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文学的激进思潮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1966年2月,江青等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形成座谈会纪要。这篇“纪要”以中共中央文件的形式下达。“纪要”所表达的,是本世纪以来就存在的,主张通过不断革命、选择以走向“一体化”的激进文化思潮的极端形态。它表明了江青等文艺革命派进行“文艺革命”的纲领和策略。“纪要”攻击“建国以来”的文艺界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政,认为50年代以来的十七年中,好的作品不多,许多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毒草”,因此要“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彻底搞掉这条黑线”。“纪要”提出,在对“旧文艺”批判的同时,要创造“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最光辉灿烂的新文艺”,要“重新组织文艺队伍”,以确保这一任务的实现。二、批判运动和“经典”重评文艺激进派推动了大规模的“经典”重评运动,对过去的文学创作展开激烈的批判。被批判的文学作品,不仅有西方古典和现代文学,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而且当代十七年的中国文学创作,也大多被列在“毒草”或有严重问题的作品之列。如《保卫延安》、《红旗谱》、《三里湾》、《青春之歌》、《红日》、《创业史》、《三家巷》等。他们明确指出,中外的“古的和洋的艺术,就其思想内容来说,是古代和外国的剥削阶级的政治愿望和思想情感的表现,是必须彻底批判和与之彻底决裂的东西”,并认为无产阶级文艺,“从《国际歌》到革命样板戏,这中间一百多年是一个空白”。在这一估计的基础上,文艺激进派开始了“真正无产阶级文艺”的“样板”的创造,即所谓“革命样板戏”。三、文学的存在方式文革期间,文学与政治、政治运动之间,确立了一种更为直接的关系。这表现为:1、政治观念、意图更直接转化为艺术作品,即“政治”的直接“美学化”;2、文学创作和艺术活动成为政治活动的直接组成部分,文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相当程度已被破除。文革期间,文学写作,作品的发表、出版,受到严格的控制。大多数作家被当作需要彻底破除的“旧文化”的传承者而受到迫害,当然也失去了写作和发表作品的资格。“工农兵”的集体写作得到提倡,包括诗、小说、戏剧和文艺批评,成立多种写作小组,以“有利于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和“造就大批无产阶级文艺战士”。与国外的文学交流,以及外国作品的翻译出版,基本处于停顿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