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讲十字军:千秋功罪一、楔子:圣路易与十字军①圣路易之死1270年8月,突尼斯。法国远征军遇到痢疾等流行病,王子让·特里斯坦与法王圣路易相继病逝。1271年5月,圣路易的遗体被运返巴黎。1297年,鉴于众多奇迹的发生,教宗卜尼法斯八世宣告路易为圣人(唯一一位被封圣的法王)。♀教会与法王的辩证关系:自从克洛维、查理曼以来,法王即为天主教会最重要的支柱之一(“教会的长女”、“最基督教的国王”);法国王权与罗马教宗精神权威之间的潜在张力,在1302年腓力四世与卜尼法斯八世之间的《一圣》(Unamsanctam)之争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②圣路易的一生1214年出生于巴黎附近的普瓦西,当时其祖父腓力·奥古斯都(中世纪法国最卓越的国王之一)尚且在位,其父路易八世尚为太子。在他出世三个月之后,腓力二世取得了在法国历史上具有转折点意义的“布汶大捷”。1218年,其长兄腓力去世,圣路易成为王长孙。1223年,腓力二世病故,圣路易成为王太子。腓力二世未能封圣,但他的伟大业绩却成为圣路易的榜样。博利厄的若弗鲁瓦:(8月,王子让·特里斯坦病死,大家虽然竭力隐瞒,但还是瞒不住,他知道后悲痛欲绝)时隔不久……他高烧不退,卧床不起;鉴于病情日笃,他在神志清醒、基督徒的意识十分清晰、十分虔诚的状态中,接受了教会的临终圣事。我们一边为他涂抹圣油,一边背诵圣诗,他也跟着我们诵经,而且一一叫出圣徒的名字,虔诚地祈求他们的允诺。当迹象表明他即将咽气时,他心中只想着上帝的事和对基督教的颂扬。他奄奄一息之时,只能艰难地低声喃喃而语。我们站在他的周围,把耳朵贴近他。这位心中只有上帝、名副其实的天主教徒说道:“为了对上帝的爱,你们应当努力在突尼斯城宣扬基督教,让它生根发芽。应该把能干的布道师派过去!”……这位名副其实的上帝信徒,这位至死不渝地热烈实践基督教的信徒,就这样在真正的宗教忏悔中结束了一生。见勒高夫《圣路易》第297-298页,许明龙译,稍有改动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21226年,路易八世在南征阿尔比异端的十字军归途中病故。圣路易根据父王临终时的嘱托而加冕为法兰西国王,史称路易九世,由母后卡斯蒂尔的布朗什(即《约翰王》中的西班牙公主白兰绮)监国。1230年,圣路易首次率领军事行动,讨伐叛逆的布列塔尼伯爵。1234年,圣路易与普罗旺斯伯爵之女玛格丽特结婚。玛格丽特共为圣路易生育了11个子女。1247年,稽查政府官吏造成的冤案,补偿受害的臣民,为政府赎罪。1248年,圣路易率领第七次十字军出征,总兵力约2.5万人。王后玛格丽特与三位御弟一同出征,太后布朗什监国。1249年,十字军离开塞浦路斯登陆埃及,攻克达米埃塔城。次年,在痢疾和断粮的双重困境中,全军被俘。在被囚一个月之后,依靠王后玛格丽特筹措的巨额赎金而获释。随后圣路易退至阿克,坚守圣地4年。1253年,圣路易获悉太后布朗什病逝,被迫于1254年返国。此后坚持清苦的生活,颁布“大敕令”,努力整饬吏治、维护司法公正、净化社会风气。1270年3月,圣路易率领第八次十字军远征突尼斯,企图迫使当地的苏丹皈依基督教。8月,圣路易在突尼斯患传染病病逝,法军媾和退兵。圣路易的儿子让、女婿纳瓦尔国王蒂博、儿媳新国王腓力三世的王后伊莎贝尔及腹中胎儿、弟弟阿尔封斯夫妇也在这次远征及其归途中丧生。♀评论:约翰王的一生见证了封建制度对英国王权的深刻影响;圣路易的一生见证了基督教社会对法国王权的深刻影响。二、十字军运动的兴衰①十字军的概念“十字军”指为了履行宗教的誓言,直接对穆斯林、异教徒、异端分子甚至被绝罚者而采取的军事行动。教会通常给予十字军战士以赎罪和保障财产权利的政策。“TheCrusades”一词起源于拉丁语中的“crux”,指十字军战士缝在战服上的十字架图案。但十字军战士并不以此自称,而是自称为“fidelesSanctiPetri”,“militesChristi”等等。在“十字军”名号下的军事行动,除了针对圣地耶路撒冷及东方的主要战争(可采用中文惯用法“十字军东征”),还有西班牙人针对摩尔人的“光复战争”(Reconquista,主体迄13世纪)、针对波罗的海东南部异教各族的“北方十字军”(主要在12-13世纪)、13世纪初镇压阿尔比异端的战争、在巴尔干抵抗奥斯曼土耳其的战争(14世纪末-15世纪)等等。