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要点(一)简述题1.民粹模式2.渐进转轨方式的利弊3.拉美国家在全球化时代的处境4.国际政治中无政府状态与无政府社会的差异5.国际关系中的科斯定理倒置现象(二)分析题1.霸权稳定论的主要观点及其现实解释力。2.掌握自主创新技术能力需要什么样的制度和文化环境?3.根据你的观察,亚太地区的国际组织当中谁最为成功?分析其成败关键。4.评价中国在文化全球化趋势中的处境。参考答案要点:一、简述题要点1、民粹模式。美国学者亨廷顿与纳尔逊认为发展中国家在追赶发展阶段面临经济发展与扩大政治参与的双重任务,而这两个目标是相互矛盾的。执政者如果以政治参与优先,则进入民粹模式。如果选择民粹模式,意味着先满足民众的参政要求,社会阶层平等化。那么将出现各个利益集团相互争斗的混乱局面,虽然利益分配会相对公正,但难以制订和推行有效的发展政策,导致经济停滞,国家整体收益减少,各集团为逃避损失争斗更激烈。如此反复循环,直至政治体系崩溃。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是其代表。他们认为这种解决办法将以失败告终。2、渐进转轨方式的利弊。渐进改革可以有效地避免生产的迅速下滑,降低社会成本,有助于形成支持转轨的共识,降低改革的政治风险。它的代价是要忍受长时间的经济低效率和制度扭曲。可能会出现增长乏力的趋势,同时财政赤字攀升,国际收支状况恶化。还往往会面临双轨制制度化的问题,对政府的控制能力要求很高。3、拉美国家在全球化时代的处境。全球时代的到来加强了市场的力量,而削弱了国家的影响。对于这个变化,各种竞争模式的反应不尽相同。政府调整成本与参与全球化之后的预期收益相比较,决定了各类国家对全球化的态度。而政府目前调整的难度是由它此前在经济和社会运行中发挥的作用大小所决定的。拉美国家政府此前对经济干预较多,对社会干预中等,综合政府作用较强,所以面临比较高的调整成本。而拉美权势阶层对全球化有较高期待,民众则对全球化强烈怀疑。导致对全球化前后矛盾的态度。4、国际政治中无政府状态与无政府社会的差异。国际关系中始终不曾存在至高无上的世界政府。所以称国际政治处于无政府状态很容易被接受,不过也就很容易导致一些似是而非的推论。因为在人们心目中,无政府状态一般意味着混乱、无序。国际社会拥有若干鲜明的特征,使它脱离了原始的无政府状态。第一,国际社会成员有资格限制。第二,国际社会成员享有初步的安全保障,现代主权国家被征服或武力吞并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第三,国际社会中间有一些行之有效的互助安排。总之,国际社会存在基本的秩序和稳定性。5、国际关系中的科斯定理倒置现象。科斯定理的成立需要三个前提条件:零交易成本,即制订和实施协议的成本近乎于无;零谈判成本,即信息充分流动;当事方责任和地位明确。而这些恰恰是国际关系中所缺乏的。第一,国家间的外交活动交易成本始终是居高不下。第二,国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着低透明度和高不确定性,远远谈不上信息完全。第三,国际法律框架既不完整,又相当脆弱。因为不具备必要的条件,国家之间随机的协商合作成功几率并不高,所以需要国际制度安排。二、分析题要点1、霸权稳定论的主要观点及其现实解释力。(1)霸权稳定论认为世界范围内的合作遵循大集团行动的逻辑。众多弱小国家既无力影响大局,于是通常仅考虑维护自己的私利。如果没有超级大国或称霸权国的主导,就不会产生世界秩序。(2)金德尔伯格进一步提出:有且仅有一个霸权国发挥领导作用,才能保证世界稳定有序。(3)据称现代国际体系形成后曾两次出现在单一霸权主导下的稳定时期,即所谓19世纪不列颠治下的和平与20世纪后半期美利坚治下的和平。而处于巅峰时期的英国和美国都具有如下特征:市场规模相对巨大、其货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居核心地位、经济竞争能力遥遥领先、军事实力超群、在国际政治中掌握最大的发言权,其主张可以左右国际舆论,改变合法行为的定义。(4)因为拥有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绝对优势,霸主国得以发挥几个关键作用,利用自己的影响建立国际制度、提供世界经济的稳定器、提供公共物品。(5)霸权稳定论自出现之后一直面对争议和批评。其核心观点——霸权是全球合作和国际秩序的充分必要条件——并不能令人信服。从实际情况看,英国和美国是否曾经掌握象霸权稳定论者描述的那种绝对优势地位是很值得怀疑的。至于霸权的存在是否保证了世界经济的开放秩序,是否保证了全球的普遍安全,就更没有确切的结论。霸权稳定论的逻辑推导也受到指摘。许多学者都认为,将集体行动理论套用到全球合作问题上是武断的。2、掌握自主创新技术能力需要什么样的制度和文化环境?(1)一般认为,技术进步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基础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创新开发。目前世界上只有很少的国家具备了自主实现技术进步全过程的能力。(2)培养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各种条件的配合。其中最重要的几项包括:a.真正开放的经济体系,允许人员和思想的自由交流,并且提供足够规模的市场,使创新能够获得充分的收益。b.科技专家和企业家之间形成畅通的联系渠道c.灵活、健全的教育体系,特别是职业培训体制,保障技术创新运用于实际生产过程。d.能够承受创造性破坏的社会体制。(3)技术引进阶段是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有益准备。技术落后的国家首先应当通过引进和学习,逐渐提高科技要素对其增长的贡献率,利用引进的科学理论促进自主发明,利用引进的发明促进创新开发,从而培养发掘自主研发的潜力。(4)要使这种潜力变为现实,还必须建立适宜的制度,提高私人收益率到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水平。(5)恰当的文化环境则是保证制度绩效的基础。如尊重原创、宽容试错、具备开放和包容心态、鼓励竞争等。3、根据你的观察,亚太地区的国际组织当中谁最为成功?分析其成败关键。(1)影响国际合作成败的因素包括收益与付出的平衡、该组织的权力结构、透明度与惩罚机制的成效、调适能力、观念基础、外部性问题的处理。(2)亚太地区的国际组织主要有APEC、ASEAN、ASEAN+3、ARF、上海合作组织等。(3)按照理论框架推导具体组织的成功和失败之处。4、评价中国在文化全球化趋势中的处境。(1)四海一家式的文化活动正在创造全球共通的时空观念,很多人担心文化全球化由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主导。(2)但应当认识到文化全球化浪潮是技术推动的结果,而不是某个文明在文化竞争中获胜的表现。文化全球化呈现多中心、多层次、多种方向的扩散。中国有机会、也应该在其中扩张自己的影响。(3)文化全球化确切地说,应当称为消费文化的全球化。文化消费品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过其生产和贸易中起关键作用的还是经济规律。对待外国文化产品的进入则可以比照国际贸易的原则。一方面确认保护主义政策的危害性,另一方面确认垄断的危害性,以自由竞争为最终目标引导相关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