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一、发热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吕探云学习内容一、发热的定义二、正常体温三、发热的机制四、病因五、临床表现六、问诊要点七、相关护理诊断学习要求1.了解临床发热的病因与发生机制2.熟悉发热的病因3.掌握发热的临床表现、患者的身心反应以及问诊要点的要点和方法,并能对出现上述症状患者的身心反应进行评估,作出与之相应的护理诊断,列举相关因素或危险因素,同时能将本节的知识用于指导临床病情监测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1.发热的分度、热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2.个体对发热的反应3.发热的问诊要点学习难点1.发热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生理的联系2.发热与相关护理诊断的联系一、发热的定义体温调节中枢致热原自身功能紊乱减少散热增多产热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二、正常体温•成人口腔温度36.3~37.20C•受昼夜、活动程度、进餐、年龄、性别、环境温度影响三、发热的机制(一)致热原性发热最常见(二)非致热原性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某些引起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的疾病四、病因(一)感染性发热(infectivefever)(二)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fever)(一)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所致发热,为主要原因(二)非感染性发热1.无菌坏死物质吸收2.免疫性疾病3.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4.皮肤散热障碍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夏季热、感染后发热月经前或妊娠期五、临床表现(一)发热的临床分度(二)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三)发热对机体的影响(四)热型及其临床意义(一)发热的临床分度1.低热37.30C~380C2.中等度热38.10C~390C3.高热39.10C~410C4.超高热410C以上体温上升期高热期体温下降期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管扩张皮肤血管扩张皮肤苍白皮温下降冷感受器兴奋畏寒皮温上升热感受器兴奋灼热出汗、皮肤潮湿皮肤潮红(二)发热的过程与特点高热期意识:谵语、幻觉小儿:高热惊厥消化:纳差、恶心、呕吐退热期脱水休克营养:消瘦(三)发热对机体的影响(四)热型及其临床意义•发热时绘制于体温单上的体温曲线类型•不同病因可表现出不同的热型特点:390C~400C以上,持续数日、数周,24h波动10C临床意义:伤寒、大叶性肺炎9日期123456781011121314151617183637383940体温(℃)41稽留热(continuedfever)弛张热(remittentfever)特点:390C以上,24h波动20C,但在正常水平以上临床意义:败血症、化脓性感染、风湿热9日期123456781011121337383940体温(℃)419日期123456781011121314151617183637383940体温(℃)19特点:高热与无热交替反复发生临床意义:疟疾、急性肾盂肾炎、胆道感染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r)9日期123456781011121314151617183536373839体温(℃)19404120212322特点:骤升达390C以上,持续数日,骤降至正常水平临床意义:回归热、霍奇金病回归热(recurrentfever)9日期1234567810111213141516171836373839体温(℃)19402021232224252627特点:渐升达390C以上,持续数日;渐降至正常水平,反复发生临床意义:布鲁杆菌病、结缔组织病、肿瘤波状热(undulantfever)9日期1234567810111213141516173637383940体温(℃)特点:无规律临床意义: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不规则热(irregularfever)六、问诊要点1.起病缓急、发热程度与热型2.发热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型态的影响有无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脱水等营养与代谢型态的改变有无意识障碍等认知与感知型态的改变小儿高热要注意有无惊厥性3.诊断、治疗和护理经过用药?药物种类?剂量?疗效?物理降温措施?方法及疗效?七、相关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2.潜在并发症:意识障碍3.体液不足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5.口腔粘膜改变6.潜在并发症:惊厥相关因素???复习思考题1.如何对发热进行临床分度?2.热型及其临床意义?3.列举发热的问诊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