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法【概念】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罐内燃烧或热蒸、抽吸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将罐吸附于施术部位,使施术部位产生瘀血和药物透入,致使瘀滞、凝结之气血,负而吸达,动而通畅,改善局部及全身脏腑经络之营养,调整阴阳,疏通气血,从而达到疗病愈疮之功效。【特点】拔罐后,通过罐内负压、温热等作用引起局部组织充血或皮下轻度的瘀血,使机体气血活动旺盛,经络通畅。拔罐法经常与针刺、灸法配合应用,适应范围广泛,方法简单。思考题:拔罐后,皮肤颜色往往因人而异,深浅不同,那么,影响皮肤颜色的因素有哪些?【适应范围】拔罐法具有温经通络,散寒祛湿,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提脓祛腐,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改善人体微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等功效。广泛地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各科病症。拔罐法无痛无创,使用安全,便于推广应用。【禁忌症】1、不宜拔罐的人群高热、昏迷、抽搐、水肿、恶性肿瘤、各种皮肤病及溃疡、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肌肉瘦削、体质虚弱者不宜拔罐2、不宜拔罐的部位骨骼不平及毛发多处,大血管部位、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拔罐。【用物准备】治疗盘、玻璃罐、95﹪酒精棉球、酒精灯、火柴或打火机、血管钳、弯盘、盛水的治疗碗及凡士林、纸巾、毛毯等。【罐的种类】罐的种类分为:竹罐陶罐玻璃罐负压吸引罐竹罐:用竹子一端留节作底,另一端作罐口。此种罐取材容易,经济轻巧,不易破碎。陶罐:用陶土烧制而成。此罐吸力大但质地较重,容易破碎。玻璃罐:用玻璃制成,由于质地透明,可以观察局部皮肤充血、瘀血程度,便于随时观察情况。但容易打破或过热碎裂。负压吸引罐:用玻璃罐与气囊连接,用气囊挤压排出罐内空气,产生负压吸附在皮肤上。或用橡胶制成微型胶罐,利用负压直接吸附在皮肤上。【拔罐方法】拔罐方法有三种:拔火罐法拔水(药)罐法穴位负压吸引拔罐法一、拔火罐法【点火方法】闪火法:用镊子或止血钳夹住燃烧的酒精棉球,在罐壁中心绕一圈后立即退出,迅速将罐扣放在需拔部位。投火法:将酒精棉球或纸片点燃,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需拔部位。贴棉法:将酒精棉球帖在罐壁内中部,点燃后迅速扣在需拔部位皮肤上。拔罐法拔罐法【拔罐的应用】(一)留罐拔罐后一般留罐10-15分钟,待局部皮肤充血,出现皮下瘀血时即应起罐。起罐时一手持罐拔起,另一手以指按压罐口皮肤,待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取下。(二)走罐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油或按摩乳,将罐吸紧皮肤后用手握住上下或左右往返推移,所以又称为推罐。至所拔部位皮肤红润、充血,或出现瘀血时,将罐起下。走罐适宜于脊背、腰臀、大腿等肌肉丰厚,面积较大部位的麻木、风湿痹痛等症。拔罐法(三)闪罐将罐拔住立即起下,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即可停止。此法适于局部疼痛、麻木等症。(四)留针拔罐在针刺得气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留罐与针5-10分钟,将罐与针同时起出。此种方法将针刺与拔罐相配合起到双重疗效。二、拔水罐法煮锅内加水或加水后放中药包,将完好无损的竹罐投入锅内煮5-10分钟。用长镊子将罐夹出,罐口朝下,迅速用毛巾紧扪罐口,立即将罐扣在应拔部位上。留罐10-20分钟。观察水罐吸附情况,如病人感到过紧疼痛或烫痛应立即起罐。三、穴位负压吸引拔罐法选定穴位后将玻璃罩口按叩在局部皮肤上,连续捏橡皮球数次,吸牢后可留置20-30分钟。从玻璃罩外观察皮肤呈现稍微红肿或有细小出血点,若无其他变化和不适,可以增加负压继续留置10分钟左右起罐。(耳部穴位用微型负压吸引器为橡胶制小囊,可直接按捏即可吸附在穴位皮肤上)。【注意事项】1、选择适当的体位,拔罐过程中不能移动体位。2、拔罐时要选择肌肉丰满的部位,凡骨骼凸凹不平的部位及毛发较多的部位不适宜拔罐。3、皮肤有过敏、水肿、溃疡、肿瘤、大血管处、孕妇腰骶部、腹部均不宜拔罐。4、拔罐时应根据所拔部位面积的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并检查罐口。5、用火罐或水罐时应注意避免烧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后皮肤起泡时,小的水泡可敷以消毒纱布保护,防止擦破感染。水泡大时应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将液体吸出,再用消毒纱布外敷预防感染。6、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不要强拉。7、火罐疗法可隔日或每日1次,如每日1次,必须更换部位或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