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中文名称:宗教学导论周学时:2英文名称:AnIntroductiontoReligiousStudies学分:2课程类别:主干基础课“宗教学导论”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的本科生主干基础课,北京大学重点通选课,最近又被选入“北京大学文科大类平台课”。经过15年的建设发展,本课程现已成为既能满足宗教学专业的基础学术训练,又能适应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需求,同时兼顾理工医科同学的人文知识教育的多层次的课程体系。1982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创建中国高校的第一个宗教学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并在国内高校率先开设了宗教学专业的入门课——宗教学原理,先后请任继愈、杜继文、吕大吉和楼宇烈等多位前辈学者主讲。1993年,为了向国际一流大学宗教学专业的教学水准看齐,北大的宗教学原理课程正式更名为“宗教学导论”,这也是在国内高校第一次开设此课。自2002年至今的6年时间,是本课程蓬勃发展的“转型时期”,逐步由单一性的专业基础课转型为专业学术训练与通识知识教育并举、学术理论视角多样化的课程体系。2002年,张志刚教授被学校聘为宗教学导论课程主讲教师;2003年起,李四龙副教授首次开设全校通选课——如何理解宗教(2008年更名为“宗教学导论”),注重从东方尤其是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角度来发掘和讲授宗教学的观点、理论和方法。近年我们又选聘了两位优秀的年轻教员,一位是哈佛大学博士、吴飞副教授,他在前两个学年已承担过本课程两个系列的教学任务,主要致力于从西方学术传统和前沿课题来进一步加强本课程的建设完善;另一位年轻教员是从日本留学归来的王颂博士,他将于明年春季承担全校通选课——宗教学导论的教学任务。一、课程进度课时导言与第一部分:宗教学主要分支2第二部分神话、哲学、政治与宗教6宗教与政治、宗教中的“虔敬”问题、多神教与一神教第三部分《圣经》选读8创造与律法、旧约与新约、一神教的终极价值第四部分神性与人性6宇宙观与救赎、宗教与灵魂观、宗教与人性观第五部分宗教、现代、宗教多元6宗教与宽容、公民宗教、理性宗教、神义论、虚无与信仰详细课程进度二、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名著阅读、专题讨论和社会考察等。简要课程进度:导言与第一部分:宗教学主要分支(1次课)9月12日,导论解释本大纲,宗教学主要分支简介第二部分神话、哲学、政治与宗教(3次课)9月19日,宗教与政治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这次课给出第一篇短文的题目9月26日,宗教中的“虔敬”问题柏拉图,《游叙弗伦》10月10日,多神教与一神教奥古斯丁,《上帝之城》卷十选读第三部分《圣经》选读(4次课)10月17日,创造与律法《创世记》选读10月24日,旧约与新约;这次课交上第一篇短文,给出第二篇短文题目《约翰福音》(一)10月31日,一神教的终极价值《约翰福音》(二)第四部分神性与人性(3次课)11月7日,宇宙观与救赎《神曲》之《天国篇》33,《炼狱篇》29,《地狱篇》3411月14日,宗教与灵魂观《神曲》之《地狱篇》13,《炼狱篇》2511月21日,宗教与人性观《神曲》之《地狱篇》1,《炼狱篇》31第五部分宗教、现代、宗教多元(3次课)11月28日,宗教与宽容洛克《论宗教宽容》12月5日,公民宗教卢梭《公民宗教》12月12日,理性宗教康德《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选读;这次课交上第二篇短文,给出第五部分的思考题12月19日,神义论电影,《基督最后的诱惑》12月26日,虚无与信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大法官”考核方式:学生成绩评定方法三者结合:(1)平时表现20%主要指参与课堂讨论、社会考察的积极性,阅读原著和参考书的情况等;(2)期中论文或读书报告30%3-5千字,学期初结合个人学术兴趣选题,期中交;(3)期末考试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