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运动的兴起(精编3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好范文解忧愁1/25维新运动的兴起(精编3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维新运动的兴起(精编3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维新运动的兴起1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优化训练基础巩固1.早期改良思潮形成的条件是①民族危机②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③西学的传播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探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主要表现为①公车上书②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③各地学堂、学会、书局、报馆的纷纷建立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领袖人物的涌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好范文解忧愁2/253.下列近代人物中,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是a.魏源b.曾国藩c.康有为d.张之洞4.变法图存道理的重要论著《变法通议》发表在a.《时务报》上b.《中外纪闻》上c.《国闻报》上d.《循环日报》上5.下列人物在促进湖南维新变法运动蓬勃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的是世纪末,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条件包括①早期改良主义思潮②甲午战争加深了民族危机③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强化提高7.从根本上看,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a.能够彻底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b.能够彻底动摇中国的封建思想c.不能完成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d.必将遭到顽固势力的强烈反对8.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好范文解忧愁3/25a.魏源b.张之洞c.王韬d.梁启超9.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b.著书立说阐述变法理论c.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10.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a.民主共和思想b.三权分立学说c.君主立宪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梁启超阐述课外延伸11.阅读下列图片:图一《孔子改制考》图二北京强学会旧址图三《时务报》请回答:(1)图一是的代表作;图二是维新派于年在成立的政治团体;梁启超担任图三所示《时务报》主笔期间曾发表文章,提出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和制度。(2)结合三幅图和所学知识,归纳维新派宣传变法的方式并举例说明。好范文解忧愁4/25(3)维新派宣传变法的活动有何影响?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即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材料二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谭嗣同《仁学》材料三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以为天不可独任,要贵人以持天……使人治日即乎新,而后其国永存,而种族赖以不坠,是之谓与天争胜。而人之争天而胜天者,又皆天事之所苞,是故天行人治,同归天演。——吴汝纶《天演论•序》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有何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谭嗣同、严复的维新变法主张有何异同?高考演练13.(xx年•宁夏文科综合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好范文解忧愁5/25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材料二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1697-1698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期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在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基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恩那个产生如此重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拜托了孤立的状态……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14.(xx年上海)一部英文著作的中译本有一句话译为:好范文解忧愁6/25“康熙帝曾经阅读郑观应的著作。”经核对,原文为:“em-perorkuanghsuhadreadtheworksofchengkuangying。”问题出在kuanghsu帝是谁。回答问题:(1)请写出kuanghsu帝的正确译名,并运用历史知识说明理由。(2)这是一部研究中国近代化的专著,它为什么会谈到郑观应?参考答案基础巩固早期维新思想是先进的中国人在民族危难形势下,认识到洋务运动的弊端并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产物。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表现为政治运动、政治团体建立、领袖人物、组织宣传等多个方面。康有为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由于受时代、阶级的局限而利用儒家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如《新学伪经考》《孔予改制考》等。而魏源、曾国藩、张之洞是地主阶级思想家,不可能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发表在《时务报》上。谭嗣同是湖南人,教材中虽然在第4课才出现谭嗣同的图像,但只要判断出a项是康有为,b项是梁启超,c项是严复,通过排除,选出d项是谭嗣同。好范文解忧愁7/25①②是维新运动兴起的条件,③是维新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选d项。强化提高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么,康梁维新思想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这明显反映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因此,在它指导下的戊戌变法运动不可能完成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任务。