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是思维的基础。ERP涉及的概念很多,功能复杂,需要细心体会才能理解。部门、角色及职责工业生产是从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开始的,一个人做所有的事情。当供不应求后,就开始请别人帮助做一些事情,于是有了工作分工,逐渐有了部门的概念。在制造业中通常有技术部、生产部、采购部、仓库、销售部、财务部等部门,这时的组织已经成为一个企业了。当企业的规模进一部扩大,很多部门中包含了不止一个人,部门内部也需要进行分工,如文员、业务员及销售经理等都是销售部人员,但所做的事情并不相同。这时就出现了角色,与角色一一对应的是职责。企业的运作目标是“通过具有不同角色的不同人员,分工协作,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向客户提供合格的产品”,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角色与职责是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角色与职责不清,是许多企业存在的现实问题,就是我们常说的“大锅饭”了。根据什么确定角色与职责呢?对于制造业企业,业务流程都是类似的,都是依据“制造业关键流程”运作的,因此,制造业企业也应以这个关键流程为参考,结合业务量及业务的内控要求设置角色与职责。通常ERP的操作是基于角色的,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功能权限,履行不同的职责。基于角色的授权基本原理为:◎一种角色可以被赋予多个功能权限;◎角色的功能权限是可以继承的(下级角色拥有上级角色的全部权限);◎操作人员被赋予某种角色,自动拥有此角色的全部权限。如下图所示,左面是角色,右面下部是ERP系统所拥有的功能职责,上部是已经分配给对应角色的职责:物料编码是进行ERP应用的基础工作,进行物料编码前,必须首先确定物料的分类。物料一般分为三大类:采购件、自制件及外协件。采购件的分类可参照国家制订的有关分类标准,一般可分为几个大类、每个大类再细分为若干小类,如10大类为板材,1002小类为热扎板……,具体编码可采用树式结构或混合式结构,建议采用混合式结构,其优点是编码长度一致,便于扩展。它一般由大类+小类+顺序号组成,例如,某种规格热扎板的物料编码为10010002。自制件、外协件及采购件都应使用相同的编码方式。编码体系的建立应遵循以下设计原则:1)信息分类体现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合理化。2)参照国家标准中有关分类标准体系。3)尽量考虑企业的习惯。这样便于企业生产活动的延续性,也有利于数据的整理工作。4)保证编码的唯一性、可扩展性和方便性。5)与库存分类一致,这样库存人员看到编码,就能知道具体的存放位置。方便使用。手工管理时,相关人员希望见到物料编码时,就能得到这个物料的一些特征的提示,如规格尺寸等。但用了ERP管理后,物料编码的功能就是唯一识别这个物料,而不是描述这个物料的任何属性。物料的属性作为重要信息会与物料编码相对应,即物料编码出现的地方会跟随着其对应的名称、规格、材料、图号等等,因此物料编码不需要包含太多的属性信息。物料编码中可以使用的字符为A-Z、0-9和连接符(-),但为了避免出现混淆,推荐使用全部数字的形式,且编码的首位不应该是0。物料编码是以简短的字母或数字来代表物料的一种管理工具。在物料单纯、物料种类很少的工厂,或许有没有物料编码都无关紧要,但在物料多到数千种、数万种以上的工厂,物料编码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此时物料的领发、验收,请购、跟催、盘点、储存等工作极为频繁,而借助物料编码,各种物料资料传递迅速、意见沟通更加容易,可明显提高工作效率。物料编码作用如下:◎增强物料资料的正确性,物料的领发、验收、请购、跟催、盘点、储存、记录等一切物料之活动均有物料编码可以查核,因此物料数据更加正确。至于一物多名,一名多物或物名错乱的现象不再发生。◎提高物料管理的工作效率,以物料编码代替文字的记述,物料管理简便省事,效率因此提高。◎降低物料库存、降低成本,物料编码利于控制物料的库存量,利于防止呆料,并提高物料管理工作的效率,因此可减少资金积压,降低成本。防止发生物料舞弊事件,给物料编码后,物料记录正确而迅速,物料储存井然有序,可以减少发生舞弊事件。ERP系统中,物料一词有着广泛的含义,它是所有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原材料的总称。物料主文件的作用是标识和描述用于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物料的属性和信息。它是ERP系统的最基本的文件之一。物料主文件中的数据项有物料代码以及同工程设计管理、物料控制和计划管理有关的信息。分述如下:(1)物料代码是物料的标识,是对每种物料的惟一编号。