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存发展与环境保护》教学大纲中文名称:人类生存发展与环境保护周学时:2英文名称:DevelopmentofHumanSociety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学分:2课程类别: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人类生存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开设的一门全校性公共选修课。课程的目的是: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增强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道德伦理;以可持续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使同学们意识到环境保护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要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课程将系统介绍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社会上最新发生的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焦点问题,全球最引人关注的前沿环境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人类的生存环境-地球,包括地球环境基本特征-地球的圈层结构和人口与资源;(2)当代主要环境问题包括大气污染、室内污染、水污染、城市化中的问题、生态破坏、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3)树立环境的伦理道德意识,从我做起,保护我们生存家园。本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体配合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综合学生的课堂表现、期中论文和期末小组报告多学生进行评分。一、基本目的⑴增强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意识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和人的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⑵可持续发展观念(战略)应有明显提高。二、内容提要及学时分配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学时⑴人类的生存环境-地球,包括地球环境基本特征-地球的圈层结构和人口与资源6⑵当代主要环境问题包括大气污染、室内污染、水污染、城市化中的问题、生态破坏、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20⑶树立环境的伦理道德意识,从我做起,保护我们生存家园6三、教学方式授课方式:讲课与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相结合,以及观看影视资料。课后作业:通过各种传媒渠道包括阅读参考书,学习相关知识、了解有关信息,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生成绩评定方法为:平时考勤+课堂参与占30%;提交小论文或读书报告占30%;期末报告占40%。期中论文我们要求同学利用课堂所学的和自己课外阅读、了解的知识,阐述某一环境问题,比如身边或家乡的,或社会上关注的焦点问题,分析和写出自己的感想以及解决方案。期末考试方式为学生对本课程内涉及的某一方面内容做调查研究后做口头报告,根据学生报告的科学性、逻辑性、表达能力进行打分,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难度试中,区分程度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