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地球化学勘查的规范及工作流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四、1︰5万地球化学勘查的规范及工作流程(一)技术规范(1)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比例尺1:20万DZ/T0167-1995)(2)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1:5万DZ/T0011-91)(3)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0145-94)(4)汞蒸气测量规范(DZ0003-91)(5)地球化学勘查术语(GB/T14496-93)(6)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符号(GB/T14839-93)(7)地球化学勘查图图示图例及用色标准(DZ/T0075-93)(8)其他地质等有关规范、规定(二)工作流程一个完整的化探工作应包括踏勘、方法试验、工作设计、样品采集、样品加工处理、样品分析、数据统计与分析、异常圈定与异常解释评价、异常验证、报告提交等全过程。化探工作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调查研究过程,涉及很多人员协同工作,不但是技术工作,也是组织管理工作。从踏勘到样品初加工处理,即样品送分析以前这一段常称为野外工作。地球化学勘查与找矿地球化学勘查测量方法及工作比例尺选择结合景观特点选择方法技术获取可靠地球化学资料研究地球化学分布规律研究地球化学成矿规律研究区域异常分布规律研究局部异常特征筛选、研究异常研究异常的主要成矿矿种研究剥蚀程度研究异常的资源潜力确定异常,实施查证查证方法选择查证工作部署查证结果地球化学勘查过程框图综合研究阶段野外阶段查证阶段五、1︰5万地球化学勘查的样品采集及质量控制在接受任务后首先应收集、熟悉工作区及邻近地区已有的地质矿产找矿勘探开采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疏松物覆盖情况、水系分布等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现场踏勘,检查验证前人的成果,补充收集所需的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常常要采集1~2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石标本和样品进行鉴定分析,以了解矿物及元素共生组合特点,且有助于指示元素的选择。当开展化探工作缺乏依据或为了选择合适的方法与技术,以及研究化探找矿种的特殊问题时,可先进行试验。试验工作有以下几种:(一)踏勘、试验与工作设计(1)方法试验:是解决化探方法的有效性。通过试验了解异常发育的基本特征,确定何种化探方法最适用。(2)技术试验:是解决某些具体的工作方法和技术,以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如采用怎样的采样和样品加工处理方法,选择哪些指示元素和分析方法等才比较适宜。方法试验和技术试验常在踏勘阶段一并进行。(3)专题试验:是解决某些专门性的问题所进行的试验,如为解决工作中碰到的疑难问题所进行的试验、新的化探方法的试验等,这种试验进行的时间视需要而定。在踏勘试验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工作设计。工作设计对工作的目的任务、化探方法选择的依据、工作方法、质量要求、工作量及进度计划、最后提交的成果都应阐明。工作设计是指导化探工作开展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行动计划。工作设计编制完毕并经上级批准后即执行。1、选择的依据根据工作的目的任务结合工作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自然景观特点(地形、气候、疏松物覆盖情况、植被、水系、土壤类型、水分动态等)和经济效益选择化探方法。(二)采样方法的选择2、化探方法的选用(1)区域化探涉及的面积大(几百到几千平方公里或更大),其目的是迅速圈出成矿的远景区,以便进一步普查和详查。在中低山区甚至是高寒山区水系发育时宜采用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有条件配合水化学测量;在地形平缓、残破积层分布广泛、水系不发育时才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此阶段配合少量岩石地球化学,以研究岩浆岩、地层构造的含矿性,以及计算图幅中元素的平均含量和不同地层、岩石中元素的平均含量。