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国图书出版史课件03编辑出版的草创时期(春秋战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编辑出版专业基础课全校通选课第三讲编辑出版的草创时期(春秋战国)◆一、史官制度的打破与私人著作的兴起◆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图书编辑活动◆三、竹帛并行与简牍制度◆四、帛书◆五、元典一、史官制度的打破私人著作的兴起ƒ春秋前:学在官府,史官文化。ƒ春秋战国:学术下移,民间办学,史官制度瓦解,私人著述发展。ƒ先秦著作以单篇形式流传,内容不一。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1、官学衰落私学勃兴ƒ三代:“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明人伦也。”ƒ春秋后:贵族忙于战争,迷于享乐,“不悦学”,“无学不害”ƒ私学兴起:孔子“有教无类”(双轨制)ƒ齐宣王“稷下学宫”(私学联合体)ƒ祭酒:“食必祭先,酒必敬长”官名大学校长。荀子《劝学篇》2、学术下移百家争鸣ƒ三代:立术数之法,探鬼深之意,察祸福之机。学术多为祭祀、占卜、天文、五行、敬天祭祖ƒ春秋战国思想解放、文化普及、破除迷信“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先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左传桓公六年》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编辑出版ƒ公元前770--476--221ƒ史官制度的打破私人著作的兴起三代:史官(作册)兼卜、巫、祀(宗教祭祀官)通人神之间的法术参与军政、司法、外事春秋:地位下降仅限于掌管历法,记载大事、整理典籍。后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ƒ士人著书立说1、图书的编纂、考辨、校勘ƒ《孟子离娄下》:“王者之迹熄而,诗亡然后春秋作诗亡”ƒ子贡:“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ƒ韩非质疑:“孔子墨子俱道尧舜”无据ƒ有史记载最早的校雠家-宋大夫正考父:“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过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耳。”2、孔子的编辑活动ƒ1、编辑特点:“述而不作,信而好古”ƒ2、有明确的编辑意图:“克己复礼,天下归仁”,“隐寓褒贬,为教学”ƒ3、编辑方法:多闻阙疑;无征不信;排除虚妄“子不语怪、力、乱、神”“星雨,不及地尺而复”改成“星陨如雨”孔子行教图拓片三、竹帛并行与简牍制度ƒ定义ƒ时代ƒ发现ƒ内容ƒ形制ƒ在出版史上的地位ƒ版本学的意义ƒ简牍的研究整理ƒ简牍学的问题与趋势1、竹木简牍的定义把文字写到或刻到经过整治的竹片或木板上。单片竹为“简”,编“简”成“策”,单片木未写字称“版”,写字称“牍”。与书籍有关的字“篇”、“籍”、“簿”、“牒”。2、竹木简牍的时代ƒ上限:比甲骨还要早;“不知孰为后先”。ƒ下限:东晋末年(404)桓玄下令“古者无纸,故用简,今诸用简者,宜以黄纸代之”。战国包山楚简居延出土的西汉永元兵器簿木简3、竹简木牍的内容ƒ从出土的简策分析,其内容可分为:ƒ祭祷记录ƒ遣策ƒ书籍居延汉简残片4、竹木简牍的发现1)鲁壁藏书,汉景帝末年;2)汲冢书,晋咸宁五年(279)太康二年(281)竹书记年、穆天子传;3)敦煌简牍,居延汉简,解放前,(20---30年代);4)战国简:随县楚简,郭店楚简,解放后;4、竹木简牍的发现ƒ5)秦简:1975云梦睡虎地,秦律十八种;ƒ6)汉简:1972---1973年,再次发现居延汉简20000枚,文书帐册;ƒ7)山东临沂银雀山孙膑兵法、孙子兵法,1973年;ƒ8)湖北江陵张家山汉赋等,1983年;ƒ9)三国简:长沙走马楼简10万枚,1996年。云梦睡虎地秦简武威汉简20世纪初是大发现时代ƒ甲骨文改变了对商代的看法ƒ西域木简改变了对汉晋的认识ƒ敦煌文书改变了对经书和唐史的认识ƒ清代内阁大库档案对明清史有新的认识简牍学的发现研究将改变整个学术史,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枢纽时代”—春秋战国学术史。5、竹木简牍的形制形式固定。