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法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国际法学课程名称:InternationalLaw课程号:H21134课程类型:必修课学时:54学时适用对象:法学本科生先修课程:要求学生应具备法理学、民商法、刑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相关法学学科的基本知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国际法学是在学习了国内法的基础上而进一步学习的一门重要的法律分支学科。国际法主要是调整国家间关系的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主要包括国际法的基础理论、国际法的主体、渊源以及与国内法的关系、条约法、国家承认与继承、海洋法、空间法、外交关系法、领事关系法、有关个人的国际法制度、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及战争法等部分。《国际法》与同学们已学到的国内法相比,表现出了很多不同,内容庞大,理论性强,因是调整国家间关系的法律,与同学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较少,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又作为法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国际法》的学习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通过对国际法的学习能够掌握国际法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一些重要的国际法规则与制度,如国家主权平等原则、领海的无害通过权制度、公海制度、处理外交领事关系规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方法等;能够从国际法的角度分析评价一些热点的国际问题;学会运用国际法知识捍卫自己国家的主权和世界的和平。二、课程的内容前言(建议学时数:2学时)了解国际法和国际政治的关系;国际法的三大主题:国际维和与武装冲突、2发展与环境、民主与人权;国际法的三大主旋律:国际合作、对话、改革第一章国际法导论(建议学时数:4学时)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什么是国际法,它的调整对象是什么;国际公法在国际法体系中的地位,国际法和其他邻近部门法的联系与区别。熟悉国际法的发展历史和国际法的渊源。理解国际法和国内法在理论上的关系和各国实践中对二者关系的处理,特别是我国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做法。本章的教学难点与重点:如何正确理解国际法的性质;国际法的效力根据;造法性条约与契约性条约的区别;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关系第二章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建议学时数:4学时)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以及国际法基本原则与强制法、联合国宪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关系;熟悉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内容,特别是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互不干涉内政原则、禁止使用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原则;了解联合国宪章的七项原则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本章的教学难点与重点:正确理解主权、内政、民族自决的概念;正确理解国际法基本原则与强行法的关系;第三章国际法的主体(建议学时数:6学时)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知道国际法的主体包含什么,法律意义上的国家是什么,国家必须具备的四要素;国家有哪些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国家主权豁免,什么是国际法上的承认、继承,国家承担怎样的国家责任;理解国际法的主体的构成要件、国家责任的构成要件、条约继承原则、国家债务的范围;了解国家承担责任的主要形式及国家责任免除情形;国家责任制度产生的新问题本章的教学难点与重点:国际法的主体的判断;人身性条约与处分性条约的区别;国家债务和地方债务的区别;国家责任的构成要件、国家行为的正确理解;独立权的体现及自卫权行使的条件;国家主权豁免的默示放弃;不承认原则;第四章国际法上的居民(建议学时数:6学时)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国籍的相关问题如国籍的取得、丧失、冲突解决等;外国人在内国所享有的待遇原则: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优惠待遇、普惠制、无差别待遇;外交保护行使的条件;刑事犯罪的引渡3和政治犯的庇护问题;了解一下难民问题。本章的教学难点与重点:我国的国籍立法及原则;五大待遇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是国民待遇与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与优惠待遇;外交保护行使的条件;引渡的五大原则具体内容,非政治化努力;第五章人权的国际保护(建议学时数:2学时)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国际人权的历史与现状,国际人权宪章,国际人权保护的专门领域,国际人权保护的实施制度以及区域性人权保护制度;我国人权保护现状。本章的教学难点与重点:如何看待人权和主权的关系第六章国家领土(建议学时数:2学时)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国家领土及其主权范围以及领土的取得在国际法上的合法性。