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蒸煮燀法•蒸、煮、燀是一类“水火制”的方法。即需用液体,包括:清水、酒、醋、药汁;也有包括固体的,如豆腐。第一节蒸法一、含义•蒸法: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装入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至一定程度的方法。二、分类•1.加辅料与否(1)清蒸:不加辅料;(2)辅料蒸:加辅料。•2.与蒸气的接触(1)直接蒸法:直接利用流通蒸汽蒸;(2)间接蒸法:药物在密闭条件下隔水蒸。三、目的1.改变药物性能,扩大用药范围如地黄、何首乌等。2.减少副作用如大黄、黄精等。3.保存药效,利于贮存如桑螵蛸、黄芩等。4.便于软化切片如木瓜、天麻、玄参等。5.增强疗效如肉苁蓉、人参等。四、蒸法的操作方法洗涤——分档——润——蒸至所需程度五、注意事项1.注意润与辅料的加入。2.火力与火候:一般先武后文,但在非密闭容器内酒蒸时,要先用文火。不同药物有自身的判断标准,如黄芩、木瓜、黄精等。3.须长时间蒸制的药物宜不断添加开水,以免蒸气中断。4.注意安全。何首乌•[处方用名]何首乌、首乌、生首乌、制首乌。•[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multiforumThunb.的干燥块根。•[历史沿革]并有“临用留皮,以竹刀切,米泔浸经宿,同黑豆九蒸九晒。木杵臼捣之。按盖晒乃用以补益者,至于散气血结雍等证,似当生用......”。现行主要有黑豆蒸等炮制方法。[炮制方法]•1.何首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浸,切厚片或块,干燥。筛去碎屑。•2.制首乌——取生首乌或块,用黑豆汁拌匀,润湿,置非铁质蒸制容器内,密闭,蒸或炖至汁液被吸尽药物呈棕褐色时,取出,干燥。何首乌:黑豆=每100:10•黑豆汁制法——黑豆10kg—4小时、汁约15kg—3小时,汁约10kg,合并得黑豆汁约25kg。[炮制作用]•生首乌——苦泄性平兼发散,具解毒,消肿,润肠通便的功能。用于瘰疬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高血脂症。•蒸制——经黑豆汁拌蒸后,味转甘厚而性转温,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久疟体虚,高血脂症。消除了生首乌滑肠致泻的副作用。[炮制研究]1.对理化性质的影响•(1)总蒽醌、结合蒽醌含量随着蒸制时间延长而减少,游离蒽醌开始增加,20小时后开始减少,致使致泻作用减弱。•(2)磷脂及糖含量随着蒸制时间延长而增加,使补益作用更加突出。•(3)二苯乙烯苷含量随蒸制时间增加而降低,炮制时间对游离蒽醌和二苯乙烯芏都有明显影响,时间过长均会引起二者的损失。相比之下,以32小时炮制品为好。2.对药理作用的影响•(1)泻下作用减弱,当蒸至50小时以后即看不到泻下作用。•(2)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和肝糖原积累作用,而生首乌无此作用。生、制首乌均有降血脂作用。•(3)抗菌:生、制品均有,生品最强。而黑豆制品对白色葡萄球菌,酒蒸首乌和地黄汁制首乌对白喉杆菌的抑制力优于生品和其他制品。毒性实验表明制首乌的毒性小于生首乌,蒸20小时以后的制品几乎无毒性。黄芩•[处方用名]黄芩、酒黄芩、黄芩炭。•[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gi的干燥根。去粗皮。•[历史沿革]酒炒、酒焦、姜汁作饼(、煅炭等炮制方法。猪胆汁炒、土炒、醋炒法。清代还有吴茱萸制法、米泔水浸等方法。现行主要有蒸、煮、炒炭等炮制方法。[炮制方法]•1.黄芩——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泥屑,大小分档。置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蒸至“圆气”后半小时,候质地软化,取出,趁热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或将净黄芩经沸水煮10分钟,闷约8-12小时,至内外湿度一致时,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2.酒黄芩——先加黄酒拌,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微干,深黄色,嗅到药物与辅料的固有香气,取出,晾凉。筛去碎屑。黄芩:黄酒=100:10•3.黄芩炭——用武火炒至药物外面焦褐色,里面深黄色,存性,喷淋少量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摊晾干。