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模块七五官科病证学习情境五鼻渊1案例导入陈某,女,55岁。主诉:鼻流脓涕1月,涕多腥臭难闻,时有头痛,头昏之症,咽喉干痛,舌质偏红,苔黄,脉弦。请写出针灸诊疗方案∮诊断:中医:鼻渊(肝胆火盛)西医:慢性鼻窦炎1.能依据任务要求查阅《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等图书资料与从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和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2.具有分析与处理鼻渊临床问题的能力。1.能按《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病历书写要求》与相关知识,进行鼻渊正确诊断及针灸治疗。2.能制定并实施鼻渊的诊疗计划。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医德医风法律意识、妥协能力团队协作、人际交流自信心、责任心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学习目标(1)鼻渊的概念;(2)鼻渊的临床表现(3)鼻渊的针灸辨证治疗鼻渊的诊断、针灸辨证治疗学习重点教学难点每个学习情境、任务按6个步骤组织教学任务导入信息分析方案制定方案优化模拟实施评价改进问题、案例导入通过信息分析进行辨证、诊察、论治制定完成针灸治疗技术的相关知识与操作通过师生评估,进行针灸治疗技术相关知识与操作优化对针灸治疗技术设计进行审核并模拟临床操作对针灸治疗技术设计进行评价改进,形成临床诊疗思维布置下一个学习情境、任务教学内容的实施一二3鼻渊的概述鼻渊的临床表现鼻渊的针灸辨证治疗三知识链接定义:鼻渊(sinusitis)是以鼻流腥臭浊涕、鼻塞、头痛或头昏、嗅觉减退甚至丧失为特征的疾病,重者称“鼻漏”、“脑漏”。鼻渊常与邪热侵袭、肝胆郁热、脾胃湿热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鼻,与肺、脾胃、胆及手足阳明经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邪壅鼻窍。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急、慢性鼻窦炎。一、鼻渊的概述主症鼻流浊涕、鼻塞、头痛或头昏、嗅觉减退甚至丧失。肺经风热鼻塞,涕多色白或微黄,头痛,咳嗽,咯痰。鼻粘膜充血,鼻甲肿大。舌苔薄白,脉浮数。肝胆郁热鼻塞、头痛较甚,涕多色黄而浊。身热,口渴,大便干燥。鼻粘膜充血明显,且肿胀,鼻腔内可见较多脓性分泌物。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脾胃湿热鼻塞,流涕缠绵不愈。伴头昏,食欲不振,大便溏薄。鼻粘膜充血肿胀,鼻腔内有较多黄浊分泌物。舌苔黄腻,脉濡数。肺脾气虚鼻塞,头昏,记忆力减退,鼻涕混浊,时多时少。面色萎黄或白,少气乏力,大便溏薄。鼻腔粘膜不充血,但肿胀,并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舌淡,苔白,脉细弱。二、鼻渊的辨证要点1.基本治疗治则宣通鼻窍。取局部穴和手阳明大肠经为主。主穴迎香印堂上星通天风池列缺合谷配穴肺经风热配尺泽、少商、外关;肝胆郁热配阳陵泉、侠溪;脾胃湿热配曲池、内庭、阴陵泉;肺脾气虚配肺俞、脾俞、气海。头痛在前额者加阳白;头痛在颞颥部者加太阳、率谷;头痛在后头部者加风池;头痛在颧骨部者加颧髎。操作毫针常规针刺,迎香针刺时可透鼻通(鼻翼尽处是穴)。三、鼻渊的针灸治疗方义Φ本病并为在鼻,故近取迎香、印堂、上星、通天,共奏疏散局部之郁热,通利鼻窍之功效;远取列缺、合谷为表里经配穴,可疏通经络,清泻肺热;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之交会穴,取之可解表祛风为治头面五官病之要穴。诸穴合用可清泻郁热,宣肺通窍。2.其他疗法Φ(1)穴位注射取合谷、迎香,用复合维生素B12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每穴注射0.3~0.5毫升,每次选用1穴,隔日1次。Φ(2)耳针取内鼻、下屏尖、外鼻、肾上腺、额、肺、胆、脾、胃。每次选用3~5穴,毫针刺法,或埋针法。亦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上穴,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数次,3~5日更换1次。Φ(3)头针取额中线或额旁1线。沿皮刺1寸,隔日1次。Φ(4)穴位贴敷取肺俞、脾俞、胃俞、胆俞、大椎。用白芥子30g,元胡、甘遂、细辛、丁香、白芷、苍耳子、辛荑、薄荷各10g,研成细末,用生姜汁或辣椒水调糊,涂纱布上,撒上适量肉桂粉,贴敷上穴,保留4小时以上。每周1次,连续3次。按语Φ1.针灸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实证治疗效果较佳;虚证要坚持治疗,才能获得显著疗效。病症复发者,针灸治疗仍然有效。Φ2.对慢性反复发作者,应作专科检查,及时排除肿瘤。对上额窦炎继发本病者应注意原发病的治疗。Φ3.嗅觉异常或嗅觉过敏者,多属精神或神经因素所致,原发病治愈后,嗅觉多可恢复。Φ4.临床上进行鼻腔及鼻粘膜检查、鼻分泌物涂片、X线鼻窦摄片等检查可明确分类分型诊断。Φ5.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可减少本病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