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讲义04罗马霸权的兴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讲罗马霸权的兴起一、引子:莱古路斯之死①历史背景:布匿战争“布匿战争”是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一系列战争的统称(前264-241年、前218-201年、前149-146年)。罗马人将“迦太基的”称为“Punicus”(Poenicus,意指迦太基),因此将这些战争称为“布匿战争”。迦太基位于北非地中海沿岸(现在的突尼斯),是来自推罗(提尔)的腓尼基人在前8世纪初叶所建立的城市。从前600年左右开始,迦太基通过战争排挤了地中海西岸的其他商人和殖民者,到前3世纪控制了西班牙东南部、撒丁岛、科西嘉、北非沿岸和西西里岛的西部,把希腊人的势力限制在西西里东部。迦太基人拥有强大的陆军和海军,垄断了地中海很多地区的贸易,建立了财力雄厚的商业帝国。迦太基的政府由商人贵族把持,有2位执政官,3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104个法官构成的最高法院;平民可以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但是没有真正的决策权。迦太基的混合政体被亚里士多德视为现实存在、相对良好的三个范例之一(斯巴达、克里特、迦太基)。和罗马人对垒的迦太基军队主要由雇佣兵组成,斗志疲软,但其指挥官是专业军人,比经常更换的罗马执政官要经验丰富得多。执政官和元老们不负责指挥军队,但专职的将军受到他们的严密监督。迦太基历来奉行谨慎的外交政策,对日益强大的罗马怀抱戒心,但为捍卫自己的商业利益也不惜使用武力。罗马并没有蓄意策划挑起与迦太基的全面战争,然而它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必然要导致和后者的冲突。布匿战争的直接诱因是公元前264年罗马和迦太基对西西里岛东部城市墨西拿的争夺。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罗马损失了600多艘战舰,但迫使迦太基政府放弃了西西里,并支付巨额赔款。迦太基名将汉尼拔以西班牙为基地,发动了第二次布匿战争,率领三万人入侵意大利,在特雷比亚河(前218年)、特拉西美诺湖(前217年)和坎奈(前216年)三场有名的战役中以少胜多击败罗马人及其盟军。可是罗马及其意大利盟友人力资源丰富,并未因为几次惨败而一蹶不振。罗马一方面在意大利和汉尼拔周旋,另一方面派名将西庇阿率军出征西班牙和迦太基本土,终于在公元前202年北非扎马一役击败汉尼拔,摧毁了迦太基的军事实力。罗马人对汉尼拔的恐惧并未因他的死亡和迦太基的臣服而消逝,50年之后罗马元老院的主战派利用这种恐惧心理煽动民众,发起了第三次布匿战争,彻底毁灭了迦太基城,残存的5万居民全部被卖为奴隶。据彭小瑜《罗马史概论》,略有增删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2图4-1:罗马与迦太基图4-2:汉尼拔战争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3②莱古路斯的传说莱古路斯(MarcusAtiliusRegulus)是前3世纪的执政官和统帅,是罗马人心目中的著名英雄。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他率军远征北非(前256-255年),被迦太基人的战象和骑兵击败,本人被俘。迦太基为交换战俘而准他返回罗马,但要求他先以朱庇特的名义发誓,若不能换回被俘的全部迦太基贵族,就要返回迦太基。为了国家的利益,他力谏元老院拒绝迦太基的要求。为了践行返国前的誓言,他又孤身重返敌营,最终被骇人听闻的酷刑折磨而死。西塞罗的讴歌:“他可以留在国内,与妻儿共享天伦,将自己遭遇的不幸当成战争命运常有的变幻,自己继续保持作为执政官的光荣地位。有谁会不承认这是有利的?谁能否定?然而崇高的心灵和勇敢精神说了不。”《论义务》3.99“由于他的意见发挥了作用,俘虏被继续留下来,他自己返回迦太基。无论是祖国的爱,或是他自己亲人的爱,都未能留住他。他当时并非不知道自己是出发前去无比凶残的敌人那里,去接受残酷的处罚,但是他认为应当信守誓言。就这样,我再说一遍,就算是不允许睡眠,被折磨而死,他这样也要比作为一个被俘的老人、发伪誓的执政官留在家里要好。”《论义务》3.100“他本可以留在国内安然无恙;但是因为他认为这样对祖国不利,因此他相信自己提出这样的建议并且甘愿忍受这一切是高尚的……很难从无数令人叹服的事例中找出更值得称赞,更加杰出的模范来。”