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颅骨及其连结、上肢骨及其连结一、颅骨及其连结颅及分离颅概述成年人的颅由23块分离的颅骨所组成,各骨借骨缝而坚实相连,仅下颌骨与颅之间以活动关节相连(参看骨架)。舌骨在发生上与颅有关,亦列入颅内,但它与颅完全分离,仅借韧带与之相连(舌骨后看)。颅由于各骨所占部位的不同可分两部分,即脑颅和面颅。脑颅围成颅腔略呈卵圆形,其中容纳脑及其附属结构。颅腔的顶盖为颅顶,腔的底是颅底,颅底内面具有三个凹陷,由前向后分别命名为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面颅位于脑颅前下方,构成呼吸道、消化道的起始部以及感觉器的腔隙(如眼眶、鼻腔和口腔)。1.脑颅脑颅由八块颅骨所构成,其中不成对者从前向后计有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它们都位于颅的中间区,成对的位居两侧,有颞骨和顶骨(图1—15,18)。额骨构成颅的前部,分三部:①额鳞:形成颅顶前部,此骨板内中线两侧含有腔隙为左、右额窦;②眶部:形成眼眶顶壁,它是分隔颅腔与眶腔的薄骨板;③鼻部:位于两侧眶部之间,呈马蹄铁形,缺口处为筛切迹。额鳞向后与左、右顶骨相连结,左右顶骨的后方接枕骨,枕骨弯向前下方形成颅后窝的大部,窝中央大孔名枕骨大孔,孔的后部为鳞状的大骨板叫枕鳞,两侧为侧部,孔的前方为基底部。筛骨?位于颅前窝底壁的中央,左、右眼眶之间,构成颅前窝的底和鼻腔的顶。它在额状切面上呈“巾”字形,分三部:①筛板:为水平骨板,位于颅前窝的中央部,板上有许多小孔名筛孔,有嗅神经的根丝通过。正中有一向上的骨突称鸡冠;②垂直板:为下垂进入鼻腔的骨板,参与组成骨性鼻中隔;③筛骨迷路:为位于垂直板两侧的骨块,其内有多数含气小腔即筛窦。左,右迷路的外侧壁为薄骨板名眶板,形成眼眶的内侧壁。迷路的内侧面上有两个弯曲的骨片即上鼻甲和中鼻甲。?蝶骨位于颅底中央,向前接筛骨与额骨,向后与枕骨相接,两侧与颧骨相接,形如蝴蝶。分体、小翼、大翼和翼突4部。体位于中央,体内部有被分隔成两部的腔名蝶窦,体的上面有一凹名垂体窝。由体向两侧伸出两对翼,靠前者名小翼,靠后的一对名大翼。由体和大翼相接处向下伸出一对突起名翼突。颞骨?成对,位于颅的侧部和颅底,介于蝶骨和枕骨之间,其形状可以外耳门为中心可分为三部:(1)鳞部是外耳门上方的鳞状骨板,构成颅的侧壁及颅底(颅中窝的)一部。(2)鼓部是围绕外耳道前,下及后方的骨板。?(3)岩部又名锥部,是由外耳道底向前内方伸出之锥体形骨块。岩部位于颅底,介于蝶骨与枕骨之间。2.面颅面颅共由十五块颅骨组成,其中成对的有上颌骨、腭骨、颧骨、鼻骨,泪骨及下鼻甲,不成对的有犁骨、下颌骨及舌骨。由前面观察颅骨,可见左、右眼眶之间的下方有一通入鼻腔的梨形大孔名梨状孔。梨状孔上方的两片上窄下宽、呈长方形骨板即为左、右鼻骨。下颌骨不成对,全骨呈两端翘起的马蹄铁形,后方向上翘起的部分为下颌支,其余部分为下颌体。下颌支与体构成钝角,其后缘与下颌体下缘相交的部分为下颌角,下颌支内、外面的下部均粗糙,外面名咬肌粗隆,内面名翼内肌粗隆。