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的: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信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化理想为现实。教学要求:使大学生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理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的科学依据;理解如何确立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等问题。教学重点:1、理想信念对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3、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教学难点: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师生互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视频赏析等教学课时安排:2学时。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1.理想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人类对自身现状永不满足,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是理想产生的根源。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必然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着特定阶级的烙印。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因而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这种巨大力量的体现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一定的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另一方面,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2.理想的特征①实践性:通过实践产生、检验、修正、发展、实现;②超前性:以预见方式反映未来;③时代性:同一定时代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水平联系;④阶级性:一定社会群体内的共同理想;⑤现实可能性:经过努力可以实现;3.理想的类型(1)从性质和层次上分:科学理想,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一般理想(放到最后讲)(2)从时序上分:长远理想,近期理想(3)从对象上分:①个人理想,指处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的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设想。包括个人具体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②共同(社会)理想,指社会机体主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是在全社会应该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二者的关系:社会理想决定制约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目标一致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方向相反,就不易实现,实现了也会造成损害;个人理想体现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依赖于个体理想的得实现。(4)从内容分上分:①社会政治理想——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设想、追求和向往;②道德理想——指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人格,做人标准;③职业理想——人们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要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④生活理想——人们对一定的生活方式、生活标准、以及对物资生活、精神生活、家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之间是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它决定和制约着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调节和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社会理想,就会产生高尚的道德境界和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具体说来,就是做什么人,干什么事,过什么生活都和社会理想有关系。因此,社会理想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核心。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社会理想,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联系起来,把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变成为社会理想奋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会理想也不能脱离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而孤立存在。一个道德上人格低下、投机钻营,工作上挑肥拣瘦、拈轻怕重、一事无成,生活上追求腐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人,很难说他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1.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与统一;信念是一种综合的精神状态,不是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在本质上,信念表达的是一种态度;“信”是信念突出的本质特征;信念强调的不是认识的正确性,而是情感的倾向性和意志的坚定性。因此,信念以认识为为基础,以情感为关键,以意志为保证。2.信念的特征①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其确立和改变都必将对人产生重大影响)②多样性: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信念。③执著性:努力身体力行,不达目的是不罢休④亲和性:志同则道合,德同则相聚⑥导向性:一经确立,指导言行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与活动指南。信仰和信念都是人的精神支柱,是自觉的。信仰属于信念,是信念的一部分,但信仰不是一般的信念,而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3.理想和信念的关系: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农民工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开心,说:“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10年后,时间将三个人分出了层次: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可是,真的是时间将我们分出层次来的吗?不是,是每个人心中的理想信念把人们分成不同的层次的。不同的理想信念,就有不同的人生规划,也就有了不一样的人生,或碌碌无为,或铸就辉煌。这是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的一个显著表现。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1.理想信念的作用理想信念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2.理想信念与大学生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理想信念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理想信念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理想信念使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案例介绍——方正老总王选的人生选择——I+We=FullyI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社会理想决定制约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目标一致,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方向相反,就不易实现,实现了也会造成损害;个人理想体现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依赖于个体理想的实现。相信所有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成才,成大才,成才有许多应该遵循的一般规律,顺势成才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现阶段的中国,这个“势”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现阶段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理想。当代大学生要成才,就应该认识到这一大“势”,就应当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只有树立了这样一个共同理想,大学生的个人理想才拥有正确方向的保证。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1.共同理想的含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2.树立共同理想①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拥护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成为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是历史的选择。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可以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历史也在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坚毅品格和博大胸怀,具有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和能力,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能够率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的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就不能改变”——邓小平教师联系国际国内历史,特别是新中国历史,作简要阐释。③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国内,国际;曾经的辉煌,中间的没落,今天的崛起。民族国家的生死存亡和人民大众的幸福所系。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也许有很多同学认为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才认可马克思主义,那么,请看一则材料:案例:英国公布民意调查结果马克思成为本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英国广播公司1999年在国际互联网上以“谁是本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为题作了一项民意调查。日前,该公司公布了这项调查的结果,共产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德国人卡尔·马克思在众多候选人中名列榜首。1818年出生于德国的卡尔·马克思是19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曾先后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进行过革命活动。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创立了阶级斗争的理论,并号召无产者行动起来与统治阶级作斗争,以实现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马克思其他有影响的著作还有《资本论》。挪威网民托里森称马克思是现代政治学之父。美国网民卡波尔认为,马克思最为精确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运作机制,对人们了解19世纪和20世纪的世界同样有效。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构成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简要介绍三部分内容,这是原理课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理论的基础;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揭示了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行规律,通过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可以看到整个资本主义活生生的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亦称科学共产主义,是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归宿。马克思主义理论追求的是个人的自由而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崇高性。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即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而创立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这一发展演变的过程充分显示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持久生命力。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在帮助无产阶级夺取革命胜利和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有序顺利进行的过程中,具有其他任何思想任何主义无可替代的作用。即使在今天的一些具体问题上,马克思指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许多不可避免的弊端与问题、关于全球化经济和国际市场、关于经济周期、关于经济决定思想的方式,这些论述仍然具有权威性。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它重视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己任。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话正马克思与其它哲学家的区别,也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它学说的本质区别。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马克思所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应该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大多数的当代大学生也许更关心自己的个人理想,这没有错,因为社会理想依赖于千千万万个个人理想的实现。但是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先进分子,也应该认识到,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才能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才能更好地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1.立志当高远这里的“志”就是理想,是对未来目标的向往。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时期。《吕氏春秋》提出:“凡举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让我们抚往昔,看今朝,追溯历史,放眼周遭,用心的找一找,那些或叱咤风云,或流芳百世的人是否都是立志做大事者。陈胜:小时候当长工时“苟富贵,毋相忘”,“燕雀焉知鸿鹄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