简椟制度是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以经过刮削的竹条、木板为书写材料,编连诸简,成为一策(册);以尾简为中轴从左向右收卷,成为一札。此为我国汉代以前图书的普遍形式。6、竹木简牍的版本学意义ƒ取材ƒ整治刮削ƒ杀青ƒ长度ƒ书写毛笔墨书无刻无漆ƒ行款栏式标点ƒ标题篇题书题章题ƒ避讳ƒ字数ƒ编连ƒ等齐ƒ收卷ƒ多抄本无稿本ƒ多通假字7、竹木简牍在出版史上的地位ƒ1)取材容易、价廉易得、整治简单、容量加大,便于文化普及、学术发展;ƒ2)大量出版术语来源于此,如“册”、“篇”、“籍”、“笔”、“符”、“版图”、“杀青”、“尺牍”、“入木三分”、“连篇累牍”等;ƒ3)影响出版形制(卷轴、册页制度),行文格式(从上至下、从右到左)。“赘简”为衬页和环衬的渊源。8、研究整理ƒ1)基础研究:发掘报告、图版、释文、注释、语释、索引、字编、参考文献、编目。ƒ2)应用研究:应用简牍文字,结合墓葬,结合传世典籍,研究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语言、文字、书法等。9、简牍学的问题与趋势ƒ1)资料公布不及时;ƒ2)研究条件手段落后;ƒ3)基础研究不扎实;ƒ4)实证联系缺乏;ƒ5)不同学科合作不充分;ƒ6)后继乏人。四、帛书1、定义:将文字写在丝、绢、缯、缣等丝织品上谓之帛书。2、时期:春秋----南北朝,盛行于战国至三国。帛书《战国纵横家书》3、帛书的发现1)楚缯书:1942年发现;2)马王堆帛书ƒ哲学《易经》,《老子》甲乙本。ƒ历史:《战国纵横家书》ƒ天文:《五星占》《彗星图》29种ƒ医书:五十二病方,导引图ƒ地图:城邑图、地形图、驻军图ƒ帛画。帛书老子甲左乙右本1帛书老子甲左乙右本2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有文有图,内容为天文气象类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军队驻屯图(局部)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墓帛画长沙楚墓帛画“人物御龙图”,湖南长沙子弹库1号墓出土,为战国中期作品补充五、元典ƒ东汉许慎:“经,织也。”ƒ清段玉裁“织之从丝谓之经。必先有经,而后有纬,是故三纲、五常、六艺谓之天地之常经”ƒ周代铜器铭文“经维四方”ƒ战国始,“经”方有经典之意,《荀子·劝学》“始于诵经,终乎读礼”ƒ“经”本为书籍通称,两汉以后尊经,则专指“圣人之书”,所谓“经,径也,常典也,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ƒ“六经之策长二尺四寸,《孝经》谦,半之,《论语》八寸”ƒ藏,经典总汇。《大藏经》1、中华元典ƒ《易》《诗》《书》《礼》《春秋》ƒ《论语》《墨子》《老子》《庄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不断研修、多方阐述、反复刻勒、继承宣扬。ƒ《说文解字》:“典,五帝之书也,从册在几上,尊阁之也。”ƒ“元”,始也,端也,首也,头也,本也,元也,长也,正也,大也,善之长也,美也,上也,宝也。1、中华元典™《易经》、《老子》是中国天人学与哲学之源;™《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是中国政治学之源;™《孙子》、《孙膑兵法》是中国兵学之源;™三《礼》中国制度之源;™《内经》是中国医学之源;™《诗经》、《楚辞》是中国文学之源2、外域元典ƒ印度元典(吠陀、佛经)ƒ希腊元典(荷马史诗、理想国、形而上学)ƒ希伯来元典¾圣经分律法书、先知书、圣录ƒ基督教元典¾圣经改称旧约全书¾用希腊文创作新约全书ƒ穆斯林元典¾古兰经3、元典的创生ƒ民族原创精神系统整理,物化成后世经典。产生于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公元前6世纪前后)。ƒ记忆联系古今:中国古人:“史”为“记事者也”,西方学者:“历史是人类往昔经验的记忆”。ƒ人类之所以能成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天地之心”要归功于“记忆”的能力。4、“三”(今)对“一”(古)的复归ƒ历史按照“螺旋”式:“正-反-合”程序运行ƒ龚自珍:“万物之数括于三:初异中,中异终,终不异初”ƒ鲁迅:“我有一位朋友说得好:‘要我们保存国粹,也须国粹能保存我们。’保存我们,的确是第一义。只要问他有无保存我们的力量,不管他是否国粹。”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