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第四章气血津液与精神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关键性问题气的概念、生成及功能血的概念、生成、循行及功能津液的概念、生成、输布、代谢及功能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概述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既是人体脏腑生理活动的产物,又为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提供必须的物质和能量。所以,气、血、津液也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第一节气气的概念气的来源和功能气的分类及其组成、分布与功能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气的基本概念:中医学中“气”的概念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元气论”。气在古代是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先哲们,就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元气论”认为气是构成自然界万物的、十分活跃的最基本的微细物质。气有两种存在形式:1、弥散状态(无形)2、聚合状态(有形)气有运动不息的特点。“气”的概念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相似。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中医学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哲学的气一元论,并使之系统化,建立了中医学的气的学说。中医学从气是宇宙的本原、构成万物的元素这一基本观点演绎到人体,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活动等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从人的生理、病理、到疾病的诊疗、康复、均可用气予以说明。因此,气的概念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生命的基本物质,除气之外,尚有精、血、津液等,但基于气化学说,可说精、血、津液等均是由气所化生的。因此,气可说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中医学中气的概念(一)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气是一种至精至微的物质,是构成自然万物的原始材料。基于“通天下一气耳”之理,人生活在天地自然之中,因此人就和自然万物一样,都是由气构成的;再基于阴阳交感之理,那么人就是天地之气相互交合感应的产物,换言之,是物质世界有规律地运动变化的结果。因此,人和万物一样,都是天地自然的产物,均是由气所构成。所以说,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故《医门法律·先哲格言》说:“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二)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因此人必须摄取自然界的一定物质才能生存。即人类必须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才能维持生命活动。而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均是由气组成,因此,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当气以自然清气、水、食物等不同形式,经口鼻进入人体后,经过形气互化的气化过程,从而转化为机体各部分的生命物质,即气、血、津液、精等。人体一方面依靠生命机能不断地摄取自然物质,使之转变为以上这些构成生命活动基本物质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由于气化作用下的形气互化,又不断地产生代谢废物,通过汗、尿、便等形式排出体外。作为高级的机能活动的精神活动,即人的感觉、思维和情志活动等,也是气活动的产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可见脏腑功能正常以及和充盛的精气是产生感觉、思维和情志的物质基础。人的形体、脏腑、组织是由精气构成,由形体产生的神也是以精气为基础的。因此,五脏精气是精神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此外,作为最微细的精微物质,气具有很强活力的特性,正因为气具有很强的活力,才能激发和推动脏腑经络的功能、血与津液的运行,生命才表现出勃勃生机。既然构成人体所有有形部分如脏腑、形体官窍,更进一步如气、血、津液等物质的基础均是气;而人体生命活动也赖气的维持与充养,所以说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而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气的概念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气一元论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形体、机能、精神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气的来源先天之精气自然界之清气水谷之精气肾藏精肺主呼吸脾胃运化人体之气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相关脏腑功能精充则气盛1.肾为生气之根精耗则气衰2.脾胃为生气之源脾之运化胃之腐熟先天精气水谷精气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肺主呼吸之气,吸入自然界清气、呼出浊气3.肺为生气之主肺将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生成宗气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气的运动气机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人体的生命活动是脏腑升降出入运动的表现。脏腑气机升降的特点是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中有降,降中有升。脏腑气机升降运动的动态平衡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关键。脏腑气机升降中以肺脾肾为重要,特别是肾。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气的运动失调气滞:气在局部发生阻滞不通。气逆:气的上升太过,下降不及。气陷:气的下降太过,上升不及。气脱:气的外出太过,不能内守。气闭:气内结于内,不能外出。脏腑气机失调肺失宣降,脾气下陷,胃气上逆,肾不纳气,肝气郁结等。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一)推动作用(激发、推动)1.含义:气能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各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气的生理功能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激发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功能a生理体现推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脏腑功能的推动激发人体生长发育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脏腑经络组织的生理功能减退b病理表现血液、津液的生成运行和排泄障碍机体的生长发育迟缓或早衰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二)温煦与营养作用1.气的温煦作用含义:是指气可以通过气化产生热量,是人体温暖,消除寒凉,发挥温煦作用的气,是人体之阳气。病理表现:阳气不足见虚寒性病变-畏寒喜暖、四肢不温、体温低下、脏腑生理活动减弱、精血津液代谢减弱、运行迟缓等。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使人体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有助于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有助于精血津液的正常施泄、循行和输布生理意义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2.