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感动中国2023观后感【精编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观感动中国2023观后感【精编4篇】三一刀客相关栏目推荐:“观感动中国2023观后感【精编4篇】”观后感”。当我们百忙之中看一看电影时,直击人心的作品,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启发,这时我们可以把心中的想法写成1篇观后感。写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作文水平。如何通过观后感抓住作品的核心内容呢?为此,我们花时间分享的“观感动中国2023观后感【精编4篇】”,希望能帮助到您的学习和工作!观感动中国2022观后感篇【第一篇】每一年的感动中国,都带给我深深的震撼,今年亦是如此。他们或是学术泰斗,或是热血战士,或仅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他们的精神深深的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上。感动中国,是一个符号,但它不只是一个符号,它是一种力量,榜样的力量,更是人性的力量。看完以后,热泪盈眶,让我们走近他们,叩问自我,再感动中找寻本真。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闸西乡五星村,吴锦泉老人年过八旬,以磨菜刀、剪刀为生,老两口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在家中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捐给灾区,后来四川雅安地震,老人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挣下的辛苦钱捐出,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37000元,对每个人意义都不一样,对老人而言,是他几乎全部的积蓄,对受到他帮助的人而言,是继续生活的希望,对我们而言,却是一种崇高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正如感动中国评价,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吴锦泉老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给与我们的是超越平凡的力量。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被誉为铁榔头之称的是中国女排现任教练郎平,早在1984年,主攻手郎平帮助中国女排打败了美国登上了冠军的宝座,1995年,正值女排队员新老交替,青黄不接之时,郎平担起了中国女排教练的重担,却累倒在工作当中。2013年,面对队友的逝世,“铁榔头”再次走马上任,本可以功成身退,却又一次接下重担,她为的不是自己的名声,而是为中国女排荣誉而战,为中国荣誉而战。时间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郎平随后带领中国队于2014年时隔16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15年重夺世界杯冠军。随着朱婷的一记扣杀,随着裁判的终场哨声,随着国旗的缓缓升起,郎平带领中国女排时隔11年站上世界巅峰,电视机前多少人为之震撼,感动溢于言表。郎教练,我只想对您说一句,我以你为荣!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现实版寻孤记在这里上演,张宝艳、秦艳友夫妇经历过孩子的一次意外走失后,体会到失去孩子的那一份无助的焦虑的心,2007年,夫妇二人建立寻子网站,张宝艳更是辞掉了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8年来,网站不断壮大,到现在志愿者已有15万之多,茫茫人海,搭建起一条条回家的桥梁。作为一名当代青年,以前无法理解孩子丢失为人父母当时的心情,随着慢慢长大,电影《亲爱的》、《失孤》里那种深深的亲情打动了我,张宝艳、秦艳友夫妇圆了一个又一个父母的梦,他们值得我尊敬,我也想贡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感动中国,感动你我,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感动的人,也许再过多少年,人们忘记了他们的名字,但是我们忘不了的,是背后蕴含着的中华民族优良精神。让我们向他们看齐,从自身做起,为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而奋斗!观感动中国2022观后感篇【第二篇】感动中国是一个不一样的节目,它能让我们知道那些英雄故事,每1篇故事都催人泪下,触动着我们的心灵,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斌强。陈斌强,一个伟大的老师,因为母亲得老年痴呆症走失寻回后,所以他决定将母亲绑在身后,骑着电瓶车每周往返于30公里的山路中,照顾母亲5年如一日。他的事迹经过广泛传播之后,学校决定将陈斌强工作地点从乡镇调到县城。看到了他的故事,我的眼眶里已经有泪水在打转了,我很佩服他对妈妈的一份孝心,虽然有诸多不便,但他还是一心一意,坚持一直背着母亲上下班,他说过一句让我印象最深的话“孩子是可以等的,可是我妈妈,却没有时间等了。”让我顿时潸然泪下,我也在心里暗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地孝敬爸爸妈妈,他们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看完后,我又在网上看了关于他的新闻,他在QQ空间里这样写道:“不过是一个儿子孝顺母亲,世间最普通的事儿,怎么就能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想来,也许是很多子女虽心里装着父母,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所以心存愧疚的缘故吧?”张丽莉,一个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好老师,她爱孩子胜过爱自己。2013年5月8日,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轧,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现已逐渐康复。我很感动,这时候我想起了一句名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说的没有错,张丽莉老师的班上有一位同学,他超级不喜欢语文,张丽莉就特意在课堂上让他朗读课文,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微笑着夸他“声音有磁性,很好听”。一段时间之后,那名同学的语文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我觉得她很了不起,这时我只能用两个词来形容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感动中国,感动我们的心!观感动中国2022观后感篇【第三篇】吴天一是我国著名低氧生理学与高原医学专家、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也是青海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年在高原的奔波和实验室工作,曾让他全身14根骨头断裂,右耳鼓膜前后4次破裂,双眼在强烈的紫外线刺激下患白内障……扎根高原六十载,他常年奔走为牧民群众送健康,每到一个地方就问“哪里海拔最高?”被牧民亲切地称为“马背上的好曼巴”。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他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位84岁的老人,脚步略显迟缓,却目光坚毅,他脚下的高原印记着他半个多世纪以来奋斗的足迹。1958年,经历了朝鲜战场洗礼的吴天一跟随部队调防到青海,在这里他见到了大量因支援高原建设而患上高原病的患者,其中一位志愿军的战友尤其让他印象深刻。观感动中国2022观后感篇【第四篇】在今天观看了《感动中国》,心有感触,每年都能迎来感动中国人的一天,那些不朽的事迹长远留长,心中所思,心中所想,那些不朽的人们在奉献着爱,一种爱的奉献,一种精神无限鼓舞着他们。在看到一名老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默默的为祖国奉献难以忘怀的事迹,让世界都知道中国也能完成核事业,也能富强起来。这名朱光亚老人,在他有生之年中,无私爱着祖国,无私的奉献,心中万般感慨,他的细心铸就着一群人的工作,他的体现让祖国永远铭记着。其实每时每刻的事迹都传播爱的思想,一种坚决的信念,还有一名年轻人的故事也让我有所启发,他的双臂自小遗失,凭着一股坚强的意志走上辉煌的舞台在世界留下痕迹,一个医学界的医生,一个年纪到九十多岁的军人,他的无尚情怀感动人心,医者仁心,他立足自身岗位,医病救人,“一双上帝之手”创造着生命的奇迹,他说过“能治病并一定好药就能治好,要配相符合的药,减轻病人的负担,得到好的医疗才是最好的”。一句话小小的教育能让多少民众感觉安心,事迹天天传,爱心感动你我他,这些事迹也同时让我感到生命中奉献着爱,是一种品德,能在工作上立足本职岗位才是最好的表达。看完这些事迹,我的成长又进了一步,时常回忆着这些感人事迹,虽然一件并不出奇的一件事,却具有巨大的含义,每个感动人物,在平凡的工作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是一种中国人对于奉献的爱,现在我学会了成长必须牢记使命,克于职守,树立责任意识,才能更好的奉献着对军队和祖国的一份信念。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