《论义务》3.110王焕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有所改动西塞罗的逻辑:爱国主义、宗教性的诚信、勇敢高尚的品格奥古斯丁的两分法:“敌人知道此事后,以残酷的折磨杀了他。他被命令站在一个很小的木笼子里,周围钉上无比尖利的钉子,因此无论他靠在盒子上的哪一个地方,无不会带来刺骨的痛苦,敌人通过剥夺他的睡眠杀了他。”《上帝之城》1.15“在所有这些值得赞扬和显赫的有德之人当中,罗马没有比他更好的人了,因为幸福没有腐蚀他,他虽然立下了赫赫战功,却依然保持极端清贫;不幸也没有击倒他,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他毫不怯懦地回到敌人当中。这些最强大和高贵的人,是地上之国的捍卫者,也是他们的神的捍卫者,最真诚地遵守誓言。”《上帝之城》1.24“他如此坚定地崇拜那些神祇,为了忠于自己发的誓,没有留在祖国,也没有潜逃他处,而是毫不犹豫地回到了他的最残忍的敌人那里。如果他认为这对于他在现世的生活是有用的,那他无疑是错了,因为这给他带来了如此可怕的一个结局。显然,他的例子说明,通过对那些神的崇拜,人们无法获得现世的幸福。”《上帝之城》1.15吴飞译,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稍有改动奥古斯丁的逻辑:高尚虔诚的美德堪称模范~基于错误宗教的悲剧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4二、历史概述:罗马霸权的形成①罗马的极端重要性1.古典文明的高峰(帝国/军事/城市/物质文明)综合(各种文化交融的普世性古典文明)集中表现(多神教/公民社会/奴隶制)2.西方历史上的关键时刻:西欧的第一个强大国家,甚至可谓“西方”历史的真正开端古典、基督教、日耳曼三大传统的汇聚与融合奴隶制的鼎盛,封建生产关系的源头之一3.对西方的直接历史影响,如:物质上:建筑、城市规划等文明的有形表现方式文化上:拉丁文(西方的“文言文”)拉丁文化传统(东西殊途的开始)制度上:罗马法罗马帝国的“幽灵”(神圣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沙皇俄国,甚至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现代的美国)宗教上:基督教(罗马宗教的最后形态)总结:拉丁文(语文)、罗马法(法律)、帝国梦(政治)、基督教(宗教)弱的表达方式:罗马是造就西方世界的主要传统之一强的表达方式:西方世界所认同就是罗马,所继承的就是罗马4.在本课的核心问题中看,是探索西方政治文明的第二次试错第一次试错:希腊城邦成就:广泛试验了各种政体的可行性,初步解决了小型公民社会的治理问题(城市自治的遗产绵延至今,成为西方民主制度的重要基础之一)。困难:由于城邦制度内在的狭隘性,无法适应大规模的、更有包容性的社会,在马其顿王国兴起之后,不得不向专制王权让路;在亚历山大的大同梦想破灭之后,以沦为实行专制王权、种族主义殖民统治的希腊化国家而告终。第二次试错的核心问题:Ⅰ普世化问题(广土众民):如何建立大规模的、更有包容性的国家?Ⅱ共和问题(长治久安):如何设计更稳定、更合理的政体?②王政时期,伊特鲁里亚影响1.建城传说传说中的建城年代:前753年(瓦罗的算法),罗慕路斯和雷穆斯的传说1罗马纪年的起点:Aburbecondita(自建城以来)1参看格温,《罗马共和国》,第1章。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52.王政的传说与历史前7世纪:“七丘之城”形成的关键性阶段前753-前509年:根据李维(TitusLivius,59BC-AD17)等罗马主流历史家的传统观点,最初有七代王相继统治罗马;但现代学者普遍认为,其中的前4位王很可能只是传说,在最后3位伊特鲁里亚王(老塔克文、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高傲者塔克文)的统治期内,罗马才真正形成了国家。在王政时期,罗马的人民大会、元老院、祭司和占卜官等最基本的国家制度即已产生。3.伊特鲁里亚影响在很大程度上,罗马的成长得益于伊特鲁里亚人(Etruscans)的影响。伊特鲁里亚(Etruria)位于罗马所在的拉丁姆(Latium)地区以北,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托斯卡纳。伊特鲁里亚人的起源不明,其文字到目前为止仍未被释读。