下颌支的内面有孔名下颌孔,此孔通入下颌管,该管通行下颌骨内。每一下颌支向上都分为两个突起,在前的名冠突,在后的名髁突,髁突的上端即下颌小头,其上有关节面与颞骨的下颌窝相连结,髁突的前面恰在关节面的下方有凹陷名翼肌凹。体呈弓形,上缘有牙槽,故名牙槽缘,下缘厚而钝。下颌骨体的外面,在正中线的下半有一不高的三角形的隆起名颏隆凸,在下颌骨体外面的两侧各有一孔名颏孔,与下颌管(见前述)相通。体内面的正中有一粗糙的棘名颏棘,体下缘近正中线的两侧有一对浅而小的窝叫做二腹肌窝。从颏棘向后上方有斜行的骨嵴名颌舌线。颌舌线后下为下颌下腺窝。舌骨?是一个和颅骨仅以韧带相连的“U”形骨块,位于下颌骨下方,介于舌与喉之间,可分为中央的体和两端向后外方伸出的一对大角,以及从体与大角结合处向后上伸出的小角。上颌骨?成对,为位于梨状孔两侧的大骨块,可分为以下各部:①上颌体:为上颌骨的主要部分,位于眼眶下方,其外侧与颧骨相接。上颌体内中空,此空腔名上颌窦;②牙槽突:为其下缘所形成的弧形突起,其上有牙槽,容纳牙根;③腭突:为上颌骨向内发出的水平骨板,形成骨腭前2/3;④额突:为上颌骨向上方的突起,介于其前方的鼻骨与后方的泪骨之间,其上缘与额骨相连结;⑤颧突:伸向外侧,接颧骨。颧骨位于上颌骨的外上方和眼眶的下外方,呈菱形。泪骨为薄而不规则骨片,仅大如指甲,位上颌骨额突和筛骨眶板之间。腭骨在上颌骨腭突的后方,寻认组成骨腭后1/3的腭骨水平板,腭骨的另—部分即腭骨垂直板在水平板的外缘伸向上,形成鼻腔外侧壁的一部分。犁骨和下鼻甲可在颅骨的鼻中隔的后下份辨认犁骨的位置,并在颅的鼻腔外侧壁上辨认下鼻甲的概貌。3.颅的前面观由前方观察整体颅骨,上部为额骨鳞部,表面光滑稍凸隆,在眼眶上缘内侧段的上方,可见在额骨鳞部上有左、右二条弓状隆起,叫做眉弓(在女性标本不明显),左、右眉弓间较低的隆起叫眉间。眉弓上方有较大的圆钝隆起是为额结节,它在女性颅骨上较显著。额骨下方有成对的眼眶。眶的后端稍偏内可见一圆形孔名视神经孔,视神经由此孔通入颅腔。在视神经孔的外侧可见一条斜向上外的较宽的裂,名眶上裂,亦与颅腔相通。由眶上裂的下端再延向前外,可见另一条裂名眶下裂。在眶下裂前段的内侧,眼眶下壁的中部附近有一条向前行走的沟名眶下沟,沟向前通入一管,即眶下管,此管再经眶下缘稍下的孔通到面部,此孔名眶下孔。在眶上缘内侧1/3处有眶上切迹(或孔)。在眼眶内侧壁的前部有一较深的窝叫泪囊窝,该窝向下通入一管,叫鼻泪管,通鼻腔。眶顶壁的前外侧有一浅窝,叫泪腺窝。骨性鼻腔为不规则的空腔,上至颅底,下达硬腭,借梨状孔开口于面部,向后以鼻后孔通到咽部,以鼻中隔分隔成左、右两半。4.颅的侧面观观察整体颅的外侧面,可见在它的前下部有一弓状的骨梁名颧弓,它是由颧骨和颞骨的突起衔接而成,颧弓的后方有外耳门,在外耳门后下方有一向下方突起为乳突。颞窝?为在颧弓上方、颅的侧面上的一个广大凹陷。有二条弓形的线即上颞线及下颞线,它们一同由额骨起始,呈弓形行向后方分别终于乳突和颧弓根部,形成颞窝的界限。颞下窝是上颌骨体和颧骨后方的不规则间隙。前壁为上颌骨体和颧骨,内壁为翼突外侧板,外壁为下颌支。容纳有咀嚼肌和血管神经等。此窝向上藉卵圆孔和棘孔与颅中窝相通,向前藉眶下裂通眶,向内藉上颌骨与蝶骨翼突之间的翼上颌裂通翼腭窝。