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统一,反映了人民对于和平和安定的渴望与追求,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亲密合作和交流。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我国各族人民历来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捍卫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统一进行了英勇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大业,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有力地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强烈期盼。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带领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征程。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华民族大踏步地赶上了时代进步的潮流,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2013.36.分析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实现繁荣强盛的过程,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更好地凝聚整个民族的力量,加快国家建设的步伐,更好地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雄姿,使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进入新世纪,完成祖国统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现在我们有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物质基础,我们也更有条件积极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习近平指出,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是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责任。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1.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承继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我们党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上经历了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过程。解放战争后期,特别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后,国民党的失败已成定局。1949年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搁置。1953年7月朝鲜战争停战,台湾当局加紧推动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1954年7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再次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表示不承认美国军事干涉和占领台湾。中国人民解放军于9月3日开始炮击金门,向国际社会特别是向美国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心和立场。美国政府于12月与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置于美国的“保护伞”下,阻挠中国统一。对此,周恩来发表声明,指出所谓“共同防御条约”根本是非法的、无效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围绕台湾问题的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形势缓和,亚太地区国家希望和平的呼声高涨。国内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同时,美蒋在合作中出现矛盾。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党及时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并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敦促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谈判。关于台湾问题的核心就是美国从台湾撤兵。二是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这一时期,毛泽东、周恩来还在不同场合进一步阐明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方针政策,其要点概括起来有:省亲会友、来去自由,既往不咎、立功受奖,国共合作、爱国一家,和平解放、互不破坏。1958年8月,为粉碎美国“划峡而治”的阴谋,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猛烈炮火轰击金门。有力地打击了美国政府策划“两个中国”、“划峡而治”的图谋,加剧了美蒋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说明蒋介石在维护一个中国的立场上,同大陆存在着某种“共同语言”。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了“联蒋抵美”的策略。此后,两岸都调整了政策,海峡两岸由过去激烈的军事对抗,转为以政治对抗为主、军事对抗为辅的对峙状态。1958年10月,毛泽东提出:台湾如果回归祖国,照他们(指蒋介石等)自己的方式生活。关于军队问题,毛泽东表示:可以保存,我不压迫他裁兵,不要他简政,让他搞三民主义。此后,我们党对解决台湾问题又提出许多重要原则。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为:(1)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陈诚、蒋经国亦悉由蒋意重用;(2)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当时台湾每年赤字约8亿美元);(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4)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毛泽东一再表示,台湾当局只要一天守住台湾,不使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大陆就不改变目前的对台政策。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对台工作取得了进展。我们把蒋介石集团控制区域压缩到了台、澎、金、马地区;坚决粉碎了美国“划峡而治”的图谋;尝试了以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实现了中国与许多国家邦交正常化,确立了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1971年10月,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驱逐台湾当局的非法代表。1978年12月,中美决定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此背景下毛泽东、周恩来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81年9月,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了被称为“叶九条”的,谈话,进一步阐明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1982年1月,邓小平指出:“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1983年6月,邓小平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后来被称为“邓六条”。其要点是:第一,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第二,坚持一个中国;第三,不赞成“完全自治”的提法;第四,统一后,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军队;第五,和平统一;第六,国共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注意单选多选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第一,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2002.理12】。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不容侵犯,中国的领土不容分割。第二,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第三,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第四,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第五,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一国两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不仅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下带有某些复合制的特点,而且容纳了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和平共处是处理国际关系必须遵循的普遍准则,而“一国两制”构想将这一准则的精神应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党的一种创造性运用。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是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步骤,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1984年9月,中英双方达成协议,草签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及3个附件。同年12月19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历经400多年沧桑的澳门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性贡献,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香港、澳门的回归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现实,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构想是正确、可行的。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围绕台湾问题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共识,同意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开启了两岸事务性商谈。1993年4月,“汪辜会谈”举行,两岸关系发展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但其后“台独”分裂势力在台湾逐步增强。面对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江泽民于1995年1月30日发表了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述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2000年5月,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在台湾上台后,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否认“九二共识”,并在2002年8月悍然抛出“一边一国”论。反对和遏制“台独”成为当时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2005年3月,胡锦涛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2008.31】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首次以国家大法形式宣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2008年,台湾局势发生了重大积极变化。“台独”分裂势力在台湾地区选举中遭到重挫下台,重新执政的国民党反对“台独”、承认“九二共识”,使两岸关系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取得了重大突破。本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两岸协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得到恢复,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已经实现,两岸同胞往来更频繁、经济联系更密切、文化交流更活跃、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