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章节第十七讲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授课对象授课时数3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呕吐、哕、下利病的辨证论治。【熟悉】呕吐、哕、下利病的病机、治法、治疗禁忌及预后。【了解】呕吐、哕、下利病的概念及合篇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呕吐的成因、治禁与治则。2、虚寒呕吐的证治。3、实热呕吐的证治。4、饮邪呕吐的证治,饮病调治。5、寒热错杂呕吐的证治。6、哕辨证论治。7、下利辨证论治。教学难点1、胃反概念与证治。2、茯苓泽泻汤主治之“胃反”与大半夏汤证有何不同。3、大黄甘草汤主治证与病机。4、下利气与气利有何不同?何方主治?解决方法:着重讲授、深入剖析、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新进展或补充教学内容强调本篇与《伤寒论》之间的联系性学习教具多媒体专业词汇呕吐(NauseaandVomiting);胃反(WeiFan);哕(Yue);下利(XiaLi);桃花汤(TaohuaTang);白头翁汤(BaitouwengTang)教学内容1、导言本学时讲授呕吐、哕辨证论治,重点是呕吐、哕证治,学习本篇内容应注意联系《金匮》第十、十二篇及《伤寒论》、《内经》有关内容,掌握其辨证要点。复习提问:1、吴茱萸在《伤寒论》中有几见?其主治证是什么?2、《金匮》十二篇所论饮邪致呕,其主方是什么?2、主要内容(1)呕吐、哕、下利概念及合篇意义。(2)呕吐、哕证治。举例:大黄甘草汤治疗十二指肠壅积症验案。举例:小半夏汤治疗急性胃肠炎验案。提问:通脉四逆汤与四逆汤组成与用量有何不同?(3)下利概念(4)下利治法与治禁(5)下利证治3、小结学习本篇重点掌握脾胃病辨证论治,一般而言,实证、热证多与胃肠有关,治宜和胃降逆,通腑祛邪。虚证寒证多与脾肾有关,治宜扶正祛邪,健脾温肾。复习思考题1、胃反证的主证和主方怎样?2、呕家有痈脓,为什么不可用治呕之药?3、下利的治法、禁忌及辨证论治。4、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何以食已即吐者可用大黄甘草汤?5、小半夏汤和生姜半夏汤药味相同,在治证上有何不同?6、橘皮汤和橘皮竹茹汤两方如何运用?7、桃花汤与白头翁汤主治证、病机、方药及功效有何不同?8、桃花汤和白头翁汤同为治下痢之剂,在应用上有何不同?参考书籍或网址21世纪课程配套教材《金匮要略教与学》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金匮要略》(案例版)课后分析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