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工作面作业规程通风部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0#-1工作面作业规程通风部分第一节概述1、瓦斯情况:2005年7月,上榆泉煤矿对矿井瓦斯及二氧化碳涌出量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绝对涌出量为:2.36m3/min,相对涌出量为:0.65m3/t。经河曲县煤炭工业局、忻州市煤炭工业局、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批准,确定为低瓦斯矿井。2、煤尘情况根据《矿井初步设计》及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对10#层煤尘爆炸测试结果,10#煤层煤尘具有爆炸性。煤尘爆炸指数为4.881MPam/s。3、煤层自然发火情况根据《矿井初步设计》资料,10#煤层还原样与氧化样燃点之差为25℃,属于易自燃煤层,自然发火期为3-4个月。2005年3月经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对10#煤层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结果为容易自燃。第二节通风方式与通风系统1、矿井通风方式矿井设主、副2个平硐和1个回风斜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裂式,主、副平硐入风,回风斜井回风。2、矿井通风系统根据矿井开拓布置,新风流从主、副平硐进入,经辅助运输上山和主运输上山进入中部车场,工作面运输顺槽至回采工作面,乏风经回风顺槽、回风上山、回风斜井排至地面。3、N10#-1面通风系统新风流由主、副平硐入风,经主运输上山、辅助运输上山至10#-1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采工作面,乏风经回风顺槽、回风上山、回风斜井排至地面。第三节N10#-1工作面风量配备设计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分别按瓦斯涌出量、井下温度、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大班人数分别计算,因10#煤层瓦斯含量中CH4取样最大的一个样为1.14m3/t,co2均小于0.5m3/t,实际生产检测中瓦斯含量极低,因此煤层中瓦斯多以吸附状态残存在煤中,井下一般没有瓦斯释放,不需单独计算风量。矿井地温较低、无地温异常和热害。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考虑采深、地温、产量等因素,按低瓦斯矿井计算回采工作面风量。/s21.7m/minm4.12645.14.14.14.115.2200KKKK20033顶温长高采Q式中:Q采——综采工作面供风量,m3/min;K高——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按采高3.7m考虑,取K高=2.15;K长——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按工作面长220m考虑,取K长=1.4;K温——工作面温度调整系数,本矿井不存在高温热害问题,正常通风条件下,工作面风温可控制在26℃以下,因此取K温=1.4;K顶——工作面支架后方控顶系数,综采工作面一般取1.1,考虑到放顶煤开采,支架后方空间较大,取K顶=1.5。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取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风量为25m3/s。第四节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1、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矿井使用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为KJ95,经过9#-1工作面及试运转过程中看,该系统运行稳定。2、回采工作面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传感器及电缆设置地点:10#-1工作面运输顺槽、10#-1工作面回风顺槽分站及传感器种类:传输分站、串行扩展器、甲烷传感器、风速传感器、CO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开停传感器。传感器备用量不得低于使用量的20%。第五节矿井束管监测系统1、矿井束管监测系统矿井采用束管监测系统对回采工作面采空区开展火灾预测预报工作。2、回采工作面束管监测系统束管监测系统布置在八号联络川,辅助运输上山、10#-1回风联络巷、回风顺槽中,束管头布置在采空区内。3、束管监测系统采样管理由地面束管监测站定期对采空区气体进行采样分析。第六节矿井防灭火灌浆系统1、矿井防灭火灌浆系统矿井风井工业广场建有固定灌浆站,灌浆管路主要敷设在回风斜井和回风上山中。2、工作面防灭火灌浆系统安设地点:回风上山、10#-1回风顺槽、采空区管路选型:D159无缝钢管采空区灌浆方式(注浆步距):随工作面推进随采随注。灌浆时间:采空区灌浆全年按300天工作日考虑,两班灌浆,纯灌浆量为10小时。灌浆前准备工作:灌浆前、后应用清水冲洗管路10分钟。第七节矿井防灭火注氮系统1、矿井防灭火注氮系统矿井使用是移动式碳分子筛注氮装置,型号DT600型。2、工作面防灭火注氮系统主要安设地点:制氮机安装在八号联络川,管路经主运上山、10#-1工作面运输顺槽至采空区。