翼腭窝?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长条形腔隙。此窝为一交通要道,它向前藉眶下裂通眶腔,向后藉圆孔通颅中窝,藉翼管通颅底外面,向内藉蝶腭孔通鼻腔,向外通颞下窝,向下经腭大孔通口腔。5.颅顶观察颅顶外面的重要骨缝:(1)冠状缝额骨和顶骨相接的缝称冠状缝,呈锯齿状。(2)矢状缝位于正中线上左、右顶骨相接的缝为矢状缝。(3)人字缝枕骨与左、右顶骨相接的缝为人字缝。(4)侧缝位于颅顶两侧,由上方的顶骨和额骨鳞部,下方的颞部鳞部和蝶骨大翼相接而成的缝。各缝会合之处为点:(1)前囟点为冠状缝和矢状缝会合之点,亦称冠矢点。(2)后囟点为沿状缝和人字缝会合之点,亦称人字缝尖。(3)翼点为冠状缝和侧缝会合之点,左、右成对。此处骨质较薄,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常有血管沟),临床X线检查及手术中应注意。6.颅底内面观取已去颅盖的颅骨标本观察(1)颅前窝其后界为蝶骨小翼的后缘,窝底由额骨眶部,筛骨筛板和蝶骨小翼所构成。(2)颅中窝较颅前窝低,窝底由蝶骨体、蝶骨大翼、颞骨鳞部的一小部和颞骨岩部的前面所构成。蝶骨体上面的浅窝名垂体窝,垂体窝的前方有一弓形的较浅的横沟名交叉沟,它向左、右经视神经孔而与眶腔交通。垂体窝两旁,前后方向行走的浅沟名颈动脉沟。在蝶骨体两侧,眶上裂的后下方有一孔名圆孔,它向前通入翼腭窝。在颞骨岩部前方有二孔,在前内侧的为卵圆孔在后外侧的为棘孔,棘孔较小。颞骨岩部前端与蝶骨之间围成破裂孔。破裂孔的后外,岩部的前面近尖端处有一圆形凹陷名三叉神经压迹。压迹后外方又有一小孔名面神经管裂孔,由孔向前内方通入一沟名岩浅大神经沟。岩部前面的外侧份,有微凹的薄骨板名鼓室盖,乃中耳鼓室之顶盖。?(3)颅后窝最深,由枕骨和颞骨岩部的后面构成。中央部有枕骨大孔。孔前方有枕骨体和蝶骨体构成倾斜面名斜坡。孔的后方枕骨中央的一个隆起名枕内隆凸,由此向两侧有横行的沟名横窦沟,该沟向前外至颞骨岩部后方移为乙状窦沟,该沟向下行最后通入一孔名颈静脉孔。颈静脉孔内侧,在枕骨大孔两旁有舌下神经管内口,舌下神经由此出颅。颞骨岩部后面中部稍内处有孔名内耳门,由此通入内耳道。7.颅底外面观先在前部寻认上颌骨的牙槽突和骨腭,在骨腭的两侧后角上各有一孔名腭大孔,由此向上通入一管名翼腭管而入翼腭窝。在牙槽突的后端可见蝶骨翼突,它分为内侧板和外侧板,二板之间的窝名翼突窝。在翼突根部,正在翼突内侧板的紧上方,有一前后方向行走的细管名翼管,该管向前开口于翼腭窝,不妨先在分离的蝶骨标本上找到翼管,以后再在整体颅骨上辨别其位置。鼻腔向后方的开口名鼻后孔,左、右各一,略呈长方形。观察在枕骨大孔前外侧有一对隆起,是为枕骨髁,髁的下面有卵圆形的光滑的关节面与寰椎的上关节面组成寰枕关节;髁的前外方,颈静脉孔的内侧有舌下神经管外口,枕骨外面中央骨性突起名枕外隆凸。由枕外隆凸至乳突后方有弧形骨嵴名上项线。在岩部下面中部有一圆孔名颈动脉管外口,由此通入颈动脉管至岩部尖端成颈动脉管内口而与破裂孔相交通,但应注意此二孔的方向不同。