自希罗多德起就有关于他们是土著还是来自小亚细亚的吕底亚的争论。有的现代学者推测,伊特鲁里亚人中间的统治者可能是于前7世纪后期来自亚洲的武士,具有较高的文化和管理水平,与当地印欧语系的土著杂居通婚,形成一种新的文明。伊特鲁里亚人逐渐建立了一批城邦,它们是各自独立的,但相互之间有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前7世纪前半期,他们就在拉丁姆有很大的文化和政治影响,但是缺乏统一的政治体制,所以无法建立可以被称之为帝国的统治形式。罗马的兴起结束了伊特鲁里亚在拉丁姆的霸主地位。图4-3:伊特鲁里亚文明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64.“塞尔维乌斯改革”前6世纪中叶: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ServiusTullius)进行改革,按地域划分部落(特里布斯),按财产将全体公民划分为5个等级,以此为基础建立百人队,作为政治和军事制度的基础。所谓的“塞尔维乌斯改革”很可能是后来的罗马历史家将时间前移,将长期的改革过程附会于塞尔维乌斯王的结果。③共和国时期1.贵族与平民的斗争前509年:最后一位伊特鲁里亚王高傲者塔克文被驱逐,君主制覆灭,罗马建立了贵族共和制。在共和国的前期,罗马的政治权力由“世族”(patricii)垄断。为了争取政治与经济权利,所谓的“平民”(plebs,可能源于被征服者、外邦人和世族的门客)以撤出罗马城为手段,展开了长期的斗争。前494年:设立保民官(tribuniplebis)。前471年:设立特里布斯大会/平民会议。前449年:颁布“十二铜表法”(罗马最早的成文法)。前367年:规定两位执政官中有一个名额属于平民。——此后平民的上层不断进入元老院,逐渐与世族贵族合流,形成新的统治阶级“新贵”(nobiles/nobilitas)。2.约前500年~前270年:征服意大利半岛主要战争:拉丁战争(前340-338年)、萨莫奈战争(前326-304、298-290年)、皮洛士战争(前280-275年),etc.分而治之的意大利政策:直接并吞:授予全部的公民权;自治市(municipium):保留内部自治,授予“无投票权公民权”(civitassinesuffragio);拉丁权(iusLatii):给予原拉丁同盟的城市和拉丁殖民地以通婚、通商、移居等权利;同盟者(socii/foederati):保持形式上的独立,外交权由罗马控制,为罗马提供辅助部队和舰队。总评:罗马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采取分而治之的“统战”政策,逐步扩大公民权的范围,推广其政治法律制度,从而促进了意大利的罗马化,使意大利逐渐成为认同于罗马的民族国家。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7图4-4:罗马征服意大利3.前264年~前146年:夺取西地中海霸权毁灭迦太基:三次布匿战争(前264-241、218-201、149-146年)征服马其顿,击败塞琉古,君临希腊2标志性事件:前146年,罗马毁灭科林斯、迦太基两大名城小结:“我们的海”(MareNostrum)——罗马从此进入地中海阶段三个阶段:拉丁姆城邦→意大利大国→地中海帝国行省:起初被视为“罗马人民的产业”,实施帝国主义的掠夺政策。总督:起初由卸任的执政官或裁判官担任,并无专门的官衔,主要职责是征税(交由包税人承办)、司法并指挥驻军。财务官:主管行省财政,兼具司法、军事职权。2罗马对希腊化世界发动的战争也与汉尼拔有关。前215年,马其顿王腓力五世曾经与汉尼拔结盟。前195年,汉尼拔被赶出迦太基,投奔塞琉古王安条克三世。前190年,塞琉古败于罗马,汉尼拔又逃亡比提尼亚。前183年,罗马逼迫比提尼亚王交出汉尼拔,汉尼拔服毒自尽。参看布林格曼,《罗马共和国史》,第2章。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8图4-5/6:布匿战争前后的地中海世界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9图4-7:罗马共和国宪制示意图4.“共和国”(respublica):罗马传统的政治制度公民大会:库里亚大会、百人队大会、特里布斯大会/平民大会。元老院:形式上仅为咨询机构,实质上在立法、外交、人事、财政等方面享有广泛的权力,是国家的实际管理者,“元老院与罗马人民”(SenatusPopulusqueRomanus)就等于共和国。行政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