本章的教学难点与重点:国家领土的组成;领土与领土主权;领土的取得与变更方式;对领土主权的限制;南北极问题第七章海洋法(建议学时数:8学时)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海洋法的基本制度;掌握基线种类与划定、领海的无害通过权与群岛水域的过境通行制度的关系;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关系;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的特殊的航行制度;国际海底区域制度;公海上船舶悬挂旗帜的规则;公海六大自由;公海上的紧追权与登临权本章的教学难点与重点:基线种类与划定、领海的无害通过权与群岛水域的过境通行制度的比较;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关系;公海上船舶悬挂旗帜的规则;公海上的紧追权与登临权行使条件;国际海底区域资源的平行开发制。第八章空间法(建议学时数:2学时)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国际航空法和外层空间法的基本法律制度;掌握国家领空主权;国际航空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国际民用航空器安全的刑事法律保护;本章的教学难点与重点:国家对其领空主权的体现;国际民用航空器安全的刑事法律保护及三个反劫机公约。第九章国际环境法(建议学时数:2学时)4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和当前面临的基本问题;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原则;本章的教学难点与重点: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确认的原则:共同但又有差别的责任的原则及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持续发展方面的财政和技术援助的义务的原则第十章外交与领事关系法(建议学时数:4学时)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大使馆和领事馆的建立与职能;掌握大使馆和领事馆各自的职务;使馆人员和领事官员的组成范围;大使官员与领事官员的职责与特权与豁免有哪些以及他们的义务;不受欢迎的人和不能接受的人的作出条件。本章的教学难点与重点:正确理解领事关系与外交关系的联系与区别;区别比较使馆与领事馆的特权与豁免;区别比较大使官员与领事官员的职责与特权与豁免。第十一章国际条约法(建议学时数:4学时)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条约的定义与名称以及条约的缔结程序,还包括条约的生效、暂时适用、有效期、终止、无效、解释等;正确理解条约的生效与成立;“约定必须遵守”原则及其例外;缔约能力和缔约权的关系;条约的冲突及其解决;条约对第三方的效力;条约保留的效力。本章的教学难点与重点:正确理解条约的生效与成立;条约保留的效力;条约解释的原则;第十二章国际组织法(建议学时数:4学时)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国际组织的特征;了解联合国的宗旨、组织机构;世界贸易组织基本原则、决策程序规则、争端解决机制和贸易政策评审机制;欧盟的组织机构本章的教学难点与重点:联合国与联合国专门机构的关系;世界贸易组织的九大基本原则及争端解决机制第十三章武装冲突法(建议学时数:2学时)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武装和战争状态的开始与结束及其法律后果;对作战手段和方法的限制;中立国的权利与义务以及中立制度的5局限性;国际人道主义法的内容和范围本章的教学难点与重点:战争和武装冲突开始的法律后果;战俘待遇和战时平民的保护第十四章国际争端的解决(建议学时数:2学时)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政治方法和法律方法有哪些;国际法院的诉讼管辖权和咨询管辖权;以及联合国与国际争端的解决的关系本章的教学难点与重点:正确区分斡旋与调停;正确区分反报和报复;准确理解国际法院的管辖权;安理会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职责三、课时分配内容讲课习题课讨论课试验课上机其他合计导论及国际法的概述4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2国际法的基本原则4国际法的主体62引渡、庇护与难民4人权的国际保护11国际法上的领土及取得与变更;两极地区2海洋法8空间法26国际环境法11外交关系法与领事关系法4国际条约法概述4国际组织法2武装冲突法2国际争端的解决2总结、复习2合计502254四、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国际法》(第四版),主编邵津,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第4版。参考书:《国际法学》(第二版),白桂梅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版《国际法学》,程晓霞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国际法学》,王铁崖著,法律出版社,2010年第3版五、对教学大纲的说明及对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1、熟悉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2、掌握国际法基本原则并结合各章具体国际法的基本制度能够从国际法的角度分析评价一些热点的国际问题;学会运用国际法知识捍卫自己国家的主权和世界的和平;3、了解国际刑事责任及联合国改革等前沿领域。六、责任认定71、大纲制(修)订者:何辉利2、大纲审定者:3、大纲批准者:4、大纲责任校对:5、制(修)订日期:2013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