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绘本阅读指导策略初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低段绘本阅读指导策略初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阅读经验,通过对故事细节的解读,尝试对绘本故事进行猜想和推测。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每天的午读时间是孩子们的快乐时光,因为大家要一起阅读交流绘本故事。每当午读结束时,讲台下总是一片寂然,孩子们总是眼巴巴地望着我——“为什么时光飞逝?为什么不能继续阅读、继续讨论下去?……”自绘本阅读活动开展以来,孩子们的进步很明显,无论是对整体内容的把握、局部信息的提取,还是对故事内容的伸展、作品表达方式的评鉴,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摸索中,我也渐渐摸索出一些小学低段绘本阅读指导的方法和策略。一、在阅读期待中吊足阅读胃口如何利用绘本资源,激发阅读期待、调动阅读兴趣?“猜字诀”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这样的效果。(一)猜什么——合理选择猜测内容猜什么?看到封面图画或者书名猜故事内容,看到情节转折点猜主人公的遭遇,读到精彩处猜人物的所做所思,读到留白处猜言外之意,读到埋下伏笔处猜后面可能发生的“意料之外”……这些猜测吊足了孩子们的胃口,驱使着孩子以极大的热情不断往后阅读。当然,在十多分钟的绘本阅读指导中,所选择的“猜测点”以三至四个为宜,过多的打断会使阅读热情降温。(二)怎么猜——引导学生学会猜测猜想与推测是学生阅读过程的重要思维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怎么猜?即“利用即时评价,辨明正误,引导学生阅读,点拨读法的方法策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阅读经验,通过对故事细节的解读,尝试对绘本故事进行猜想和推测。绘本《从前有一只老鼠》讲述了一只弱小的老鼠在一位法术高超的隐士的帮助下变成了大猫,然后变成了狗,最后变成了一只威风八面、自以为是的大老虎。这是故事发展的高潮处,转折点,读到此处,请孩子们猜测,故事接下来会怎样发展呢?孩子们众说纷纭。师:“回顾前面的内容,猜想故事接下来会怎样?”——前因后果,指引方向。生:“这只大老虎可能会吃掉隐士。”师:“你的猜测出乎大家的意料,能分享你的理由吗?”——言之有据,远离天马行空。生:“这只大老虎可能会吃掉隐士,就像《农夫和蛇》里面的蛇一样。”师:“真棒,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来猜测。”——指导猜测方式。生:“这只老虎可能会觉得自己变强大了,就去欺负其他的小动物,你看图画上,他的表情,其它小动物们都在躲着他。”师:“用图画中的信息支撑自己的猜测,有理有据,了不起。”——反馈猜测效果,指导猜测方法。生:“那位隐士见老鼠欺负小动物,会把它慢慢变回去,就像之前把它变成大猫、狗、老虎一样……”显然,孩子已经洞悉了之前故事的语言模式,并以此支撑自己的推理。师:“真棒,你已经发现了这部分故事之前的规律进行猜测。”——信息重组,学以致用。二、在对话中重构故事内涵一部作品能否拥有生命力,最终取决于阅读者的参与。绘本作家们长于留白,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实践证明,针对性强的集体阅读和交流,能让故事的建构更为丰富。绘本交流的内容和方式如下:(一)交流故事梗概故事梗概的提取是信息的梳理和整合,对故事的整体感知能帮助孩子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读懂故事。“你认为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这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多长时间?”“这个故事的一号主角是谁?他(她)经历了哪些事情?……”这些问题都可以用来作为感知故事整体内容的交流,我们可以选择影响孩子深入阅读的问题去交流。绘本《小房子》讲述了小房子周围环境的变迁。读完《小房子》后,我问,这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多长时间?孩子们纷纷发表看法:“故事发生了很久很久。故事中有‘一年又一年’这样的句子。”用故事中相关联的句子去证明。“讲述了几百年间的故事,故事刚开始的时候,小房子前跑着的是马车,接着变成汽车,后来变成了有轨电车,高架列车,地下列车。