②十字军的兴起2.1直接原因塞尔柱突厥人的兴起(1071年曼奇克特战役)圣地朝圣活动的受阻拜占庭帝国(皇帝阿列克修斯一世)的求援(1054年东西方教会分裂)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32.2社会原因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的长期冲突西欧社会的复兴与发展封建国家与骑士制度的发展人口增长与继承制度的压力冒险、开拓与掠夺的野心2.3宗教原因基督徒的信仰热情:朝圣与赎罪末世论的紧张与“末世皇帝”的传说教宗制的发展团结东西方教会的意愿(1054年东西方教会大分裂)驯化和利用封建制度的愿望♀“上帝的休战”(TruceofGod):中世纪天主教会为限制封建领主之间的私战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始于1027年,到13世纪开始衰落。“上帝的休战”在一周内的特定时段和一些宗教时日里禁止一切战斗行为,使一年中只剩下了80个可以战斗的日子。此外,当时还有所谓的“上帝的和平”(PeaceofGod),它禁止了对神职人员、农民、妇孺等平民的攻击。沙特尔的富尔歇《第一次十字军编年史》我还能再说些什么呢?海中群岛,地上列国,都因此事惊动,我们可以相信,大卫在《诗篇》里的预言似乎已经实现了:“上主,你所造的万民一齐来到,他们崇拜你,宣扬你的名号。”多少伤心,多少叹息,多少离愁,多少眼泪!丈夫离开他的爱妻、子女、父母、兄弟、祖父母,以及不论多大的财富!不管留下的人为远行的人流了多少眼泪,但远行的人并不为其所动,甘愿放弃自己所有的一切;无疑地,他们深信,他们将会获得百倍的报酬,一如主早已许给了爱他的人。托尔夸多·塔索《被解放的耶路撒冷》第一歌22-23为了获取稍纵即逝的尘世虚名或是为了夺取异国他乡的土地,我们不会抛下亲友、背井离乡,也不会去危机四伏的大海,到远方的战场上去铤而走险,也决不会将有损灵魂的流血看作是对我们的最高奖赏。征服锡安山的坚固堡垒让受苦受难的基督徒摆脱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奴隶枷锁,在巴勒斯坦创建新的王国,这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怜悯心将在那里生根发芽,再也不会有人阻挠朝圣者去拜谒圣墓,了却生平夙愿。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4图14-1:十字军东征图14-2:十字军国家的全盛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5③十字军东征的兴衰3.1第一次十字军发起时间:1095年(克莱蒙宗教会议)基本目标:占领圣地;发起人和主要统帅:教宗乌尔班二世;下洛林公爵布永的戈弗雷(其弟鲍德温一世成为第一代耶路撒冷国王)、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塔兰托的波希蒙德等;结果:攻克耶路撒冷、安提阿等地,建立了四个拉丁封建国家。♀十字军国家:耶路撒冷王国/耶路撒冷-阿克王国(1099-1291)安提阿公国(1098-1268)埃德萨伯国(1098-1144)的黎波里伯国(1109-1289)3.2第二次十字军发起时间:1145年基本目标:收复埃德萨伯国,保卫圣地;发起人和主要统帅:教宗尤金三世、明谷的伯纳德(中世纪著名的圣人,西多会的领袖,“十二世纪文艺复兴”中保守派的重要代表,后被封为教会的圣师);皇帝康拉德三世(实际由其侄腓特烈·巴巴罗萨指挥)、法王路易七世;结果:德法军兵败撤退,随后丧失在圣地的大部分领土。图14-3:萨拉丁的反攻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63.3第三次十字军发起时间:1187年基本目标:收复被萨拉丁(抗击十字军的伊斯兰英雄,是统治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的苏丹)攻占的圣地。