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专业基础课全校通选课第二讲编辑出版的萌芽时期(上古至西周)一文字的产生二图书的起源三早期的文字载体一、文字的产生两个基础语言实物;三个阶段,结绳记事、契刻记事图画符号,汉字的演进及规律六书之法甲骨文、金文、篆书(有大篆、小篆之分。大篆本名“籀文”)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统一文字.“书同文”对于民族的统一,文明的传承具有深远的影响。古代记录汉字的字书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字学著作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有9353字,首创部首法,也被称作第一部字典。古代收字最多的是清《康熙字典》,有47035个字。(现在收字最多的是《汉语大字典》,有56000个字。实际常用字也就在六七千个二、图书的起源构成图书的要素文字载体材料要传播的知识信息掌书之人--史官大胆假设-图书文献产生于夏代末期1)《竹书纪年》中之《夏记》“凡夏自禹以至于桀,十七王”、“四百七十一年”的帝王世系,迁都八次,建都城七座,先后为阳城、斟、商丘、斟灌、原、老丘、西河《史记》与《竹书纪年》的记载大同小异。《史记》中《三代世表》是“信史”(2)《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3)《左传·昭公十七年》载“故《夏书》曰:‘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记载,《左传·昭公六年》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史记·夏本记》记:夏禹时作乐《箫韶》,启时作《甘誓》,太康时作《五子之歌》,仲康时作《胤征》等。(4)夏代已总结出天文历法和农业知识。春秋时,孔子曾主张“行夏之时.”(5)有关夏末地震和陨石的文字记录在《竹书纪年》和《世本》中,有“夏发七年,泰山振”,“夏桀十年,夜中星陨如雨”可作为夏代末年有文献记录的旁证。(6)夏末有太史和典籍等有文献记载。《吕氏春秋·先识览》载:“夏太史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史令终古出奔如商。”《国语·晋语》载:晋文公时,“阳人有夏商之嗣典……樊仲之官守焉”。于省吾:“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人先公的二示——夏代末期。”甲骨文可成为夏代有文献的旁证。再考虑到夏朝已有国家,已有宗庙建筑——藏书处所,已有了早期学校教育——编辑使用图书的需求,我们说夏代末年是我国图书产生的萌芽阶段是有根据的。河南安阳小屯殷墟文化(1900前后发现)郑州二里岗文化(1950年以后发现)偃师二里头文化(1980年代)安阳小屯殷墟文化(1950年代以前)发现郑州二里岗文化(1950年代以后)偃师二里头文化(1980年代以后)中国文明是独自发生、发展而非外来的。上述三种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关系燕辽文化区山东文化区江浙文化区甘青文化区长江中游文化区中原文化区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据严文明(1987)长江上游文化区陶寺遗址(2,300~1,900BC)良渚遗址(3,000~2,500BC石家河古城(3,000~2,600BC)二里头遗址(1,700~1,500BC)红山祭祀遗址(3,000BC)五千年前后的中国是否已经进入文明社会?距今5000年左右的辽西牛河梁和安徽含山凌家滩两处遗址所代表的社会阶层分化已相当明显,出现了随葬品丰富的大型墓葬,表明业已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有可能已经进入了初期文明阶段。但是,由于还缺少更加深入的田野工作,我们对此阶段的社会还缺乏更加完整的认识。该阶段黄河下游、黄河中游、长江中下游等地区,也开始出现阶层或等级分化的迹象。1、甲骨文定义发现发掘收藏研究分期断代内容价值材料加工书写方式编次成册分类管理何谓甲骨文定义: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发现:1899王懿荣龙骨达仁堂;另一说:1898,天津秀才王襄、孟定生,古董商人范维卿。发掘与收藏1928年以前:自然发掘阶段(破坏性发掘)1928---1937年:科学发掘: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主持发掘:董作宾李济;解放后:1973年小屯南地7150片1976年妇好墓文物1700件西周甲骨山西洪赵坊堆村陕西西安沣西北京昌平白浮村陕西岐山凤雏村(周原甲骨)1977年17000片收藏王懿荣1500片,刘鹗4500片,罗振玉30000片;(加拿大)明义士31516片(南博2369片;北图20364片;鲁博3668片;安大略博5100片)(美)方法敛1882片;(英)库寿龄3359片;(日)三井源右卫门12448片。据胡厚宣统计:今存15万片,国内12万。研究1.公诸于世:刘鹗《铁云藏龟》1903年6册1058片罗振玉:《殷虚书契前编》1913年8卷2106片《殷虚书契菁华》1914年8片小60片《殷虚书契考释》1914年570字(《殷虚贞卜文字考》1910年)《殷虚书契后编》1916年2卷千余片2.辨识文字:孙诒让《契文举例》商承祚《殷墟书契类编》3.