交通工具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肯定经过了很多年。”读图能力很强,能够抓住图画中细节证明自己的观点。“应该是好几代人了,小房子后面被‘主人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女’搬运到了另一个乡村田园。”细微的文字往往是更准确的线索。于是,我顺势请孩子们大致计算出故事的时间。这样的过程中,阅读交流就和福尔摩斯侦探一样有趣。孩子们不断地根据自己所寻找到的蛛丝马迹来印证自己的看法,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故事的讨论中来。相比于抽象地让孩子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结局,概括主要内容,这种交流更为有趣。(二)直抒阅读喜好交流绘本故事中最感兴趣和最不喜欢的内容,能帮助孩子成为阅读主人公。在个性化的绘本阅读中,孩子们都会有自己的喜好,他们期待在交流活动中寻找和自己有相同喜好的人群,沉入生动曲折的情节中,去同喜共悲。选择最喜欢的地方,返回去再读一读,交流喜欢的理由。锁定不喜欢的内容,默读一番,说说不喜欢的原因。没准就又诞生了一部新的绘本作品。孩子们不喜欢《爱心树》中小男孩一次一次地“要”走了大树身上的东西,贪心又自私;不喜欢《晴朗的一天》中,老奶奶只是因为狐狸偷吃了她的牛奶就把狐狸的尾巴砍下,太残忍;喜欢《爱花的牛》中,那头牛在树下无忧无虑闻花香的生活,自由自在;喜欢《赶牛车的人》一家人坐在火炉前劳作温馨甜蜜,却不喜欢他们把什么东西都卖了,包括那头吃苦耐劳,帮他驼东西到集市去卖的老牛,虽然被艰难的生活所逼,却仍倍感辛酸……“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最初看见的东西,他就变成了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这是诗人惠特曼的发现。对自己阅读喜好的交流,启迪孩子主动地受到情感的熏陶,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是非观念。自然而然,孩子们在交流中张扬了童心、童真、童趣,在绘本交流中寻找到了自己。(三)直面阅读困惑让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往往是对故事中感到疑惑的地方进行交流。困惑往往是关系着孩子读懂故事的“任督二脉”,惟有帮助孩子打通这些经脉,才是真正贴近绘本作家们的心。允许有读不懂的内容,倡导大胆表达,反复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读,辅以七嘴八舌的推测、交流、讨论,帮助孩子直面困惑,进而自主解惑,从而恍然大悟,乐此不疲。绘本《缆车梅波尔》生动再现了旧金山“留住缆车”这一真实事件——人们成立“拯救缆车市民委员会”,游行、演讲,并最终用全民投票的方式解决了缆车去留的争议。有孩子提出疑惑——“那么多人在黑板上画符号是什么意思?”没关系,我们回头再读一读这个部分。在重读的过程中,孩子们了解到,故事中旧金山的人们正在为了让缆车保留下来还是被替换进行投票。缆车梅波尔的去留,由谁决定?市长说了不算,得由旧金山居民们投票决定。就这样,“民主”这个“高大上”的词语,因为一个孩子的疑惑,第一次生动地在全班孩子的面前“摊开”。阅读《小房子》,孩子们提出疑惑:人们为什么会把小房子周围变成城市?于是,一场讨论开始了:“因为城市里的人越来越多了,住不下了,所以把城市扩大了,把小房子淹没了。”这是由于人口增长的原因。“城里人想住大房子,大房子就会在远一点的郊区修建,所以小房子周围就多了那么多的房子,慢慢地就变成城市了。”听,这关联到城市变迁的问题。“乡村的人要到城里的工厂、公司挣钱,太远了,所以,把工厂修在自己家附近,乡村就变成城市了呀!”“我有补充,乡村的人也想要和城市里的人一样有便利的交通,所以修筑了公路……”思辨角度多元,而且各具张力,瞧,复杂问题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假设、验证和演绎。(四)梳理讲述方式细腻而夸张的图画,精彩生动、善于留空的和文字,构成绘本的阅读内容。“你发现故事的文字(图画)是怎样在讲述的?”“你发现故事中重复的句子吗?”“你发现故事中隐藏起来的线索(规律)了吗?”“这样的方式讲述让你感觉怎样?”这样的交流能够帮助孩子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发现作品的创作方法。对于常规的语文课堂来讲,感受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是中高段的要求。