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下肢骨及其连结、肌学总论、头颈肌一、下肢骨及其连结(一)下肢带骨髋骨为髂骨、坐骨和耻骨在髋臼处融合而成,其融合时间约为16岁左右。1.髂骨最大,形成髋骨的后上部,主要由髂骨体和髂骨翼两部份组成。体粗大,参加髋臼的组成。翼由体向上延伸,中部轻薄而边缘甚厚,其上缘名髂嵴,髂骨前端止于一突起名髂前上棘,该棘下面另有一突起名髂前下棘,髂嵴后端同样止于一突起名髂后上棘,其下有髂后下棘。髂骨后缘有一深的切迹名坐骨大切迹。在髂嵴外面,距髂前上棘后方约5~7cm处有一隆起名髂结节。髂骨翼的后面稍凸,为臀肌所附着。前内面大部平滑而稍凹名髂窝,其下界或弧形的嵴,名弓状线,此线向上延到与骶骨相关节的耳状面。2.坐骨位于髂骨的下后方,分为坐骨体和坐骨支。体较厚,组成髋臼的一部,由体后下部向前、上、内延续而成支,其末端与耻骨的下支相连结,这样就形成一大卵圆形孔名闭孔,在坐骨体和支移行处的后部有坐骨结节,其上方有由坐骨后缘突出的锐棘名坐骨棘,棘的下方为坐骨小切迹,棘的上方即坐骨大切迹。3.耻骨位于髂骨的前下方,分体和上、下二支。膨大部为体,构成髋臼的前部,在耻骨和髂骨相接处,髋臼的前上方有粗糙的髂耻隆起,由此沿耻骨上支的上方有一锐嵴名耻骨梳,为弓状线的延续部分,它向前终于距正中平面2cm处的耻骨结节。在耻骨上、下两支交接处的内侧缘,有一粗糙的卵圆形面名耻骨联合面,耻骨联合面上缘和耻骨结节间的骨嵴名耻骨嵴。上支的下面由内向外有一较深的闭孔沟。髋臼如上所述,髋臼为由三骨的骨体组成,上为髂骨(占最大的部分),下为坐骨,前为耻骨(占最小部分)。髋臼为深窝,在近闭孔处向下开口,形成髓臼切迹,在髋臼中央有凹陷的粗糙面名髋臼窝。髋臼的关节面呈半月形,占据髋臼的边缘部分,名月状面,终于髋臼切迹处。(二)自由下肢骨1.股骨(图1—40)股骨是人体最大的长骨,分为一体和两端,上端有股骨头,呈圆形,具有朝向上内的关节面,在其顶的稍下处有一粗糙小凹名股骨头凹。股骨头以一长的股骨颈与体相连,颈在前后方向稍扁,在男性颈与体形成约132°的角,女性为127°左右。在颈体交接处有两个隆凸,一名大转子,位于外侧,在它的内侧有一窝名转子窝,另一隆凸名小转子,位于下内方,在股骨上端内侧稍后处。两转子之间在前面以一粗线相连,名转子间线,在后面以一嵴相连,名转子间嵴,股骨颈以转子间线和转子间嵴与体相分界。股骨体呈圆柱形,但有稍凹向后的弯曲,在接近下端时骨体显著扩大,体的表面光滑,仅在后面有纵行而糙的嵴名股骨粗线,股骨粗线上延至大转子下方有一粗糙部,名臀肌粗隆,股骨粗线向下分开而于股骨体下端的后面围成一三角形的平面,名腘平面,在体中部稍上,股骨粗线附近有一个或数个小的滋养孔。股骨的下端左右膨大,形成内侧髁和外侧髁,两髁后面隔有深窝名髁间窝,两髁在前后方向上显著突出,其前方的关节面,名膑面与膑骨相结,其下方的关节面与胫骨相连结,内、外髁的侧面有较小的粗糙隆起,分别名内上髁和外上髁,内上髁上方的小突起称收肌结节。2.膑骨膑骨约呈宽扁的三角形,其上缘宽阔名底,向下突出的部分名尖,其前面粗糙,后面与股骨的髌面相连结。3.胫骨?呈三棱状,位于小腿内侧。