[炮制作用]•生黄芩——清热泻火解毒力强,用于热入气分,湿热黄疽,乳痈发背。如治热邪入侵气分,壮热烦躁的黄连解毒汤;治湿热阻于肝胆,全身黄疽的必效散。•酒制——入血分,并可借黄酒升腾之力,用于上焦肺热及四肢肌表之湿热;缓和黄芩的苦寒之性,以免伤害脾阳,导致腹痛。如治肺热咳嗽的黄芩泻肺汤•黄芩炭——清热止血为主,用于崩漏下血,吐血衄血。如治邪热伤络,血不循经之吐血,衄血的聚金丸。[炮制研究]•1.酶解:黄芩苷和汉黄芩苷+酶——葡萄糖醛酸和两种甙元,即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其中黄芩苷元是一种邻位三羟基黄酮,本身不稳定,容易被氧化而变绿。•2.抗炎:生品强于炙品;酒炙能增强免疫作用。地黄•[处方用名]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生地炭、熟地炭。•[来源]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的干燥或新鲜根。•[历史沿革]现行,有清蒸、酒蒸、煅炭、炒炭等炮制方法[炮制方法]•1.鲜地黄——取鲜药材洗净泥土,除去杂质,用时切厚片或绞汁。•2.生地黄——取干药材,除去杂质,用水稍泡,洗净,闷润,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3.熟地黄(1)酒蒸——生地与黄酒拌匀,密闭,隔水蒸至酒吸尽,显乌黑色光泽,味转甜,取出,晒至外皮粘液稍干,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生地黄:黄酒=100:30~50•(2)清蒸——取洗净的生地,置适宜的容器内,隔水蒸至黑润,取出,晒至八成干,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4.生地炭——取生地片,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发泡,鼓起时,喷洒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放凉。或用闷煅法煅炭。5.熟地炭——取熟地片,用武火炒至外表焦黑色为度,喷洒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放凉。或用闷煅法煅炭。[炮制作用]•鲜生地——清热、凉血、止血、生津。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衄等症。如治热入心包,血虚生烦的五汁一枝煎。•生地黄——性寒,为清热凉血之品,具有养阴清热,凉血生津的功能。用于热病烦躁,发斑消渴,骨蒸劳热,吐血、衄血、尿血、崩漏。如治阴虚发热的地黄煎及治血热出血的四生丸。•熟地黄——药性由寒转温,味由苦转甜,功能由清转补。熟地黄质厚味浓,滋腻碍脾。酒制其时性转温,主补阴血,且可借酒力行散,起到行药势、通血脉的作用。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能,用于肝肾阴虚,目昏耳鸣,腰膝酸软,消渴,遗精,崩漏,须发早白。•生地炭——入血分凉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熟地炭——补血止血为主。[炮制研究]•1.蒸制后糖的转化:部分多糖和低聚糖可水解转化为单糖。单糖含量熟地比生地高2倍以上。•2.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分解,结合的糖越多,分解速度越慢。三糖苷--地黄苷D(降血糖主要成分)几乎不分解,双糖苷--地黄苷A、地黄苷B较易分解,而单糖苷如梓醇、益母草苷、桃叶珊瑚苷最易分解。•3.炮制后,氨基酸的含量降低,微量元素的溶出率的变化不大。第二节煮法一、含义•煮法:将净选后的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放入锅内(固体辅料需先捣碎),加适量清水同煮的方法。二、煮法的目的1.清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如川乌、藤黄、硫黄等。2.改变药性、增强疗效如远志、元胡等3.清洁药物如珍珠。三、操作方法•分档,淘洗干净,泡或不泡,加水加热共煮,用辅料者可同时加入(或稍后加入),一般要求在100℃的温度条件下较长时间的加热,可以先用武火后用文火。一般煮至中心无白心,刚透心为度。若用辅料起协同作用,则辅料汁液应被药物吸尽。•分类:1.清水煮——煮至内无白心或一定程度,再润。2.药汁煮或醋煮——至汁尽。3.豆腐煮——至相应程度,如豆腐呈蜂窝状等。四、注意事项•1.水量•2.药物分档•3.火力与火候•4.即时干燥藤黄•[处方用名]藤黄、制藤黄。•[来源]本品为藤黄科植物藤黄GareiniamorellaDesr.