引导二年级的孩子发现绘本故事的讲述方式有些拔苗助长。实践证明,孩子们对于故事讲述方式的洞悉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几次实践之后,孩子们对于图画和文字讲述方式的发现,渐渐轻车熟路。在《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中,文字的排列和故事中查理哥哥的想法一样有创意,有时候还会变成富士山呢!《骑牛车的人》,这个故事是一个循环,可以按照秋天、冬天、春天、夏天的顺序一直讲下去,这样表现了农夫生活枯燥、平淡的生活。《犟龟》就是动物们一个接着一个给犟龟制造障碍,以各种理由阻止犟龟去参加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而犟龟没有屈从、最终收获惊喜的故事。因为每一次别人劝告犟龟之后,总会有这样的句子——“陶陶坚定地继续往前赶路,越过……穿过……”这样的话让我们感觉到“陶陶很坚持,甚至坚持得有些固执……”交流绘本故事的讲述方式,就像是一个探险、淘宝的过程。一个小小的发现常令孩子们欣喜万分,信心倍增。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才能顿悟,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发现“秘密”,分享绘本故事的讲述方式,能帮助孩子领会故事是如何阐述内容,表达情感的,既“得意”又“得言”,意义重大。(五)邂逅绘本之间的联系随着孩子们阅读交流能力的提高,开始尝试着让孩子们交流所发现的书本之间的联系——“读了这本故事,你联想到曾经读过的哪一本?”“你认为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我发现《小岛》《树真好》这两个绘本很相似,它们和《驴小弟变石头》《玛德琳的救星狗狗》《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那些故事不太一样,这两个故事很平淡,就像一首诗歌一样,而其他的绘本故事总是有不断变化的内容在不断地吸引你。”一语道破这两个绘本故事的特点,正如《小岛》封面上的那句书评——一首柔美的诗。“《缆车梅波尔》《逃跑的小火车头》《小房子》的图画都很清新,让我觉得看着很宁静,而且那图画里,都带着一种怀念。”真令人激动,这三本书正出自同一位作者——维吉尼亚·李·伯顿,而她的作品看来确实有着这样的风格。三、优化绘本阅读中的教师定位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分享,建构一种阅读分享模式的过程,是一个愉快、刺激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是孩子阅读交流的设计者、陪伴者和助推者。我们所需要做的不是帮孩子发言,或者帮他们理清楚来龙去脉,而是帮助他们说清楚想要表达的内容,寻找到文中隐藏着的线索。“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我很想听听大家的看法。”“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这些话应该成为智慧教师的口头禅。在整个绘本交流中,教师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件事:1.不断地调动气氛,激发孩子们阅读或者讨论的兴趣;2.不失时机地追问依据和看法,远离蜻蜓点水和天马行空;3.随时把孩子们的讨论拉回绘本或者话题的轨道。发现线索,回头读一读;喜欢的内容,重复读一读;有疑惑的地方,找到关联的地方再读一读……孩子们在讨论中常会把讨论的问题给忘记掉,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温习讨论的话题,衔接孩子们天南地北的思绪。4.当讨论陷入僵局时,提出有助于讨论发展的问题——有谁关注到了绘本故事中的图画?有谁注意到了这个故事中一直在重复的句子?有谁注意到故事中有一条隐藏起来的线索?等等。5.为孩子们眼看就要讨论到但又在门外徘徊的“重点”补上“临门一脚”,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上述绘本阅读交流模式的摸索与建设,为中、高段的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以及群书阅读模式建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依托经典文本所展开的集体阅读分享,一次多么激动人心的创美之旅。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