上端膨大形成内侧髁和外侧髁,髁的上面有与股骨髁相接的稍凹的关节面,左、右两关面之间,隔有粗糙的髁间隆起。外侧髁后外侧部的下面有一小而平滑的腓关节面。胫骨体有后、内、外三面,内、外二面为一明显的前嵴所分隔,该嵴向上止于一粗糙隆起,名胫骨粗隆,胫骨的外缘朝向腓骨,名骨间缘。在胫骨后面上部有一粗糙的线,由腓骨关节面斜向下内名比目鱼肌线,其下外方有一大的滋养孔。胫骨的下端不如上端大,约成呈四边形体,可分前、后、内侧、外侧四面,由内侧面的下端伸出一突名内踝,内踝后面有一宽沟,由上而下,名内踝沟,在外侧面有腓切迹,胫骨下端的下面为凹陷的踝关节面。4.腓骨?远较胫骨为细,其上端为头,有一稍凹的关节面,朝向上内,以与胫骨相连结。腓骨的下端与上端大小相似,形成外踝,较头更为凸出,其内侧有与距骨相连结的平坦的外踝关节面。在外踝的后内侧有一小凹,名外踝窝,它在腓骨下端,朝向后侧。5.足骨(用串连的足骨标本进行观察)?足骨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跗骨共7块,为距骨、跟骨、足舟骨、内侧、中间、外侧楔骨及骰骨。跟骨位置最后,中部为体,与距骨相连结,体向后移行为粗糙的隆起,名跟结节,乃人直立时的支持点之一。距骨在跟骨的上内方,以其上方的滑车关节面与小腿骨相关节。足舟骨在距骨前方,其内侧缘有向下的突起名舟骨粗隆,三块楔骨又在舟骨前方,由内侧向外侧数计为内侧、中间、外侧楔骨。骰骨则位于跟骨前方,在足舟骨和楔骨外侧。跖骨由五根长骨组成,由内侧向外侧数计为第1~5跖骨,每一跖骨分体和两端,近侧端为底,远侧端为头,第5跖骨底的外侧有一大的隆起名第5跖骨粗隆。趾骨除第1趾(?趾)仅有两趾节外,其余各趾均有三节趾节。全部跗骨和跖骨在活体上构成一凸向上方的弓,其着地点主要为跟结节和第1、5两跖骨的头,其最高点为距骨滑车。(三)下肢骨的连结1.下肢带连结骨盆是由位于背侧的骶骨、尾骨和位于两侧的髋骨所构成,它们借一对骶髂关节和一个耻骨联合相互连结围成形似盆状的骨环。(1)骨盆的骨连结1)骶髂关节由髂骨的耳状面和骶骨的耳状面构成的微动关节。可于骶髂关节标本上观察下述结构:骶结节韧带为起于骶骨和尾骨外侧缘的纤维带,斜往下外,止于坐骨结节内侧缘。骶棘韧带为由骶、尾骨外侧到坐骨棘,在上述韧带的前面并与之交叉。坐骨大孔为由坐骨大切迹和骶棘韧带所围成的孔。坐骨小孔?为由坐骨小切迹,骶棘韧带和骶结节韧带所围成的孔。2)耻骨联合由两侧耻骨的联合面相连结而成,其间容有软骨,软骨内有时有矢状位的裂隙,在女性此软骨较宽而短。(附注:闭孔膜是几乎完全封闭闭孔的纤维膜,其上缘的一部与耻骨闭孔沟围成—管名闭膜管,有血管、神经通过。)(2)大骨盆和小骨盆(用男、女性骨盆标本对比观察。)骨盆内面有界线将骨盆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假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真骨盆),骨盆界线起自骶岬,两侧续于髋骨的弓状线,再向前经过髂耻隆起到耻骨梳,最后经过耻骨结节、耻骨嵴到耻骨联合的上缘。大骨盆由第5腰椎和两侧的髂骨翼围成,其腔与腹腔连成一体,向下续于小骨盆。?