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际政治经济学讲义03国际货币体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领域国家与市场的关系金融决策的政治学在讨论国际贸易问题的时候,我们是从市场的规则和运行情况出发,观察市场力量怎样塑造贸易结构,分析它有什么优势和缺陷,然后讨论国家干预、政策调节是否可以弥补市场的缺陷。总体上遵循的是从市场到国家的思路。观察国际金融问题的思路则恰好相反,即从国家到市场。首先要明确国家在管理金融活动时有什么目标,它可能选择什么样的政策,各国之间会达成什么样的安排,然后分析市场会如何反应。为什么会存在如此不同的思路也是很有意思的问题。其实无论是在贸易还是在金融问题上,都存在国家与市场的冲突,存在激烈辩论。不过在贸易问题上,经过200年的曲折发展,对市场力量的信任成为主流,国家对贸易的干预受到限制。金融问题上遭到置疑和限制的却是市场力量。直到20世纪70、80年代,解除资本控制、允许自由流通的思想才兴盛起来,不过国家调控的理论仍很有势力。潜在的判断是,国际贸易涉及商品的国际流动,国际金融涉及资本的国际流动。而对现代经济而言,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商品是经济发展的成果,前者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更具有政治敏感性,支持国家控制理所当然。那么,国家使用货币金融政策希望达到哪些目标?上一节的分析表明,各国通过调整利率和汇率追求两个目标,一是改善自己的贸易条件,二是吸引更多的资本。但是很快可以发现,这两个目标是相互冲突的。如果希望促进贸易、扩大出口,应当设法增加高能货币的供给,以促使货币贬值。如果希望吸引外国投资,则应当设法提高利率水平,以提高本国的资产收益率水平,但这样做需要减少高能货币的供给,会引起货币升值。如何在两个目标之间求得平衡,对各国的货币金融决策者来说都是一个考验和挑战。同贸易政策类似,制定国际金融政策也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利益集团相互角力的政治过程。在各国内部都是既有支持货币贬值的一方,主要是面向世界市场的出口企业及其雇员;也有支持货币升值的一方,包括金融投资机构和广大消费者。日益兴盛的跨国公司则相对中立,追求汇率平衡稳定。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任期内,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之间的争斗和随之而来的政策摇摆。国家的政策目标案例清楚地体现了货币政策制定者面临的困难处境。国家政府必须确定具有包容性的政策目标,才能够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引导各个压力集团达成共识。经济学家认为,在金融货币领域国家的核心目标应当是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具体地讲,就是要同时实现国民经济的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所谓内部平衡,就是在价格稳定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充分合理配置。也就是保持投资和资源之间的平衡。这里面的资源包括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资源,资源合理利用实际上包含实现充分就业、合理投资、矿藏适度开采、技术创新等具体指标。过度使用资源会导致经济过热现象,出现通货膨胀形式的价格波动和各式各样的盲目投资,人与人之间关系、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持续紧张。而资源使用不足则导致经济停滞,通货紧缩、失业增加,其痛苦更为人熟知。无论是过热还是停滞,政府都会承受各种政治压力,所以应力求达到内部平衡,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提高国民福利。所谓外部平衡,简单地说就是要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注意这里隐含的前提是开放经济,独立于国际体系之外自然可以实现平衡,但由于失去各种贸易、投资、技术交流机会而不可取。而一旦加入国际经济往来,保持外部平衡就是利他亦利己的选择。从利己的角度考虑,谁都不愿意在贸易和投资项目上长期出现赤字,因为它可能意味着国家财富的流失,或是国家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长期贸易赤字很可能由于政策误导的高消费、超前消费引起,而投资赤字往往引起对未来偿债能力的担忧。面临双赤字的国家通常都面临调整政策的压力,谋求恢复外部平衡。现在设想另一种极端情况,本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同时出现大量盈余,这似乎是求之不得的理想状况。但应当认识到,全球范围的资产和贸易流动肯定是平衡的,本国获利必然建立在他国的损失上面。受损国家不会甘于这种局面长期保持,很可能采取限制甚至报复措施,从而引起国际关系的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本国设法恢复外部平衡是利他,最终也是利己。总之,只有同时达到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才能够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和本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