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现象说课稿【导读】这篇文档“静电现象说课稿”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静电现象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一节是司南版物理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的开端,而本章也是整个高中阶段电学的开端。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初中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又为后继内容的学习做出了铺垫。学好这一节,对学生进一步研究静电场的有关性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静电现象与生活息息相关,学好这一节又能增强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热情。二、学情分析1、学生初中已对静电有初步了解,知道一些简单的静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接触起电两种起电方式,对感应起电也有了些浅薄的了解,但只是一些感性认识,缺乏深层次理性认知。2、学生化学课已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所研究,这为本节课几种起电方式的微观解释大大降低了难度。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起电、接触起电、静电感应这三种起电方式;2、知道正负电荷的规定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规律;3、知道电荷守恒定律,能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三种起电方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转移。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略静电现象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尝试运用静电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将静电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知识分析静电现象难点静电感应突破:动画演示五、教法学法教法实验演示、启发教学、多媒体动画辅助学法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六、教学媒体1.实验器材:有机玻璃棒、丝绸、碎纸片、毛皮、橡胶棒、验电器、摩擦起电机;2.课件:视频——静电使长发飘起来;文档——人身静电高达七八千伏。七、教学流程及操作新课导入(3分钟)1、演示摩擦起电机的人造闪电;2、播放视频——静电使长发飘起来;提出问题为什么摩擦会造出闪电?为什么静电使长发飘起来?学完这一节我们将解决以上问题。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实验(6分钟)1、研究第一种起电方式——摩擦起电设计意图:此处为学生实验,主要是回顾初中的知识,增强学生自豪感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实验一:用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放于碎纸片附近观察实验现象;实验二:用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放于碎纸片附近观察实验现象;实验三: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用丝线悬挂(1)再用一根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之靠近,观察二者相互作用情况;(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之靠近,观察二者相互作用情况。现象及结论现象:实验一二中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吸引碎纸片;实验三中的两根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排斥,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吸引。结论(学生分析):(1)都吸引碎纸片,说明二者都带了电;(2)两根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必定带同种电荷,我们规定其为正电荷,其相互排斥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3)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吸引,说明二者带异种电荷,我们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规定为负电,即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总之: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与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提出问题还有其他起电方式吗?探究实验(3分钟)2、研究第二种起电方式——接触起电让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或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设计意图:此处也为学生实验,主要是回顾初中的知识,增强学生自豪感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现象及结论现象:金属箔片张开结论(学生分析):接触使两箔片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提出问题还有其他起电方式吗?探究实验(3分钟)3、研究第三种起电方式——感应起电(学生实验)让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或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但并不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现象及结论现象:金属箔片张开结论(学生分析):感应使两箔片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微观解释(8分钟)提出问题为什么以上三种方式能使物体带电?它们的本质是什么?继续提问原子结构?此处让学生回答设计意图:学生化学已学,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强调某些情况下带负电的电子可以移动或转移学生讨论交流摩擦起电:电子的得失接触起电:电子的转移(一物至另一物)感应起电:电子的转移(物体的一部分至另一部分)结论电荷守恒定律前后照应,实际应用(1分钟)摩擦起闪电:电子的转移静电使长发飘起来:接触起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例题(6分钟)例1:两个完全一样的绝缘金属球,A带电量Q,B带电量-2Q,将AB相触后分开,AB分别带多少电量?例2:见右图,感应后Bc整体带电了吗?Bc分开后带电了吗?静电的防护与利用(8分钟)多媒体动画课件展示1、利用:(1)吸附功能;可用于除尘、喷涂、复印等;(2)杀菌功能:处理种子、处理水、产生的臭氧净化空气。2、防护:将静电导走:避雷针防雷电、油罐车防静电设计意图: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课堂练习(4分钟)(2题针对接触起电与感应起电)课堂小结(1分钟)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布置作业(1分钟)1、教材本节课后练习;2、课外阅读《人身静电高达七八千伏》。八、板书设计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一、三种起电1、摩擦起电2、接触起电3、感应起电二、原子结构与电荷守恒1、原子结构:2、电荷守恒三、静电的防护与利用1、利用2、防护静电现象说课稿2一、说教材及教学理念《静电现象的应用》是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人教版(选修3--1)第一章第7节的内容,是对静电感应的深入研究和具体应用。本节是这一章的难点,内容抽象、深奥,在生产生活中的涉及面广。上好本堂课就显得比较困难,上好本节课的关键是做好静电实验,而静电实验的成功率低,所以一旦实验失败便需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同时我也准备了实验的实录,播放录像同样具有说服力。