通常所说的骨盆是指小骨盆而言,其腔即盆腔,为一具有上、下口之管腔,上口周界为上述的界线,下口呈菱形,为由尾骨、骶结节韧带、坐骨支及耻骨下支所围成。在耻骨联合下方,由左、右耻骨下支形成耻骨下角。人体直立时,骨盆向前倾,骨盆入口的平面与水平面构成约50°~55°,在女性角度较大,平均约60°。这个角度即骨盆倾斜度。在全身的骨骼中,性差别在骨盆上表现得最明显,这是与女子的生育机能有关。男、女性骨盆的差别表性别项目男性女性骶岬突起的程度大小2.自由下肢骨连结?(1)髋关节?为髋臼与股骨头相连结而成的关节。取制备的髋关节标本观察之。关节囊?坚固,其上有很厚的韧带增强,囊自髋臼的骨性边缘和关节盂缘开始,在前面它至股骨转子间线,在后面它至转子间嵴内侧的股骨颈附近。髂股韧带是全身最强的韧带,上端附着于髂前下棘以下的髂骨,下端附着于转子间线,呈扇形放散并加厚囊壁。股骨头韧带为由髋臼横韧带延伸到股骨头凹的扁平纤维束。在髋臼切迹上架有髋臼横韧带,髋臼的周缘有关节盂缘,它加深了关节窝。(2)膝关节?为股骨下端、胫骨上端以及膑骨相连结而成的关节。骨盆上口的形状呈?心?形呈横椭园形?耻骨下角(耻骨弓)70~75°80~100°(平均87.5°)耻骨联合狭?而?长宽?而?短骨?盆?腔狭而长,呈漏斗形宽而短,呈盆状髂?骨?翼峭?立近水平位取制备的膝关节标本观察之。①胫侧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是位于膝关节胫、腓两侧的韧带,增强了关节囊。胫侧副韧带贴附于关节囊上,而腓侧副韧带则单独存在并不和关节囊相贴。②髌韧带是由髌骨下缘向下附于胫骨粗隆的坚实纤维带,上续股四头肌腱。③半月板有内、外侧两半月板,内侧半月板呈“C”形,外侧则呈“O”形。为相应地填在股骨的内、外侧髁和胫骨的内、外侧髁关节面之间的半月形纤维软骨板,其周围边缘增厚且与关节囊相连结,近中央的边缘薄而游离。④膝交叉韧带是关节内韧带,有前、后二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起自股骨外侧髁的内侧面,行向前下附于胫骨髁间隆起之前。后交叉韧带上起自股骨内侧髁的外侧面,下附于胫骨髁间隆起之后,二者彼此交叉故称交叉韧带。(3)距小腿关节?亦称踝关节,为由胫骨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和腓骨外踝关节面共同组成的关节窝与距骨上、内、外三面相连结的关节。关节囊前后松而薄,利于屈、伸,而两侧有副韧带增强。取制备的踝关节标本观察之。①内侧韧带又名三角韧带,上起自内踝尖,下附于跟骨,距骨和舟骨。②外侧韧带上起自外踝,分别向前、向下和向后内止于距骨和跟骨③七块跗骨借韧带相互连结组成坚强的跗骨间关节。并参加足弓。(5)足弓跗骨与跖骨借坚强的韧带连结而形成凹面朝下的弓状排列称为足弓。骨作为弓背,韧带(跖长韧带)作为弓弦。足弓给足以足够的弹力。足弓又可分为纵向的纵弓和横向的横弓两部分。足纵弓的外侧部分的弓背由跟骨、骰骨和第4、5跖骨组成,其曲度较小,弓架较为平坦,此部分的作用以负重为主。