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答谢中书书的教案【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答谢中书书的教案”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答谢中书书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2.反复朗读课文,以至背诵。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优美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体会大自然的美,理解作者写景的巧妙。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语设计: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山水优美诗文。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更有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些优秀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更是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那会是1篇怎么样的文章呢?我们一起来感受和学习这篇《答谢中书书》。(2)、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要求大家通过研读课文,体味文中的美丽景色,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并能够熟练的背诵课文。3)、解题,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答谢中书书”两个“书”字连一起,这题目是什么意思?明确:最后一个“书”是指书信,前一个“书”与“谢中”连读指的是一个人。作者: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作品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听录音机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学参考资料,少熬夜!生画出自己读不准的字。)颓(tuí)歇(xiē)鳞(lín)与(yù)(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及停顿。a.四字句两两停顿b.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学生齐读。(4)学生个别读。(教师做适当点评)五、小组活动找出你们组不理解的句子和词语,然后提问⑴重点字词:四时(四季);歇(消散);鳞(鱼);自(从);复(再);与(参与,这里是欣赏)。⑵重点句子实是欲界之仙都。译: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种美景的人了。(3)找个别学生口译文章。(4)带着想象再读课文。六.课文分析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2、文中具体描写景物的句子是哪些?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具体描绘山川之美的句子: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其“”字点名全文的中心。[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美]4、结尾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结尾一句表达出作者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5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来,未复答谢中书书的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2.知人论世,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过程与方法目标:1.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参考资料,少熬夜!意,体悟陶弘景的思想感情。2.了解文章的意境,培养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文章的意境,培养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难点: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悟陶弘景的思想感情。三、教学策略与方法: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主题引入“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界景象万千,但欣赏者境界、生活阅历、具体的心境的不同,都会触发不同的感受,流露于文字,形成1篇篇脍炙人口名篇,今天我们走进《答谢中书书》,让我们去领略作者所描绘之美景,去品味游者的心境。(二)、作者简介朗读课文1.走近作者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号华阳居士,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和医药家。仕齐时,拜为宣都王侍读,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茅山华阳洞。梁武帝礼聘不出,但常以朝廷大事与他商讨。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2.朗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听读,掌握字音、节奏。(2)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3)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4)学生齐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