发起人和主要统帅:教宗格列高利八世;皇帝腓特烈·巴巴罗萨(即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一世,霍亨斯陶芬王朝的著名皇帝,试图恢复帝国的权威,曾六次南征意大利,并扶持多位“对立教宗”与教宗亚历山大三世抗衡,在东征路上溺水身亡)、法王腓力·奥古斯都(即法王腓力二世,是加佩王朝的著名君主,大力加强国王的权威,夺取了金雀花王朝在法国的大片领地)、英王狮心理查(即英王理查一世,金雀花王朝的君主,以其勇猛而被称为“狮心王”;在战场上大败萨拉丁,后在归国途中遭遇风暴,被皇帝亨利六世俘虏后赎身而归);结果:占领巴勒斯坦沿海地带(后史称第二耶路撒冷王国)和塞浦路斯,迫使萨拉丁媾和,基督徒获得进入耶路撒冷朝圣的权利。3.4第四次十字军发起时间:1198年基本目标:进攻埃及;发起人和主要统帅:教宗英诺森三世;蒙特费拉特伯爵博尼法斯;结果:在威尼斯人和拜占庭皇子小阿列克修斯的引诱下进攻了君士坦丁堡,建立了“拉丁帝国”(1204-1261)。2.5第五次十字军发起时间:1215年基本目标:进攻埃及(萨拉丁建立的阿尤布王朝已衰弱);发起人和主要统帅:教宗英诺森三世;耶路撒冷–阿克国王约翰、枢机佩拉纠等(皇帝腓特烈二世未能出征);结果:先胜而后败于洪水,被迫撤军、媾和。2.6第六次十字军发起时间:1225年基本目标:夺回耶路撒冷;主要统帅:皇帝腓特烈二世(霍亨斯陶芬王朝的著名君主,为腓特烈•巴巴罗萨之孙,是神圣罗马皇帝、西西里国王和耶路撒冷国王;由于未能参加第五次十字军,受到延误战机的指控,遂在身受绝罚、被教廷视为对手的情况下,自行发动第六次十字军);结果:未经大战而与埃及苏丹媾和,暂时收回耶路撒冷走廊地带。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72.7第七次十字军发起时间:1245年基本目标:进攻埃及(1244年耶路撒冷被埃及招募的花剌子模兵攻陷);发起人和主要统帅:教宗英诺森四世;法王圣路易(即法王路易九世,加佩王朝的著名国王,以信仰虔诚著称,被教会封为圣人);结果:先胜而后败于马木鲁克军,圣路易被俘后缴纳赎金并退兵、媾和。2.8第八次十字军发起时间:1267年基本目标:在蒙古西征引发的新局面下,挽救东方的残余领土;主要统帅:圣路易、英王爱德华一世(时为太子);结果:法军在突尼斯获胜,但圣路易遇瘟疫身亡,后法军媾和退兵;爱德华保卫了阿克等残留土地,草草媾和退兵;1291年马木鲁克军攻陷阿克并屠城,十字军仅余塞浦路斯。三、反观:十字军的功过是非①十字军“失败”了吗?长期成功~最终失败在东方的失败~在西方的成功②最终失败的原因地理上的不利条件:海洋、瘟疫战争目标本身的扭曲:保障朝圣、支援拜占庭→占领圣地宗教冲突与教派矛盾(天主教、东正教、基督一性论)教会利益与封建/政治利益、商业利益的冲突教会领导能力的有限性与指挥的不统一西欧人宗教观念的变化:地理上的征服→心灵的皈依近东国际格局的变化(萨拉丁的崛起、蒙古人的西征)③对十字军的批判加深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激发“吉哈德”)?造成了拜占庭帝国的一蹶不振?最终导致了东西方教会的分裂?侵略、掠夺与屠杀的不义之战?对基督教仁爱精神的背弃?夏洞奇:十五世纪以前的世界8④对十字军的正面评价保卫基督教世界的正义战争?文明冲突的逻辑结论?结合基督教精神与骑士精神的尝试?促进了王权的强化,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西欧贸易和金融的发展?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⑤反思十字军的真正原因:经济决定论是有效解释吗?经济决定论的深度:搜寻更广阔的社会、经济背景经济决定论的局限:现代人的盲点:不理解中世纪的精神氛围、中世纪人的思维方式轻视宗教动机所可能产生的压倒性力量成本/收益分析:十字军个体在经济上的不合理性:汗水+泪水+血水+亲情+时间的机会成本+现有的一切可能的物质利益“开拓型”十字军与“援助型”十字军在潜在利益上的巨大落差蒂尔尼、佩因特,《西欧中世纪史》:(在十字军的参加者中,确实有一部分是为了得到土地和财富)“但显而易见的是,大多数人是出于真正的宗教热情,坚信十字军就是救赎之路。无数人典押甚至出卖自己的土地,诀别妻儿老小,踏上了恐怖而漫长的征途,穿越荒原,远涉重洋,为了上帝而与敌人战斗。众所周知,十字军战士义无反顾,永别桑梓。虽然也有人在历经磨难、倾家荡产之后重返家园,但多数人的归宿都是在远方马革裹尸。十字军证明了中世纪文明的巨大生命力和扩张力量。但十字军的野蛮也说明,基督教理想与军事贵族尚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