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课标的要求,我从一下三个维度制定了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㈠知识与技能方面1.知道静电感应产生的原因,理解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2.理解静电平衡时,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以及导体上电荷的分布情况。3.知道尖端放电及其应用,知道静电屏蔽及其应用。㈡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科学猜想、理论推导、实验验证的过程,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生产生活中静电现象的分析,让学生体会物理学给人类带来的便利,进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静电平衡的概念,理解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特征是本节的重点突出重点的方法:因为内容抽象,难度大,所以采用教师问题质疑,学生的讨论、教师的总结的方法已达到突出重大的目的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四、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实验引人,复习开题、目标展示、提出问题、引导分析、分组讨论、理论推导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搜集了视频录像和图片。最后总结,学习目标再现,让学生自评目标达成情况,并进行提问质疑,并把问题抛到课后,做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课后探究的积极性。五、说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利用静电感应实验,复习静电感应现象。提出问题:静电感应的本质是什么?启发得出:是电荷的重新分布,那么重新分布的时候靠什么力分开的,重新分布以后导体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引出新课并展示学习目标。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3、理论推导,小组活动,归纳总结出,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征,其中用反证法和实验验证法。做法拉第圆通实验。4、师生互动,共同学习尖端放电和静电屏蔽,实验演示和播放视频与图片。5、归纳总结,再现目标。7、学生质疑,结束新课,布置课后探究作业。静电现象说课稿3我说课的题目是《静电现象》。下面我从十个方面来说一说:一.教学理念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我们教一门科目,不是建造有关这门科目的一个小型现代图书馆,而是使学生亲自像数学家思考数学,像史学家思考史学那样,使知识的获得过程体现出来,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所以本课采用了演示和学生探索性实验相结合并以学生实验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做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通过独立思考与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利用现有器材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体验中激发创造思维的火花,在体验中感受科学的壮美与神奇!二.本课教材分析《静电现象》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的第2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及对静电现象的解释.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也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但是本节课在此处并非是初中电学的起始课,而是作为人类探究物质微观结构(即原子结构)所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讲授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是为说明物质可以再分做准备的。三.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分析,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⑵知道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也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⑶知道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推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⑷能利用原子构成的知识对摩擦起电现象做初步的解释.2.过程与方法在实验探究基础上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通过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⑵鼓励学生自己查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难点: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五.教法《物理课程标准》提倡多种教学形式。讲授、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形式各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的场合,它们的长处和不足可以互相补充。本节课把自主研究和目标研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序地进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确定方案--实验探究--现象分析--交流合作--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始终置于探索者的位置,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再发现”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己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体验探索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另外,注重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每一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灵活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六.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我会学”。观察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自主性学习所必需的能力,所以在本节课,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学习方法的指导。⑴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和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⑵巧妙地让学生选取身边的材料进行有趣的实验,通过引导使得实验的进行和问题的解答都是学生自己不断努力的结果,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⑶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注重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七.教具以及其它相关教学资源1.活动器材: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泡沫、塑料尺、塑料细丝、碎纸屑等.2.图片资料:石墨分子、金刚石分子、富勒烯分子的图片,3.视频材料:静电现象(手摸静电球后,头发全都飘了起来)课件、摩擦起电,电子转移的动画课件.4.学生课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