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实务教案本次课标题中文理解审计工作授课班级会计0621上课时间2周9月10日第1-3节上课地点A405会计0611、06312周9月10日第1-3、5-7节B431\B342教学目的通过对整体课程的分析,能让学生把握审计课程学习的要求,并具有自主学习审计法规的能力(要求能把新、旧准则进行对比)。教学目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能认识和辨别不同的审计组织,配备合适的审计人员审计的含义、审计关系、审计目标,掌握审计的独立性、审计的职能、审计组织的类型,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让学生用审计的观念对生活中的会计现象和规律进行分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任务与案例自主成立会计师事务所,制订常规的制度,设计经营范围,并按不同的要求组成审计小组,合理分工。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分辨不同的审计类型和不同的职能难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分析解决方案:对比新旧审计准则,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进行汇总。参考资料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教材中内容工具与材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主要材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序号步骤名称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分)工具与材料课内/课外1相互认识老师自我介绍,和学生认识,初步认识学习审计的基础能力自我介绍,了解会计学习的基础自我介绍,谈对会计学习的认识5分钟课内2课程导入介绍本门课程的特点,告知授课方式:以项目化形式进行教学课程介绍互动,理解以什么样的项目完成任务5分钟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规范课内3考核方案设计讨论并改进考核方案初步制订考核方案讨论考核方案,提出改进意见20分钟考核方案初稿课内4情景导入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任务导入作为负责人安排工作任务适应审计工作角色40分钟审计人员要求课内5学生分组按工作性质分组注意事项提醒自愿组合,相互沟通10分钟课内6合理分工调整分组了解会计学习基础,调整分组相互交流和沟通15分钟课内7学习审计准则理解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比较讨论作为审计人员的要求30分钟课内8知识总结审计准则和审计人员的组合讲评审计准则5分钟课内9作业讨论如何判断三种不同类型的审计和职能的体现,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要求课后体会学生对审计的学习虽充满期待,但对于如何学好又存在很多疑虑,因为审计的学习需要很多会计方面的知识,如果会计的其他专业课学得不扎实,学习审计就需要补充财务会计、税法等知识的复习,通过动员和分组讨论,学生对此充满了信心。具体环节及步骤:第一步,老师自我介绍,和学生认识:初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二步,课程导入:介绍本门课程的特点,告知授课方式:以项目化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和老师互动,理解为什么要以项目化形式提高审计能力辅助资料:本门课的学习要求知识资料:审计的理解,我国审计的格局:逐步形成了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三足鼎立的格局,并能和西方对比第三步,考核方案设计:讨论并改进考核方案第四步,情景导入: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任务导入老师和学生角色定位,学生自愿组合分组并逐步适应审计工作角色辅助资料: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规范理解:审计关系1.审计关系人(1)审计主体。审计主体是在审计过程中起主导性、决定性作用的一方,即审计的执行者。具体指的是拥有并行使审计权限的机构或人员。(2)审计客体。审计客体是在审计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的一方,即审计行为的接受者,通常也称为被审计单位。具体指的是审计过程中接受审计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或企业单位。(3)审计授权或委托人。审计授权或委托人是指依法授权或委托审计主体行使审计职责的单位或人员。2.审计关系审计关系是指审计关系人之间的相互责任关系。按刚才的分工定位角色和相互的关系第五步,学习审计准则:理解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第六步,知识总结:初步认识审计工作底稿知识链接一:审计目标一、审计目标概述(一)什么是审计目标“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所谓审计目标,是指基于一定审计环境所确立的,用以引导审计行为发生的,对审计行为结果的一种期望。”(二)审计目标定义的基本内容1.审计目标的确立是由审计环境决定的。2.审计目标的确立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同时它在一定时期内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3.审计目标决定了审计行为的方式与内容,它的确定必须具有务实性。二、审计目标的演变在详细审计阶段,审计的目标是查错防弊,即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会计记录的逐笔审查,判定有无技术错误和舞弊行为。在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审计的目标是判断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即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资产负债表所有项目余额的可靠性、真实性审查,判断其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到会计报表审计阶段,审计的目标是判断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会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及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是否符合的会计准则要求,并在出具审计报告的同时,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意见。应该注意的是,由于近些年来针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诉讼案件层出不穷,要求审计人员揭示会计报表中所有的重大错报与漏报,而不是仅仅提供一个合理保证的呼声越来越高,法院的判决也有意无意间倾向于要求审计人员对未能揭示重大错弊负上责任,因此在理论界又提出查错防弊回归的观点,并力使该项原则成为当代审计应有的主要目的,但该观点要达到让大多数人尤其是审计界认可的地步还尚未成熟。三、(注册会计师)会计报表审计目标体系会计报表审计目标体系按审计目标的总括程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审计总目标和审计具体目标。(一)审计总目标1.