒在中国的传播感染状况...............................2第一章艾滋病问题与血液安全问题的关系............................4第一节艾滋病问题的综合复杂性.....................................4第二节血液安全问题与艾滋病问题的相关性..........................5第三节单独研究血液产品安全的意义.................................5第二章研究方法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6第一节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6第二节前人的研究成果..............................................8第三章不安全血液产品产生的原因分析.............................10第一节违法采血是不安全血液产品产生的直接原因..................11第二节暴利性是不安全血液产品产生的深层次原因..................12第三节供给不足是血液产品中暴利产生的根本原因..................13第四章制度安排、人性冲动与物品属性.............................14第一节制度安排的涵义.............................................14第二节制度分析的起点:人性假说..................................16(一)经济人假说...................................................16(二)IAPP(InstitutionalAnalysisandPublicPolicy)五个维度的分析框架............................................................1722第三节物品属性理论...............................................19第四节制度安排的评价标准.........................................21第五章对血液产品供给制度的分析与评价...........................23第一节血液产品的供给与需求......................................23(一)血液产品的供给..............................................23(二)血液产品的需求..............................................24(三)科斯定理与血液的供需........................................25第二节对有偿献血制度的分析与评价................................26第三节对无偿献血制度的分析与评价................................28第四节小节.........................................................31第六章血站服务的制度分析........................................32第一节对垄断的分析...............................................32第二节对血站服务的分析...........................................34第三节政策方案选择...............................................34第七章结语与思考..................................................37参考文献..............................................................后记...................................................................22前言一、艾滋病问题的世界性从病理上来说,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俗称)是一种属于病毒感染的普通疾病。但其对社会心理的严重影响性,却是其他病毒所不能及。艾滋病的全球流行性,则是它的第二大特点。古今中外,没有一种疾病像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那样,在短短几年间,席卷全球,冲破国界和洲界,冲破了一切民族、种族、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宗教、意识形态的藩篱,留下一片恐惧、恐慌、痛苦、悲哀和死亡。尤其是在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高发的一些农村,真是重现了“千村霹雳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景象。艾滋病对全人类的生死存亡提出了严重的挑战。艾滋病病毒究竟始于何时何地,并没有得到确证,只是目前有资料表明艾滋病病毒1源自于非洲。但可以肯定的是,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自70年代开始在全世界流行。二、艾滋病病毒在中国的传播感染状况17年前的中国还是净土一片,现在已经成了到处都能发现艾滋病的国度。1985年中国境内发现了第一例艾滋病人——一位阿根廷人。根据官方的报告,到1999年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共为15000多例;专家估计:保守数字至少50万人,并且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并断言:艾滋病在中国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以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计算,中国在亚洲排行第四,仅次于印度、泰国和缅甸。有关的具体数字和报告在各地监测艾滋病流行情况的防疫部门和他们的上级领导那里却变成一道非常复杂的难题。几年间急剧上升的有关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数字成了一只烫手的洋芋:应该报多少才不会引起老百姓的恐慌、才不会影响投资环境、不会对主管领导们的政绩产生影响但又能引起他们的重视?要考虑的问题实在太多,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是否有勇气正视艾滋病在中国的现状?1有关统计数据来自《南方周末》2000年11月30日的有关艾滋病问题的报道。