纵弓内侧部分的弓背由跟骨、距骨、舟骨、三块楔骨和内侧的三块跖骨组成,弓背最高点是距骨滑车,足弓内侧曲度较大,富有弹性,因此当身体运动时,纵弓的内侧部分能使足产生强大的弹力。足骨在横方向上亦排列成弓状称横弓,于足的中部最为明显。由上可知,当站立时,足骨主要是以三点着地支持体重,此三点即跟骨结节、第1、第5跖骨头。纵弓塌陷,则为扁平足,使足失去弹性,不利于长距离的行走,同时也难以维持长时间的站立。二、肌学总论在观察肌肉之前,先利用尸体观察筋膜。筋膜分为浅筋膜(皮下筋膜)和深筋膜(固有筋膜)。浅筋膜在皮下,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大量脂肪,并有浅动脉,浅静脉、皮神经及淋巴结、淋巴管等通过。深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形成,包被肌肉、血管神经和脏器的外面,遍布于全身。在四肢,深筋膜增厚并插入肌群之间,最后附着于骨,构成肌间隔,包裹肢体的深筋膜在某些部位增厚形成韧带或支持带。三、头?肌头部肌肉可分活动面部皮肤的面部表情肌和运动下颌骨的咀嚼肌群。(一)表情肌(观察标本)?1.颅顶肌覆盖颅顶,在额部的肌腹(又名额肌)与枕部的肌腹(又名枕肌)间有帽状腱膜相连,额肌薄而且宽阔,起自帽状腱膜,止于眉部之皮肤,两侧的肌腹在额正中线部分相接(在鼻根上方)。枕肌起于上项线,止于帽状腱膜,该腱膜与颅顶骨膜借疏松结缔组织相连,其浅面为颅顶盖的浅筋膜,帽状腱膜本身为坚实的纤维片,其两侧至颞部变薄。作用:额肌提起眉毛,能使额部形成横纹,枕肌可向后牵引帽状腱膜。2.面肌大部分均有骨性起点,但多止于皮肤,它们收缩时能使皮肤形成不同之皱纹,赋予颜面以各种表情,这些肌肉主要位于面部各孔之周围,有环行肌与辐射肌之分,环行肌位置较浅,幅射肌位置较深,前者具有括约肌的作用,后者具有开大肌的作用。(1)眼轮匝肌在眼眶和上、下眼睑的表面,环绕眼裂,主要分眶部和睑部(图3—8),它们起自睑内侧韧带(乃在内侧眼角处的横行纤维索,甚短)和邻近的骨面,眶部肌纤维向外环绕眼眶,止于眉和额的皮肤。睑部有上、下两部(位于上、下睑的浅面)纤维均行向外侧,在眼的外侧相遇。作用:睑部使睑闭合,眶部使眶周围形成皱纹,紧闭眼睑。(2)口轮匝肌环绕口部周围的肌肉,除其本身的纤维外还有汇向口角诸肌的纤维加入。(3)口周围幅射排列的肌肉。由口周围向口部集中的幅射状排列的肌肉较多,有上唇方肌、颧肌、笑肌、三角肌、下唇方肌及居深面的尖牙肌和颊肌等。上唇方肌、颧肌和尖牙肌均位于上唇的上方,都可上提上唇并使口角向上外方,使鼻唇沟加深。由于上唇方肌部分纤维止于鼻,故亦有开大鼻孔的作用。笑肌位于口角外侧,肌纤维横行,可拉口角向外,三角肌和下唇方肌位于下唇的下方,可拉下唇,并使口角向下外方。颊肌位于面颊深部为一长方形扁肌,纤维横行。此肌收缩使颊内陷,若与口轮匝肌同时收缩驱使食物入固有口腔。口周围诸肌在人类发出有音节的语言及表情中有重要作用,在饮食、吸吮、吹奏等活动中亦有显著作用。(二)咀嚼肌(观察制备标本)?1.咬肌呈长方形,部分为腮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