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罗马史学❖命运使整个世界和它的历史倾向于同⼀个⽬标,那就是罗马帝国。❖——波利⽐阿❖❖古罗马历史简要分期❖王政时代(公元前753-510年)❖共和时代(公元前509-27年)❖帝国时代(公元前27-476年)罗马史学的兴起❖拉丁语historia意指“所作所为”(resgestae)❖1.希腊的影响❖古罗马史学在史学思想、著作内容、编纂体例及⽂章风格等⽅⾯,沿着希腊史学所开辟的道路⽽展开的❖⽣活在罗马的希腊史家的直接传授与影响 波利⽐阿、普鲁塔克、阿⾥安、阿庇安❖2.第⼆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201年)后,罗马战胜迦太基,确⽴了其在地中海地区的统治地位。由此激发⽽起的爱国主义热情,及战争所积累的历史素材,促进了罗马本⼟史学的兴起。❖费边·匹克托(公元前354年-?),最早的罗马史家:《罗马史》❖⽼伽图(公元前234-149年),拉丁史学的奠基者:《罗马历史渊源》⽣活在罗马,以希腊语写作罗马历史的希腊历史学家❖波利⽐阿(Polybius,约205-125BC) 《通史》❖普鲁塔克(Plutarch,约46-120年) 《希腊罗马名⼈传》开创了历史传记体的先河❖阿⾥安(Arrian,约96-175年) 《亚历⼭⼤远征记》❖阿庇安(Appian,q约95-165年) 《罗马史》罗马史家❖撒路斯提乌斯(或译萨鲁斯特,Sallust,前84-34年) 《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恺撒(JuliusCaesar,前100-44年) 《⾼卢战记》《内战记》❖李维(Livy,前59-公元17年) 《建城以来史》(或《罗马史》)❖塔西陀(Tacitus,55-120年) 《⽇⽿曼尼亚志》《阿古利可拉传》《历史》《编年史》❖苏维托尼乌斯(Suetonius,75-160年) 《罗马⼗⼆帝王传》❖维吉尔(Virgil,公元前70-19)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波利⽐阿❖“罗马从⼀个⼩⼩城邦,⼏乎征服了整个的⽂明地区,并将之置于⾃⼰的统治之下。⽽这种征服事业,是在不到52年的时间内完成的。罗马何以能够如此?它是⽤⼀种什么⽅法取胜的?这些功业是在⼀种什么政体之下完成的?对于这样的事业,⼀个⼈焉能⽆动于衷,默默⽆述!”❖“历史之特殊功⽤就在于能使⼈明⽩某种政策或政见的成败原因。因为单单⼀个事件的出现尽管有趣,却没有什么借鉴意义,⽽⼀旦揭⽰了事件发⽣的原因,历史研究便有意思了。对我们⾃⾝环境的类⽐研究,将使我们得到推测未来的⼿段和基点;⽽研习过去,则能使我们更谨慎、更⼤胆地⾯对现实。”❖“历史研究是政治⽣活的⼀种训练。”——波利⽐阿《通史》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波利⽐阿❖“我所叙述的历史始⾃第140“奥林匹亚德”……从这时起,各国的历史开始成为⼀个有联系的整体:意⼤利、利⽐亚、希腊以及亚洲各地所发⽣的史事都是互相影响的。⽽所有那些史事的发展趋向,最后是要归于⼀统。这就是我选择此时为我著作起始的原因。当罗马⼈战胜了迦太基⼈,他们迈过了最困难也最重要的这⼀步之后,他们便确定了建⽴统⼀帝国的信⼼,并且开始把⼿伸向希腊和亚洲。”——波利⽐阿《通史》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波利⽐阿✤历史眼界的开阔:“通史”、“世界史”的观念✤对希腊史学的总结:历史学的领域、⽅法和⽬的(《通史》第12卷)❖历史思想的深化1.历史的任务:记录事情的真相;对事实作出解释2.历史的垂训作⽤,历史是⼀门以现实事实为训的哲学3.求真乃史家之第⼀要务❖历史⽅法的进步❖历史学的三个层次:1.应当披阅各种⽂献资料,能⽐较其记载之异同2.必要的地理知识,史家应当亲⾃考察地理地形3.政治经验,必要的实际政治军事经历❖历史学的两⼤任务:1.考察过去使⽤的词句是什么意思2.