气的营养作用一是营养体表肌肉皮毛组织二是输送营养、濡润组织器官三是通过营气化生血液,营养全身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三)防御作用含义:气的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同时驱除侵入人体病邪的作用。生理体现:防御外邪入侵,同时驱除侵入人体病邪。病理表现:易染疾病,病后难愈。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四)固摄作用含义:指气对于体内血、津液、精等液态物质的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从而防止这些物质无故流失,保证它们在体内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统摄血液,使其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其溢出脉外。生理表现固摄汗、尿、唾液、胃肠液,控制其分泌量、排泄量和有规律的排泄,防止体液丢失。固摄精液,防止其妄加排泄。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气不摄血——出血病理表现气不摄津——自汗、多尿、流涎、呕吐、泄泻滑脱气不固精——遗精、滑精、早泄等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五)气化作用含义:广义:气的作用下产生的各种变化狭义: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化生,物质与功能相互转化,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分类依据:根据气的生成来源、分布部位及功能特点的不同而分。类别:人身之气、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气的分类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一)一身之气含义:是构成人体各脏腑组织,运行于全身的极细精微物质。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生成:由先天之精所化生之气、水谷之精所化生之气及吸入的自然界清气融合而成。分布:分布于人体内部的不同部位。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推动和调控着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功能推动和调控着血、津液、精的运行、输布和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二)元气、宗气、营气、卫气1.元气含义: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生成:由肾藏的先天之精所化生,赖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的滋养补充。分布:发于肾,以三焦为通路,循行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肌肤腠理,无处不到。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功能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2.宗气含义: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为“气海”又名月亶中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生成:由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和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相结合而成。分布:宗气聚于胸中,上出息道,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上出于肺循喉咙而走息道——推动呼吸——与呼吸、语言、发声有关生理功能贯注心脉——推动血行——与气血运行、心搏的力量及节律有关沿三焦下行与脐下丹田——资先天元气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3.营气含义: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又称“营血”、“营阴”。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生成: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水谷精微中之精专部分)分布:进入脉中,循行运行全身,内入脏腑,外达肢节,终而复始,营周不休。生理功能: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4.卫气含义:行于脉外而具有保护作用的气。又称“卫阳”。生成: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所化生。(水谷之悍气)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分布: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内至胸腹脏腑,外而皮肤肌腠,布散全身。生理功能:防御外邪、温养全身、调控腠理。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二者皆有水谷精微化生性质:精纯柔和分布:行于脉中营养周身功能生化血液属性:主内守属阴性质:膘疾滑利分布:行于脉外温养脏腑功能护卫体表属性:主为外属阳营气卫气营气卫气二者运行协调,阴阳相随,内外相贯,其往来贯注,并行不悖,营中有卫,卫中有营。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含义:是构成各脏腑、经络的基本物质,也是推动和维持各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自然界的清气生成水谷之精气由肾、脾胃和肺综合而成先天之精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分布:分布于脏腑和经络之中构成脏腑经络组织功能维持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总结先天之精气自然界之清气水谷之精气A.元气B.宗气C.卫气D.营气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A.元气通过三焦循行全身。具有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激发和调节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作用,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B.宗气积聚于胸中。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与人体的视听言动等机能相关。C.卫气运行于脉外。温养脏腑组织;调节腠理开合,汗液排泄,维持体温的恒定;抗御外邪。D.营气运行于脉内。化生血液;营养全身。分布与功能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第二节血血的生成血的循行血的的功能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一、血的基本概念红色液态物质血循行于脉中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富有营养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二血的组成脾胃运化水谷营气肾精(精血互化)精专部分+津液上输心肺血气化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血的生成营气津液精髓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肾所藏之精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相关脏腑功能脾胃: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的营气和津液是血液生成的物质基础心肺:营气和津液由脾上输于心肺,与肺吸入的清气结合,贯注心脉,在心气的作用下化赤而为血。肾:肾藏精,精生髓,精髓化生为血肾精化生元气,促进脾胃运化,有助于血液化生。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三、血的运行(一)循行基本形式循行方式:血液运行于脉道之中,循环不已,流布全身。中医基础学科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一)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气的推动和温煦作用—使血液运行不息,并保持一定的速度气的固摄作用—控摄血液按一定轨道运行脉道通畅无阻血液的质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