管路选型:D108无缝钢管。3、注氮工艺该工艺为:以工作面回风隅角检测出的CO及C2H4含量为依据,按照我矿煤自燃标志气体指标,当工作面回风侧CO浓度达到75ppm或检测出C2H4时,需迅速进行注氮。注氮时,在工作面的进风顺槽(进风隅角)用钻机直接打钻进入采空区氧化带,然后用直径42mm钻杆作注氮临时管路,与进风顺槽平时正常安装的D108注氮管路连接,开动制氮设备,对采空区进行注氮。其间,要配合其它防灭火措施,并加强对采空区气体的检测分析,当乙烯消失后可停止注氮,撤出钻机、钻杆。4、注意事项(1)在平常不需注氮时,必须保证每月开动两次制氮机,每次开动时间不少于3小时,使制氮设备时刻保持氮气源稳定可靠,并取样分析使氮气浓度不小于98%,以便在出现灾情时能够迅速投入使用。(2)在各采煤工作面运输顺槽内要保留足够长的注氮管路,并要经常检查管路的气密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八节矿井消防洒水系统1、矿井消防洒水系统由地面供水站经加压泵通过主、副平硐直接送入井下。2、工作面消防洒水系统主要安设地点:辅助运输上山、10#-1工作面运输顺槽、10#-1工作面回风顺槽管路选型;辅助运输上山为D159无缝钢管、10#-1工作面运输顺槽、10#-1工作面回风顺槽为D108无缝钢管。消防洒水管路每隔50米设置1个洒水栓,并设置1条不少于30米的防火胶带,各运输转载点按要求设置降尘喷雾。回采期间工作面运输顺槽防尘水幕距运输顺槽入风口不大于20米,工作面回风顺槽防尘水幕距工作面回风口不大于50米。第九节综合防治为预防井下灾害,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制定完善的灾害预防措施,做到防患与未然。1、瓦斯防治(1)本矿井瓦斯含量较低,但在生产过程中仍应重视瓦斯管理,对采掘工作面等局部地点可能产生瓦斯积聚必须予以重视,防止瓦斯事故发生。(2)在采煤工作面的采煤机上安装一套采煤机瓦斯断电控制仪,以监测回采工作面的瓦斯变化情况。(3)下井人员必须佩戴自救器。2、煤尘防治(1)10#煤层具有煤尘爆炸危险性,为保护工人身体健康和防止煤尘爆炸事故发生,保证安全生产,必须严格执行《上榆泉煤矿防治粉尘工作管理规定》加强通风管理,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控制风速,防止煤尘飞扬。(2)为防止和减少煤尘的产生,井下必须完善消防洒水管网系统,采煤工作面运输转载点均要设有洒水装置。(3)回采期间,距工作面上下出口不超过30m设置1道净化水幕。(4)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在规定地段设置隔爆水棚。(5)在生产过程中,应定期清扫或冲刷巷道顶、帮,防止煤尘积聚。(6)加强个体防护措施。3、防灭火(1)10#煤层数易然发火煤层,在生产中应加强通风管理,制定完善的防火系统。(2)采用黄泥灌浆、注氮和罗克休泡沫等技术进行井下防灭火。(3)加强通风管理,避免负压过大引起煤层自然。4、监测系统(1)完善KJ95型矿井安全检测监控系统和束管监测系统。(2)在采煤机上安装瓦斯断电控制仪或便携式瓦斯测仪,以监测采煤工作面瓦斯变化情况。(3)回采工作面回风顺槽安装瓦斯传感器和束管采样头,监控风流中瓦斯动态及分析气体成分变化,防止瓦斯及火灾事故发生。5、预测预报1)通风队在日常的“一通三防”工作中,要通过安全监测监控、束管监测和人工检测的三种方式做好煤层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工作。2)下列地点必须设置一氧化碳和温度传感器:(1)回采工作面回风巷内距工作面煤壁线5-10m的位置必须设置一氧化碳(CO)传感器。(2)回采工作面回风巷内距巷道外口10-15m必须设置温度(t)、一氧化碳(CO)传感器。(3)掘进巷道内距全风压风流混合处10-15m位置必须设置一氧化碳(CO)传感器。(4)矿井和采区总回风风流中必须设置一氧化碳(CO)传感器。(5)其它有自然发火隐患的地点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氧化碳(CO)和温度(t)传感器。3)传感器要按规定进行调试校正,安全监测日报每日报通风副总、矿总工程师和矿长审阅。4)下列地点必须设置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观测点:(1)矿井和采区回风巷中必须设固定观测点。(2)回采工作面回风巷测风站内设固定观测点。(3)回采工作面上隅角设移动观测点。(4)各处密闭设固定观测点。(5)其它有自然发火隐患的地点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固定或临时观测点。5)每7天必须对各观测点的气体进行取样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氧气(O2)、氮气(N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乙炔(C2H2)、乙烷(C2H6)、乙烯(C2H4)。6)每次分析记录必须报通风副总审阅,存在发火预兆必须立即报矿总工程师和矿长审阅。7)每7天通风队要有专人对各观测点和有自然发火隐患的地点进行1次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一氧化碳(CO)浓度、二氧化碳(CO2)浓度、气温、水温、密闭内外压差等。8)每次人工检查后,通风队都要做好相应的记录,发现有自然发火征兆要及时向通风副总、矿总工程师和矿长汇报。9)出现自然发火征兆时,矿总工程师要立即组织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消除自然发火隐患。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