或GarciniahanburryiHook.f.所分泌的干燥树脂。•[历史沿革]现行,有荷叶制、豆腐制、山羊血制等炮制方法[炮制方法]•1.藤黄——将原药材除去杂质,轧成粗粒或打成小块。•2.制藤黄(1)豆腐制——取大块豆腐,中间挖一长方形槽,将药置槽中,再用豆腐盖严,置锅加水煮,候藤黄溶化后,取出放冷,待藤黄凝固,除去豆腐即得。或将定量豆腐块中间挖槽,把净藤黄粗末放入槽中,上用豆腐覆盖,放入盘内用蒸笼加热蒸约3~4小时,候藤黄全部熔化,取出,放冷,除去豆腐,干燥。藤黄:豆腐=100:300(2)荷叶制——荷叶煎液(10倍水1小时),加入净藤黄煮至烊化,并继续浓缩成稠膏状,取出,凉透,使其凝固,打碎。藤黄:荷叶=100:50(3)山羊血制——药物与鲜山羊血同煮5-6小时,取出,拣出山羊血,晾干。藤黄:山羊血=100:50[炮制作用]•生品——有剧毒,有大毒,不能内服。外用于痈疽肿毒、顽癣。如治一切肿毒的一笔消。•制品——毒性降低,可供内服。并可洁净药物。具有消肿排脓,散瘀解毒,杀虫止痒作用。用于跌打损伤等。川乌•[处方用名]生川乌、制川乌。•[来源]本品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干燥母根。•[历史沿革]现行,有蒸、煮、黑豆甘草煮、生姜豆腐煮等炮制方法。[炮制方法]•1.生川乌——取原药材拣净杂质,洗净灰屑,晒干。•2.制川乌——取净川乌,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时,或蒸6~8小时,至取大个及实心者切开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口尝微有麻舌感:取药材约100-150mg,置舌前三分之一约30秒,过2-5秒后麻舌,时间维持20-30秒。•[炮制作用]•生川乌——有毒,多外用。祛风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冷牙痛,疥癣,痈肿。•制——毒性降低,可供内服,用于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不仁,心腹冷痛,疝痛,跌扑剧痛。如治寒疝的乌头煎。[炮制研究]•炮制原理——是通过加水,加热处理,毒性降低。双酯型乌头碱——苯甲酰单酯型——氨基醇类乌头原碱(1)双酯型乌头碱C8位上的乙酰基水解(或分解),失去一分子醋酸,得到相应的苯甲酰单酯型,其毒性为双酯型乌头碱的1/50~1/500;(2)再进一步将C14位上的苯甲酰基水解(或分解),失去一分子苯甲酸,得到亲水性氨基醇类乌头原碱,其毒性仅为双酯型乌头碱的1/2000~1/4000。•炮制减毒的另一原因可能是由于在炮制过程中脂肪酰基取代了C8-OH上的乙酰基,生成脂碱,从而降低了毒性。附子•[处方用名]附片、炮附片、淡附片。•[来源]本品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子根加工品。根据不同的加工方法可制成盐附子、黑顺片、白顺片。•[历史沿革]现行,有盐制、漂制、蒸制、煮制、砂炒和甘草黑豆制等多种炮制方法。[炮制方法]•1.炮附片——取砂置锅内,用武火炒热,加入净附片,拌炒至鼓起并微变色,取出,筛去砂,放凉。•2.淡附片——取净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至透心,切开后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干燥。盐附子:甘草:黑豆=100:5:10•3.盐附子——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体质变硬。•4.黑顺片——泥附子,分档,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约5mm的厚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5.白附片——泥附子浸、煮同黑顺片,剥去外皮,纵切成约3mm的厚片,再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至半干,以硫黄熏后晒干。[炮制作用]•生附子——有毒,多外用。•盐附子——利于保存。•炮附片——以温肾暖脾为主,用于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如治虚寒泄泻的附子理中丸。•淡附片——长于回阳救逆,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如治厥逆亡阳的四逆汤;治寒湿痹痛的甘草附子汤。•黑顺片和白附片——可直接入药。[炮制研究]•附子的有毒成分亦为而萜双酯类生物碱,其炮制后毒性明显降低,减毒机理亦与川乌类同。第三节燀法一、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