所谓向西方学习的器物层面指的是洋务运动中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所谓向西方学习的制度层面指的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在中国较早提出该理论的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a、b、c三项是两者的共同的特点;康、梁维新派与早期维新派具有不同的特点是d项“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再认和理解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各政治派别(或各历史阶段)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能力。维新思想的核心甘情愿是主张实行君主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核心是民主共和思想和三权分立思想;而人文主义思想对中国近代影响不大,因此选择c项。课外延伸11.解析回答第(2)问时注意三幅图就是三种宣传方式,好范文解忧愁8/25无须举例,其他方式注意归纳课本。第(3)问注意概括,点到为止。答案:(1)康有为1895北京政治文化教育(2)有著书立说,如康有为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阐发维新变法思想;组织学会,如1895年成立的强学会;创办报刊,如康有为创办《中外纪闻》;上书,如1895年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建立学堂,如陈宝箴创办时务学堂。(3)其活动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12.解析康有为、谭嗣同、严复在维新思想宣传中,都反对封建制度,主张变法维新,但在政治主张上各有侧重,宣传方式有所不同。答案:(1)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2)相同点: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主张维新变法。不同点: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严复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好范文解忧愁9/25高考演练13.解析本题一是考查考生阅读历史史料并从中吸取有效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二是考查考生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第(1)问就要求考生在读懂所给材料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康有为的主要政治观点。解答第二问就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对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处进行比较。答案:(1)俄、日改革,由弱变强;中国应仿效日本,更易见效。(2)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向西方学习,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各方面;改革成效显著,国力增强,摆脱了封闭与孤立状态。14.解析本题引用英文史料让考生加以判断,这在高考中尚属首次,它一方面体现了双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使本题立意新颖,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本题虽然形式灵活,但仍然是考查考生阅读理解材料,并运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只要能够准确辨别材料中涉及的两个历史人物的关系,两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从材料中可知“chengguangying”没有翻译错,一定是指郑观应,而他是生活在19世纪后半期的我国一位著名的早期维新思想家,“kuanghsu”能够阅读郑观应的著作,应说明他喜欢维新,而且生活在郑观应的同时代或以后,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好范文解忧愁10/25推知这位皇帝一定是光绪帝。第(2)问则应根据所学知识从郑观应著作所反映出来的内容来概括。答案:(1)“光绪”。郑观应与康熙帝处于不同时代(或与光绪帝处于同一时代)。(2)郑观应是(甲午中日战争前)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宣传变法,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或实行君主立宪制,或兴西学),是早期资本家等。维新运动的兴起2姓名:层次:第九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寄语:未来始于脚下,明天取决于今天。课标要求(1)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知识目标(a)1、识记早期改良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政治主张及历史影响。(b)2、理解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影响。(c)3、分析维新思想的形成背景,总结维新思想的形成好范文解忧愁11/25过程,比较各思想家的思想特点,探究维新活动的深远影响。重点康有为变法思想;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课前思考维新变法的背景学习过程一、早期改良思潮(a)时间出现原因1、2、3、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同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进程逐渐深入有关。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先进的中国人,就提出学习西方的长处,改革内政的主张。洋务运动期间派出国的留学生和外交使节回国后,扩大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它促使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更加迫切地向西方寻找真理,挽救民族危机,使中国富强起来。同时这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反映。这些人成为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主张1、反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主权的危害,认为只有仿效西方,好范文解忧愁12/25实行变法,才是维护国家独立,民族富强的惟一出路。2、认为“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3、王韬介绍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君主、民主和君民共主(即君主立宪)三种类型,他认为君民共主最优越。郑观应说:“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作用(b)局限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主要思想康有为的早期思想强调“变”,认为“变”是“天道”,是“物之理”,提倡“托古改制”,他将公羊“三世”之说和《礼运》“大同”思想结合,推演为“”、“”(小康)、“”(大同)的理论,并认为只有变法,才能使中国富强,最后达到“大同”的境界。这一思想理论在同洋务派、顽固派斗争中起到进步作用,但其“变”,只是“渐进”,而不是“骤变”,这是他后来思想蜕变的根源。著作《新学伪经考》于1891年刊行,康有为怀着对“祖宗之好范文解忧愁13/25法,莫敢言变”的强烈不满,详细论证了古文经《左氏春秋》、《周礼》等书都是“伪经”,完全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尽管康有为的论断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但却引起人们的思考:既然传统的经典是假的,那么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