弄清某项政策或某项做法为什么会取得成功或为什么会遭到失败❖“拿历史上的事实来⽐照⽐照我们当前的情况,我们便可以得到⼀种⽅法和根据,⽤以推测未来。”❖“从历史研究中所得到的真知灼见,对实际⽣活说来是⼀种最好的教育。因为历史,⽽且只有历史,能使我们不涉及实际利害⽽训练我们的判断⼒、遇事能采取正确的⽅针。”❖“就政治⽣活⽽⾔,最好的教育和训练就是研习历史。取鉴于前⼈的覆辙,是教⼈如何英勇豪迈地⾯对困难、战胜命运的不⼆法门,除此之外别⽆他途。”❖“‘真实‘之于历史,正如双⽬之于⼈⾝。如果挖去某⼈的双⽬,这个⼈就终⾝残废了;同样,如果从历史中挖去了’真实’,那么所剩下来的岂不都是些⽆稽之谈?”❖“凡是担起历史家任务的⼈,他必须忘掉⼀切个⼈的好恶。他常常要⽤最⼤的赞词来颂扬和点缀⾃⼰的敌⼈,如果他们的⾏为当得起这⼀点的话;他还要谴责和⽆情地斥责⾃⼰的最亲近的朋友,如果他们⾏为中的错误需要这样做的话。”❖“我请求我的读者们注意,不管是和我同时代的⼈或是将来的⼈,如果在我的著作中发现有任何故意歪曲事实真相或记载失实之处,那么你们就⽆情地批驳我吧!”TyrannyAristocracyMonarchyOligarchyDemocracyMobRule费边·匹克托 (FabiusPictor,约⽣于254BC)❖诗⼈,古罗马第⼀位著名的史学家❖出⾝于罗马的名门贵族,祖先中曾有多⼈担任过罗马的执政官。他本⼈原先在军队中供职,曾经参加过征服波河流域⾼卢⼈的战争和第⼆次布匿战争,亲眼⽬睹过罗马⼈在特拉西⽶诺湖畔的惨败,他曾作为罗马代表团的成员前往希腊进⾏外交活动。❖著有《罗马编年史》⼀书,所述史事始⾃神话时代、⽌于公元前3世纪末年,其中关于第⼆次布匿战争的记载尤为详细,并提出了罗马起源于特洛伊的观点。❖⽤希腊⽂写成,⽬的是为了向希腊⼈宣扬罗马⼈的国威,后被译成拉丁⽂❖原书已失传,但是波⾥⽐阿和李维都曾读过此书,并把它作为重要的资料来源。李维称其为罗马最古⽼的历史学家。⽼加图(CatotheElder,234-149BC)❖罗马史学的真正奠基⼈,是第⼀个⽤拉丁语散⽂撰写历史的罗马史学家,也是古罗马史学中强烈的”政治军事史学传统的规范者。❖出⾝于贵族家庭,曾随军转战于意⼤利南部、西西⾥、西班⽛、马其顿等地;后来进⼊政界,担任过执政官和监察官。他政治上属于极端保守派,奉⾏罗马⾄上的哲学,竭⼒主张维护罗马的古⽼传统,反对接受希腊⽂化的影响。❖⽤拉丁⽂写了⼀部《罗马历史源流》(Origines,亦译为《创始记》),从此罗马才开始有了⾃⼰真正的历史著作。❖此书分为7卷:前3卷追溯了罗马和其他意⼤利城邦的起源;第4卷和第5卷记述了第⼀、第⼆次布匿战争的经过;最后2卷则叙述了第⼆次布匿战争之后直⾄他所⽣活着的时代⼤事记,还搜集了许多格⾔和轶事。❖⼴泛地利⽤并细⼼地研究了前⼈的作品、官⽅⽂件和各种传说,有时还突破了编年体的写作规范、按章节来叙述同类事件的内容。❖⽼加图认为:历史著作必须要具备垂训后世的功能,史学家著史就要宣扬爱国主义思想,要⽤古代圣贤的事迹来进⾏道德教育、培养青年⼀代的优良品质。❖书已失传,仅能从其他古典作家的引述中略知其梗概。撒路斯提乌斯(GaiusSallustCrispus,86-34BC)❖《罗马史》: 记述公元前78年⾄公元前67年罗马的重⼤事件。(已佚失)❖《喀提林阴谋》(ConspiracyofCatiline,亦译作“喀提林叛乱记”): 记述罗马贵族喀提林利⽤当时社会上的不满情绪兴兵叛乱、最后战死的经过。❖《朱古达战争》(JugurthineWar): 记述公元前2世纪末年罗马⽤兵努⽶底亚王国、其国王朱古达率军抵抗、最后战败的经过。❖撒路斯提乌斯曾是罗马统治核⼼集团中的⼀员、后因在政治⽃争中失势才退出官场的,所以反⽽使他能够冷静客观地思考历史。其著作中,不仅保留了珍贵的有关罗马共和制时代末期历史的第⼀⼿资料,⽽且对历史研究也提出了⾃⼰的思考。❖他始终把历史研究看成是⼀项神圣⽽庄重的事业,处处以罗马的修昔底德⾃诩;既强调要严守历史事实的客观性,又主张要通过历史研究“以语⾔⽂字服务于国家”、重视历史的垂训作⽤。❖存世两部著作的共同主题:揭⽰共和制时代末期罗马社会中的严重危机,揭露和抨击罗马政界的各种弊端,进⽽探求罗马社会⽇益衰败的根本原因。