颈动脉管外口的后方有一窝名颈静脉窝,窝的外侧有一细长的骨质突起名茎突,它与乳突之间有一孔名茎乳孔。沿孔向后在乳突根部的深沟名乳突切迹,其内侧的浅沟名枕动脉沟。颞骨岩部与蝶骨大翼交界处形成一沟名咽鼓管沟,由此沟向后外方可通入中耳鼓室。在颧弓根部后方的深窝为下颌窝,窝前方的隆起名关节结节。8.颅的正中矢状面观观察正中矢状断面的颅骨标本,该标本主要显示鼻腔壁的骨性结构。鼻腔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半,每半均有顶、底、内侧壁和外侧壁。前、后开口分别为梨状孔和鼻后孔。鼻腔顶的前部倾斜,由鼻骨构成,中部水平,主要由筛骨筛板组成,后部又复倾斜,由蝶骨体构成。鼻腔底壁平坦,由上颌骨腭突及腭骨水平板构成。鼻腔内侧壁即鼻中隔,主要由筛骨垂直板及犁骨所构成,对照标本识别二骨之界线。鼻腔的外侧壁附有三片薄骨板,由上向下骨板渐次增大,分别名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每一鼻甲的下方为相应的鼻道,依次为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鼻腔外侧壁的上份主要由筛骨迷路所组成,上、中鼻甲实为迷路内侧壁之突起,而下鼻甲则由独立的骨片构成。上鼻甲的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称蝶筛隐窝,中鼻甲后方有蝶腭孔,通向翼腭窝。此外,在鼻腔的骨壁内,左右各有与鼻腔相通的四对含气腔,总称为副鼻窦或鼻旁窦:①额窦在额骨内;②上颌窦在上颌骨体内;③蝶窦在蝶骨体内;④筛窦则为筛骨迷路内的多数不规则之小空泡,又可分前、中、后三群。其中,蝶窦向前开口于上鼻甲后上方的蝶筛隐窝;筛窦后群开口于上鼻道;筛窦前、中群,上颌窦及额窦都开口于中鼻道。鼻泪管开口在下鼻道的前端,是鼻腔与眶腔之间的通道。9.颞下颌关节为下颌骨的下颌头与颞骨的下颌窝以及关节结节构成。特点是关节囊较松弛,其外侧有颞下颌韧带增强,囊的前部较薄。有关节盘,位于关节腔内,为由纤维软骨板所形成的卵圆形盘,将关节腔分隔为上、下两个独立的部分。二、上肢骨及其连结(一)上肢带骨1.锁骨?锁骨的上面平滑,下面粗糙。外观呈横“S”形弯曲,横架在胸廓的前上方,由胸骨切迹水平向外以达肩峰,可分为一体和两端,即胸骨端和肩峰端。锁骨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胸骨端粗大,带有关节面,与胸骨相关节,肩峰端带有一平的关节面,其形状和大小与肩峰的关节面相当。2.肩胛骨为扁的三角形骨,位于胸廓背面的上份,有三个角、三缘和二面:三个角即下角,内侧角和外侧角,外侧角增厚,有朝向外侧的梨形浅窝称关节盂。三缘即内侧缘(脊柱缘)、外侧缘(腋缘)和上缘,其中以上缘为最短,在上缘的外侧段有一缺口名肩胛上切迹。肩胛骨的前面朝向肋骨,因而名肋面,表面稍凹陷,又名肩胛下窝。后面(或背面)被高起的肩胛冈分作二部,上部较小,名冈上窝,下部较大,名冈下窝。关节盂表面凹陷,下部较宽。关节盂的紧上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