(2)普查设计面积较大(几十到儿百平方公里)。一般是在成矿特点基本查明的地区或已知矿区外围进行。适于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时仍使用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适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仍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当基岩出露良好时,可使用岩石地球化学测量。(3)详查勘探在普查圈定的含矿有利地段或已知矿区的近邻进行。其目的是确切圜定矿体的位置,初步评价矿体规模,预测深部矿化趋势。视条件使用土壤、岩石、气体地球化学测量,还可辅以水文地球化学或生物地球化学测量。(4)开采阶段则多用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在地表(包括探槽、浅井)、钻孔和坑道中采样,以寻找盲矿体。(三)水系沉积物样品采集与加工1、水系级别划分水系级别划分原则。以在1∶5万地形图上可辨认的最小水系(300~500m)为1级水系,两条1级水系汇成2级水系……依次类推。2、布样原则采用正方形格子布样系统,在1∶5万地形图上以1km2为一采样大格,每大格平分为a、b、c、d四个0.25km2的采样小格,每小格大致按1~2个样品布置。95%以上的样点布于1、2级水系中,其余布于3级水系,3级以上水系不采样。长度大于300m的水系均应有样点控制,长度大于500m的水系视具体长度加密1~2个样,每个样点控制汇水面积0.125~0.25km2。采样点应分布均匀,减少重复控制和无样单元。小格空格率小于5%。样品主要分布于1、2级水系口上,尽量布于易通行处。采样格内无1、2级水系,为避免出现连续5个采样空格,可在部分采样格布设短剖面采土壤样品。其它采样空格暂不布样。在1∶5万地形图上标出所有长度超过500m的水系,根据前述布样原则在图上初步布置设计点位。采样密度4-8样/km2。野外采样中,可在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浓集中心和地质路线踏勘中发现的矿化有利地段,加密水系沉积物测量,取样密度为8~12个/km2。3、野外工作用图及点位精度要求野外工作用图采用1∶5万地形图。采样之前先将采样点位标注在地形图上,编好号码。野外采样用GPS卫星定位仪结合地形图定点,定点误差在图上平面误差不大于2mm。所有采样点均应有明显的标记,以备野外质量检查和进一步的查证工作。采样时对地形图上未标出的,长度大于300m的水系进行取样,并将水系及所采样品标绘于手图上。野外工作开始前,按GPS定位仪说明书要求,设定符合工作区经、纬度条件的坐标调整参数,对GPS初始化;根据工作区内已知三角坐标点坐标进行校准,校准误差精度要求小于15m,在图幅内的定点误差小于50m,在图上不大于1mm。要求保留采样全程航迹,便于进行监控采样质量;航迹自动生成点时间间隔为2分钟;遇电力不足或GPS内存较小时,要保证每个采样点前后均有5个航迹点。每1-3个工作日,由专人将GPS中存储的采样点及航迹信息传入计算机,按图幅、人员及日期编排航迹文件名并保存。航迹数据由专人管理,任何人不得私自调用、修改航迹数据。下载的航迹原始数据以1∶5万图幅为单元刻录光盘保存归档。4、采样位置及采样物质采样位置:应选择河床底部或河道岸边与水面接触处采样。个别地段也可在河漫滩上采样。在间歇性流水的河道中,应在河床底部采样;在水流湍急的河道中,应尽量在水流变缓停滞处采样(如河谷由窄变宽、河流急转弯的内侧、障碍物的背后、河谷横断面变平处等较多细粒物质聚集处)。如遇河岸坍塌物、人工搬运物或其它外来物干扰,时应予避开;当遇到地下水溢口处时(特别是成矿有利地段的地下水),应在溢口处取浸渣土样,并作详细记录。在2级和3级水系两侧的250~500m的支沟中采样时,若无明显的流水道,应垂直河谷作剖面取样,一般为3~5个采样点合并为一个样。采样物质:采样前,首先要做粒度试验,了解成矿元素富集情况,以确定介质。采样时应尽量采取细粒物质,如淤泥、细砂、粉砂,尽量避免采集表层存在的有机物。为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应采用多点采样法,即沿水流方向,在采样位置15~30m范围内采集3~5个样品合并为一个样品,在河流宽阔处,应横采3-5个样品合并为一个样品。采集样品原始重量视采集的粒度应大于500g。野外采样样品较湿时,应及时挤干并用塑料袋套着湿袋,以防互相污染。