❖特点:1.史料;2.结构和语⾔;3.⼈物性格和⼼理;4.政治理想和思想情怀。恺撒 (JuliusCaesar,101-44BC)❖《⾼卢战记》:❖约著于公元前52年,为政治需要⽽作;❖共8卷,记述了从公元前58年⾄公元前50年恺撒征服和经营⾼卢的全过程。前7卷(58-52BC)出⾃恺撒之⼿,每年1卷。第8卷出⾃奥鲁斯·希尔提斯(AulusHirtius,幕僚和密友,历史学家)之⼿,所叙内容为公元前51年⾄公元前50年恺撒离开⾼卢为⽌的事迹,写于恺撒死后。❖征服⾼卢的实录,具有很⾼的史料价值。❖凯撒个⼈形象是塑造。❖《内战记》:❖约著于公元前45年;❖紧接《⾼卢战记》,从凯撒和元⽼院之间的往来交涉讲起,讲到渡过鲁⽐孔河后怎样在意⼤利⼈民的热烈⽀持下节节胜利、终于迫使庞培放弃意⼤利逃往东⽅;然后再分别叙述在西班⽛、马西利亚和阿⾮利加的战事;最后叙述东⽅战场的正式决战,凯撒在法萨卢斯⼀战击溃庞培,庞培在逃去埃及时死在亚历⼭⼤⾥亚,凯撒接着也追到那边,卷⼊埃及的王室纠纷。❖军事报道?政治宣传?历史著作?❖经典的军事教材❖珍贵的历史资料❖典雅的拉丁⽂风提图斯·李维 (TitusLivius,59BC-17AD)❖《罗马⾃建城以来的历史》(AbUrbeConditaLibriHistoryofRomeFromtheFoundationoftheCity)❖全书共142卷,所述史事始⾃公元前753年神话中的爱涅斯来到意⼤利,⽌于奥古斯都时代的晚期(公元前9年)。现仅存35卷(第1-10卷/第21-45卷)及少数残篇。❖历史编纂/政治⽴场/道德说教1.1—5卷:建城到罗马被⾼卢⼈攻克(公元前753—387年)2.6—10卷:萨莫尼安⼈战争(到公元前290年)3.11—15卷:征服意⼤利(到公元前265年)4.16—20卷:第⼀次布匿战争到第⼆次布匿战争之前(公元前264——219年)5.21—30卷:第⼆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201年)6.33—45卷:马其顿和叙利亚战争(到公元前167年)7.46—70卷:内战到同盟战争(公元前91年)8.7l—80卷:内战到马略之死(公元前86年)9.81—90卷:内战到苏拉之死(公元前78年)10.91—103卷:内战到庞培在东⽅取得胜利(公元前62年)11.104—108卷:共和国末期12.109—116卷:内战到恺撒之死(公元前44年)13.117—133卷:内战到阿克提乌姆之役(公元前30年)14.134—142卷:奥古斯都时代(公元前29—9年)❖“倘若我详述⾃城开创以来罗马⼈民的业绩,我能否算是完成了⼀件值得做的事,我不太清楚,即使清楚,也不敢肯定;因为我觉察到,这⼀主体不仅陈旧,⽽且变得寻常了;新史家总是相信,他们或者在这⼀⽅⾯要提供更为确凿的东西,或者在写作技巧上会超过⽂风朴实的前辈。然⽽,⽆论如何,我也尽我个⼈之能置⾝于世界上最优秀民族业绩的记述,那将是⼀种乐趣;⽽且即使我的声誉在这么⼤的史家群体中默默⽆闻,我也会以湮没我名声的那些⼈的卓越和伟⼤慰藉⾃⼰。况且,这⼀主题需要浩繁之功,因为要追溯到700多年以前,还因为始于蕞尔的罗马,如今竟已发展到苦于⾃⾝宏⼤的程度;同时,我也不怀疑起源前后的情形将给⼤多数读者提供较少的乐趣,因为他们急于接触的是⼀个异常强⼤民族的威⼒长期以来⾃⾏毁灭的新事物。与此相反,我还对我的⼯作寻求这样⼀种酬劳:⾄少在我⼀⼼⼀意地追溯往事时,我可以避⽽不见我们时代多年来⽬睹的弊端,并免去即使不能使史家离开真实,也会使他⼼绪不宁的忧虑。”❖“那些建城前或即将建城时所流传下来的,与其说适合于纯粹的史记,还不如说适合于富有诗意的故事,对此,我既不想肯定,也不想驳斥。我们允许先⼈通过神⼈结合以使城的开创更具威严;⽽且,如果可以允许哪个民族把⾃⼰的起源神圣化,并称他们的缔造者与神有关,罗马⼈民就有着如此⼤的军事声威——当其宣称他们和他们的缔造者之⽗是马尔斯时——以⾄于世上各民族以忍受罗马帝国的同样耐⼼来忍受这⼀点。但是,对于这些事物和与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