国外会计报表审计总目标简介关于注册会计师进行会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总的来说是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但各国的表述略有不同。美国审计准则一直沿用“公允反映”的概念。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审计准则说明书第1号》指出:“独立审计人员对会计报表的例行审计目标,是对会计报表是否遵守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表示意见。”英联邦国家坚持采用“真实公允反映”的概念。英国《1985年公司法》要求,审计的目标就是在审计报告中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是否给出了真实与公允观念和是否遵守了《公司法》表示意见。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如德国、法国却拒绝使用“公允反映”或“真实公允反映”的概念,它们只强调会计报表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发布国际审计准则的主要目标是寻求各国审计准则的协调,因此不得不采取折衷的做法。《国际审计准则第13号——对会计报表的审计报告》指出: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使审计人员能够对会计报表在所有重要方面是否按照确定的财务报告框架编制表示意见。还指出,表示审计人员意见的用词,可以是“给出了真实与公允观念”,也可以是“在所有重要方面,公允地表达”;“在适当的时候,还应说明会计报表是否遵循了法定要求”。2.我国会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根据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会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表示意见。合法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公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一贯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二)审计具体目标及其确定具体审计目标包括一般审计目标和项目审计目标。一般审计目标适用于所有项目的审计,项目审计目标则只适用于某一特定的审计项目。不过在通常情况下,只有了解了一般审计目标,方能据以确定项目审计目标。1.一般审计目标一般审计目标是进行所有项目审计均必须达到的目标。在审计实务中,一般审计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总体合理性。总体合理性目标是指注册会计师须先根据所掌握的有关被审计单位的全部信息,评价某账户金额的合理性。(2)真实性。真实性是指所列金额真实。这一目标是由管理当局关于“存在或发生”的认定推论而得出的。(3)完整性。完整性是指发生的金额均已包括。这一目标是由管理当局关于“完整性”的认定推论而得出的。(4)所有权。所有权是指所列金额确属公司所有。这一目标是由管理当局关于“权利和义务”的认定推论而得出的。(5)估价。估价是指所列金额均经正确估价和计量。(6)截止。截止是指接近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已记入适当的期间。截止测试的目标是确定交易是否记入恰当的期间。(7)机械准确性。机械准确性目标所关心的是有关帐表资料、数字、计算、加总及勾稽关系的正确性。上述(5)、(6)、(7)三项具体目标是由管理当局关于“估价或分摊”的认定推论而得出的。(8)分类。分类是指所列金额的分类恰当。(9)披露。披露是指会计报表中恰当地反映了账户余额或发生额和相应的披露要求。上述(8)、(9)两项具体目标是由管理当局关于“表达与披露”的认定推论而得出的。2.项目审计目标项目审计目标是按每个审计项目分别确定的目标。下面以存货审计为例,说明项目审计目标。一般审计目标运用于存货的项目审计目标总体合理性全部存货及销售成本合理,看来无重要错报。真实性资产负债表日,已记录的全部存货均存在。完整性所有属于公司的存货均已计入存货总额。所有权公司对所有存货均拥有所有权。存货未作抵押。对于估价、截止、机械准确性、分类、披露等一般审计目标,运用于存货审计时同样有相应的项目审计目标。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当紧紧围绕具体审计目标收集证据。把这些证据积累下来,注册会计师就可以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局的各种认定是否有理由下结论。然后,再把对每个认定的结论综合起来,注册会计师就可对整个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意见了。知识链接二: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一、审计组织体系的构成所谓审计组织体系是指在一个国家社会制度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的独立执行审计业务的各类审计组织有机结合形成的组织系统。一个国家或地区完善的审计组织体系是由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所构成的。(一)政府审计机关政府审计机关是政府审计的执行机关。它代表国家行使审计权力,从事审计监督,以维护国家利益。1.政府审计机关的领导体制政府审计机关的领导体制是指政府审计机关的隶属关系和审计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根据审计机关的隶属关系,世界各国的政府审计主要可分为立法模式、行政模式、司法模式和独立模式四种。审计机关隶属于立法机构的,即为立法模式。审计机关隶属于行政机构的,即为行政模式。审计机关隶属于司法体系,拥有司法权的,即为司法模式。审计机关独立于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即为独立模式。我国实行的是行政审计模式,国务院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根据最高审计机关对地方审计机关领导关系的不同,审计机关有三种领导体制。一是垂直领导体制,即全国审计机关统一由最高审计机关领导。二是非垂直领导体制,即各级审计机关只负责本级的审计工作,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三是双重领导体制,即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下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下级审计机关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审计业务以上一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2.政府审计机关机构设置我国政府审计机关机构设置,是按照宪法和审计法确定的行政审计模式,体现双重领导体制的要求而进行的。(1)政府审计机关系统。我国政府审计机关系统的组成情况如下:国务院设立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在本级政府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其审计管辖范围内,向地方派出审计特派员,设置相应的审计机构,或在有关部门设置派驻机构。此外,中国人民解放军系统也设置了审计机构。(2)审计署机构设置。审计署主要设置了三种类型的机构,即行政职能机构、事业机构和派出机构。行政职能机构又可分为专业审计司和综合行政部门两类。事业机构有审计干部培训中心、审计科研所、审计出版社等。派出机构包括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和驻国务院有关部门审计机构两类。(3)地方审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