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33在西方国家,注射毒品和性接触是HIV的两大主要传播途径,但中国还多了一种:非法采血。国际统一的HIV感染途径的指标有6个:注射毒品、异性性接触、同性恋、母婴、血/血制品和不详,通常“不详”的最少,但在我国卫生部门公布的指标里,“不详”的比例却很高,1997年5月,占33.6%,列第二位,仅次于注射毒品,1999年9月,仍列第二,占21.1%。防疫部门的人说,他们统计的时候,会把非法采血感染放进“不详”之列。2而根据目前发现的情况来看,因非法采血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中部的河南省及其周边地区。于是,如何保证血液及相关产品的安全问题成了中国防“艾”运动的一大艰巨课题。因此该选题不仅对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而且作者在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同时,也是对理论的充实和发展。由于血液产品本身的特殊性,该研究还能引起人们对公共政策的伦理价值框架作进一步的思考。2数据来源同上。44第一章艾滋病问题与血液安全问题的关系第一节艾滋病问题的综合复杂性艾滋病问题与血液安全问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两者并不同一。这是首先需要阐明的。艾滋病问题就其病理本身来讲是一个医学问题,与其他疾病并没有太多的不同,一方面需要科学的预防手段,另一方面医学技术的进步终有一天会攻克引起该疾病的病毒。但由于其高危人群的特殊性(卖淫嫖娼、吸毒者),使它与伦理道德关联起来,其感染人群的行为方式与生活状态、其传染性对他人构成的威胁,使它发展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早在九十年代初大家所熟知的狮城舌战中,“艾滋病究竟是个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就是其中著名的命题之一。在这两大领域中,艾滋病也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在医学领域里,就目前来说,艾滋病患者不仅没有治愈的可能,而且维持其生命的花费极为昂贵,至少在每人每年10万元(人民币)以上,这还不算误工带来的损失。不过艾滋病的预防却不是很难的事情。艾滋病病毒在我国的传染病中被列为乙类,它与甲类病毒(如霍乱)不同,因为它不是接触传染的,而是有其特殊的传播渠道:血液、性和遗传。只要我们能阻断这三种传播渠道,那么艾滋病的预防就能够实现。这个方面的特点,使得艾滋病问题的解决,除了要积极开发研制艾滋病的治愈方法以外,更为当务之急的是推广预防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既维护感染者的利益,又保护未感染者的安全。艾滋病问题在社会领域中的特点是,它与个人行为以及社会行为这两个因素有很强的相关性。个人行为模式决定了个人对艾滋病病毒的易感性。被认为是高危行为者,就是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和可能非常大的行为,例如静脉注射毒品、卖淫嫖娼、多性伴等。如果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人有高危行为,那就会促使艾滋病病毒在人群中广泛传播。而社会易感性(socialvulnerability)则取决于社会行为。社会行为包括社会风气(如人们对性自由的态度,倘若没有任何约束和保护,那么艾滋病病毒广泛传播的可能就大;人们对高危人群和感染者的态度,倘若是一味的歧视和敌对的话,也会助长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公共政策(如忽视了可能引起大规模传播的输血问题)以及相关制度等社会因素。艾滋病问题在社会领域里的特点决定了,为控制其病毒的传播情况,就必须对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以降低两者的易感性。不仅如此,55由艾滋病问题引起的其他相关问题也都需要去面对和解决,如贫穷和遗孤,艾滋病治疗药物的知识产权纠纷以及各国间的防“艾”合作项目。由此可见,艾滋病问题是一个以艾滋病为核心,涉及到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的复杂问题,它的解决自然也需要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第二节血液安全问题与艾滋病问题的相关性血液只是艾滋病的传播渠道之一,保证血液产品安全的制度体系也就是我们刚才所提到的降低社会易感性的途径之一。但不容忽视的是,血液却是感染几率最高的渠道,生存在血液中的人体免疫缺损病毒(HIV)能够维持的时间最长。而且科学研究还表明,接受HIV感染血液的受血者被感染的机率超过90%。世界上有80%的人口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但发展中国家仅使用20%的世界输血用标准的血液供品。就我们国家而言,虽然官方一再否认中国是艾滋病病毒的“高危国度”,但官方不能否认的事实是中国是一个肝炎的高发病国。世界卫生组织1995年1月的资料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儿童每年约接受55亿次注射,其中50%是不安全的,这包括不消毒、只换针头不换针管连续使用等。我国河北正定县卫生防疫站的一个调查表明,目前农村0-2岁儿童每年平均接受注射等针刺(90%为注射,余为针灸、输液)38.6次,乡村医生一般只做到换针头而不换针管,忙时就连续使用。因此,我国儿童(主要是农村)每年接受不安全注射的次数也以亿次计。这是使我国成为乙肝大国的主要原因之一。3更令人心惊的是,这曾使我国变成肝炎病高发国的病毒传播方式,也是目前使艾滋病成为中国“国难”的最具威胁力的途径。河南等地的“艾滋村”出现的根源就在于“血灾”。每年有上百万的生命通过输血而得到挽救,但在安全血液供给没有得到保证的国家,血液接受者感染HIV的风险越来越大。另外,其它疾病如梅毒和疟疾也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第三节单独研究血液产品安全的意义应该说保障血液产品的安全帮助只是解决艾滋病问题的一个方面,但血液3有关统计数据来源于邱仁宗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艾滋病、性和伦理学》从爱知网()上可以下载全书66产品安全的意义又不仅仅在于艾滋病的问题。由于血液产品不安全所造成的病毒感染是医源性的,是在有关治病救人的过程中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