考证历史:“甲骨四堂”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说商》董作宾(彦堂)《甲骨文断代研究例》郭沫若(鼎堂)《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殷契粹编》《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分期断代的十项标准一、世系;二、称谓;三、贞人;四、坑位;五、方国;六、人物;七、事类;八、文法;九、字形;十、书体;内容与价值1.前辞:庚子卜,争贞2.命辞:翌辛丑,启?贞:翌辛丑,不其启?3.占辞:王固曰:今昔其雨,翌辛丑后4.验辞:之夕允雨,辛丑后有卜祭祀祖先鬼神的,有卜风雨天象的,有卜年成丰收的,有卜旦夕凶吉的,有卜征伐方贺的,有卜田猎游玩的,有卜疾病梦幻的,有卜遣使施令的,有卜妇事生育的,有卜出入往来的。后世学者将其分为成20多类。卜辞的内容例如:“辛巳卜,争贞,征妇好三千,征旅万,伐羌。”(1)从数学上看,商已有十进制,千、万等(2)战争规模很大--方就有13000人。(3)民族关系,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4)妇女地位-女统帅。(《活跃的商代妇女》)«甲骨文合集»的分类一.阶级和国家1.奴隶和平民2.奴隶主和贵族3.官吏4.军队、刑罚、监狱5.战争6.方域7.贡纳二.社会生产8.农业9.渔猎、畜牧10.手工业11.商业、交通三.思想文化12.天文历法13.气象14.建筑15.疾病16.生育17.鬼神、崇拜18.祭祀19.吉凶梦幻20.卜法21.文字四.其他甲骨文的价值一.可真实地了解殷商社会的方方面面二.可与古文献及其他文物相互比较印证考证历史(如妇好墓的发掘)三.保存许多珍贵的科学和艺术资料历法气象(今夕其雨,获象)图画音乐四.与金石文篆字隶书一脉相承,可检视汉字的演变及规律(1500:5000六书)五.早期图书在竹木简牍无存的情况下,可了解原始编辑活动甲骨文的材料加工材料来源:a.专门进贡,我国近海与马来半岛海龟。b.兽骨。加工方法:a.砍、削、锯、锉、磨b.在反面进行凿钻甲骨的使用及书写方式使用方法:用火炷烧灼钻穴,根据卜兆裂纹来判断凶吉。书写方式:儀刻锥状工具划成涂色,刻后擦拭朱笔书写镶嵌绿松石甲骨文的编次成册许多背甲被加工成有孔的椭圆片。有人断定圆孔就是用来穿编绳的。与甲骨文的“册”字十分相似。甲骨文中收集到的“册”字写法共有58种,竖有多种,横都是二,说明两编不变,恰与成套甲骨的形式吻合。甲骨卜辞中有册有典,《尚书》中也提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的集中典藏甲骨收藏处所固定、集中、有目的,为王室服务。考古实例:1936年殷墟127号坑;1973年小屯南地;1990年9月小屯北地;1977年周原史料记载《周礼·龟人》载:“凡取龟用秋时,攻龟用春时,各以其物入于龟室。”《史记·龟策列传》:“高庙有龟室。”刘宝楠《论语·公冶长》注:“凡卜皆在庙,故藏龟亦于庙。”甲骨文的分类管理甲骨与其他文献严格分开地下埋藏分为四类情况,即储存、埋藏、散佚、废弃。刻辞的甲骨与备用的甲骨分开,龟甲和兽骨不相混杂,备用甲骨区别为原料和成品分开储藏。刻辞甲骨,除废弃者外,甲与骨分别以时代为序。同一时期的刻辞存放的地区也比较集中。从刻辞内容看,少数为记事刻辞,多数是卜辞。记事刻辞所用文字简练,最简单的仅一字,如“雨”。所用材料和部位也比卜骨差一个等级,如甲桥、甲尾、骨臼或骨面下部。甲骨文的反复使用反复使用历书频繁省视验证查阅参考引用钱存训先生在《印刷术发明前的中国书和文字记录》一书中指出:“古代文字之刻于甲骨、金石,印于陶泥者,皆不能称之为‘书’。书籍的起源,当追溯到竹简木牍,编以书绳,聚简成篇,如同今日的书籍册页一般。在纸发明以前,竹木不仅是最普通的书写材料,且在中国历史上,其被采用的时间,亦较诸其他材料为长久,甚至在纸发明以后数百年间,竹简木牍仍继续用作书写。”陈炜湛、唐钰明在《古文字学纲要》一书中将非卜辞甲骨分为:干支表有关纳贡、收藏的记事刻辞有关历史事件的纯粹记事刻辞等3类。还有家谱、月令和完整的干支历谱。2、青铜器铭文金文青铜器铭文钟鼎文刑鼎刑书时间:三代春秋战国性质:由食器、乐器演变为礼器、重器文字:由少到多最多的西周毛公鼎497字不完全统计:迄今出土商周有铭铜器5000余件容庚《金文编》1925年第一版;1985年第四版采用铭文3902件,收字3772个价值:证史利簋四行32字武王克商在甲子日3、石刻文字1.摩崖石刻:“就其石而凿之”2.特立之石:“圆者为碣,方者为碑”3.经幢、墓志铭等。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石鼓文。秦代:山东峄山、芝罘、泰山、琅玡台、浙江会稽、河北昌黎。六处七块有传统“熹平石经”刊刻的缘起与影响社会背景:1)东汉末年经学衰微,政府力图重振儒风,2)汉代今古文经学长期论争必然结果。3)汉灵帝时发生“私贿兰台令史,偷改漆书经文”的事件。蔡邕上奏由政府出面对七部儒家经典进行大规模的整理校正,势在必行。从出版载体的角度来看,石碑是当时最佳的文字载体,永久性展示性偷改不易。“熹平石经”刊刻的意义印刷术发明前的一种图书编辑出版工作订误正伪,平息纷争,为读书人提供了标准本教材,在经学史和教育史上的作用史载“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开我国历代石经刊刻之先河,间接影响了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主要有二:石刻的捶拓技术,另一是印玺的钤印技术教学参观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馆藏精品大展北京印刷博物馆(4号地铁清源路站)台湖国际书城(3楼有图书史展)国家博物馆(天安门广场东侧,地铁1号线)首都博物馆(长安街长安商场斜对面)首都图书馆(10号地铁潘家园站)孔庙国子监博物馆(环线地铁雍和宫站)韩美林艺术馆(八通线临河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