各样品应分开挂起凉晒,禁止堆晒。5、野外样品编码和记录野外样品编码:按1×1km2方里网格子为一大格,事先在1∶5万地形图上将单位格子编号,编号顺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再将每个大格按0.5×0.5km2分为4个小格,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用a、b、c、d表示。在每个小格子中采集的第一个样品,标号为1,第二个样品标号为2,依次类推。样品编号采用大格号加小格编码加点位号的方式,例如在第一号大格第b号小格子中采集的第一个样品,其编号为001b1。样品点位和编号应在现场标注在手图上。野外记录:野外使用全国统一的水系沉积物测量野外记录卡记录。要求记录全面,字迹工整清楚,准确无误。野外除把采样点位及编号准确标出外,现场必须详细记录的还有如下内容:河道宽、水位、流速、水色、沉淀物颜色、岸土性质、采样位置、样品组分、植被发育情况、污染情况,采样点附近地层(岩体)时代、岩性、蚀变、矿化、断裂发育情况,脉岩等特征。6、重复样分布及编号重复样一般占总样数的2-3%,设计采样点布置图上初步选定了重复样采样位置,以示提醒,允许在实际工作中重新选择。选择重复样位置时考虑不同地质、景观地球化学条件和图幅中较均匀分布。重复样布在通行方便的小路附近,在质量检查或其他作业组路过时采集。重复样按重复取样和重份分析的形式进行编号,且重复样编号插入原野外采样编号之内,标明在大格编码图上,以免在野外取样时发生乱号,编号方法同原野外样品编号。7、野外样品加工样品干燥以日晒为主。特殊情况下(如阴雨连绵)可低温烘烤,但箱内温度不得超过60℃,干燥过程中应随时揉搓,以防结块,可用木棒轻敲或用手揉碎,不允许用金属制品锤打或粉碎,以防污染及破坏样品自然粒度。样品干燥后,必须认真校对样品编号、布袋号、样数。在准确无误的情况下,用粒度试验确定的尼龙筛(或不锈钢筛)粒级过筛。取粒度试验确定的筛下粒级,用缩分法收集于纸袋中,样品重量不小于150g。样品加工要及时,不混样,不丢样,防止各种污染,严格按加工流程执行。每加工一个样品,所用各种工具必须认真清除遗物后,方能用于下一个样品的加工。样品加工完成后,分别按分区、按格子编号顺序排好,清点无误后,顺序装箱,装满后放入装箱单再加盖订牢,并在箱面用毛笔注明样品种类、采样工作区、样品起止编号、箱内样品总数、分箱号、总箱号及送样单位。样品在中转运送中,装卸谨慎,不得损坏、丢失,严防受雨,严格交接手续(交接时必须有交接证明,内容包括,样品有无损坏、丢失、及总箱数等)。8、野外日常资料整理每日野外工作结束后,各小组将标于工作手图上的采样点和样品号着墨,以直径2mm的圆圈标定采样点位。每日个小组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登记,确认无误后将登记本移交给样品加工组,由样品加工组再次核对无误后(应有记录),方可进行样品加工。每日由专人负责将各小组GPS中的采样点坐标和航迹数据传入计算机,并应用MAPGIS软件将样点直接标绘于扫瞄的地形图上,制成采样点位清图,及时发现采样位置是否合理,如有偏差及时纠正。连续或分阶段地将已完成的工作量登记在专用表格上,及时统计工作进度,保证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及各1∶5万图幅间样品的完整衔接。(四)、土壤样品采集与加工在中低山-丘陵区深林-草原区,地势总体较平坦,基岩裸露较差。Ⅲ级水系和Ⅱ级水系有一定程度的发育,但用于1∶5万地球化学普查的Ⅰ级水系不发育。这样可参照1∶20万区域化探及邻区的工作方法,结合调查区的景观特点和地质矿产特征,采用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分不规则测网和规则测网。1、样点布置采样点采用方格网布设:在1∶5万地形图上,以1km2的方格做为采样大格,以一个1∶5万图幅为单位,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编出大格号码。每个大格再分为4个0.25km2的小格,每个小格布置1-3个样品,小格内样品编号按采样先后顺序,依次为1、2、3,如28大格d小格1号样点编号为28d1。图幅内的样点按自由测网布局。采样密度:在1∶20万区域化探推断的矿致异常区设计采样密度为12个点/Km2;一般地区设计采样密度为8个点/Km2;第四系覆盖区设计采样密度为4个点/Km2。根据上述布点原则和野外实际情况,当采样非常困难或无法采到合格的样品时,可合理地变更采样点位,但累计变更的样点一般不超过总样点的5%。规则网的采样密度见下

1 / 2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