物料代码是使用所有其他数据元素的基础。这主要用于记录在生产活动中的物料。生产控制要求每项生产活动和库存变化都记入计算机,由于处理数量很大,物料代码应尽量简短,以防止或减少输入和处理的错误。(2)除物料代码之外,物料主文件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属性。系统通过以下几方面的信息描述这些属性。同工程设计管理有关的信息——如图号、物料名称、重量、体积、版次、生效日期和失效日期等。同物料管理有关的信息——如来源类型(自制、外购或外协)、采购与存储的计量单位及转换系数、损耗率、订货批量、安全库存量等。同计划管理有关的信息——如各种提前期(运行、准备、检验、累计等)、需求时界与计划时界、预测代码、独立需求或相关需求等。同成本管理有关的信息——如账号、材料费、人工费、外协费、间接费、累计成本和计划价格等物料清单(BillofMaterial,简记为BOM)是产品结构文件,它列出某一产品的所有构成项目,同时指出这些项目之间的结构关系,即从原材料到零件、组件、直到最终产品的层次隶属关系。每个制造企业都有物料清单。在化工、制药和食品行业称为配方,但指的都是物料清单,即如何利用各种物料来生产产品。ERP环境下,作为MRP计算物料需求过程中的控制文件,物料清单是非常重要的。物料清单的准确度至少应达到98%,才能满足要求。物料清单用来描述产品的结构,凡是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需要进行计划和调度的物料项目,均应作为产品结构不同层次上的子项而置于物料清单之中。下列项目应当包含在物料清单之中:原材料、半成品、子装配件、辅件(如螺钉、螺母、垫圈等)、消耗品、包装材料、参考材料(图纸、说明等)、副产品(By-product),联产品(Co-product)等。其中,副产品如冲剪过程中出现的边角料,联产品如提取汽油过程中出现的煤油或反之。物料清单是在零件清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般来说,在实际应用中的物料清单应当包括如下数据项,如父项物料代码和描述、子项物料代码和描述、使用工序号、子项类型、子项数量、自制还是外购、损耗率等。物料清单是一个制造企业的核心文件。各个部门的活动都要用到物料清单,生产部门要根据物料清单来生产产品,库房要根据物料清单进行发料,财务部门要根据物料清单来计算成本,销售和订单录入部门要通过物料清单确定客户定制产品的构形,维修服务部门要通过物料清单了解需要什么备件,质量控制部门要根据物料清单保证产品正确生产,计划部门要根据物料清单来计算物料和能力的需求,等等。为了使ERP系统正常运行,物料清单必须完整和准确。否则,就不能做到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数量生产或采购正确的物料。这将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在ERP环境下,主物料清单是企业中惟一有效的物料清单,它能满足各个部门的需求。当主生产计划员需要一份计划清单或车间需要一份领料单时,这两份不同的文件均可由主物料清单产生出来。如果企业内外有人问什么产品中使用了什么零件、组件或成分,主物料清单也能回答这样的问题。建立主物料清单的好处是非常大的。既便于维护,又为各部门的通讯协调奠定了基础。由于企业很多部门都依据统一的物料清单进行工作。所以,在所有的数据中,物料清单对企业的影响最大,系统对它的准确性要求也最高。在一个成功地使用ERP系统的企业中,物料清单的准确度应在98%以上。物料清单如果不准确,运行ERP的结果会完全失去意义。为了保证物料清单的准确性,应有一定的检测方法。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检测方法。(1)现场审查:让产品工程师到装配现场去,把实际的装配情况和物料清单进行比较。这些工程师们要和工长以及装配工密切合作,发现错误立即纠正。(2)办公室审查:组成一个由工程师、工长、物料计划员以及成本核算人员组成的小组,共同审查物料清单。发现错误立即纠正。(3)产品拆零:把一件最终产品拆开,把零件及其件数和物料清单所列出的进行比较,并校正所发现的错误。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如果产品过于复杂,如喷气式飞机,这种方法可能就不适用了。另一个缺点是难于识别子装配件。(4)非计划的出入库:当生产人员返回库房去领取更多零件时,可能是由于他们出现了某些废品,也可能是由于他们开始时就没有领足。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则可能是物料清单有错,引起领料单出错。如果在一项产品装配完毕之后又把某些零件送回库房,很可能开始就不应把这些零件领走。同样,是由于物料清单的错误引起了领料单的错误。在这两种情况下,一旦发现错误,都要立即纠正。这种方法对于物料准确性的继续维护也是一个好方法。(举例来说,下图是一个简化了的自行车的产品结构图,它大体反映了自行车的构成:为了便于计算机识别,必须把产品结构图转换成计算机表示的数据格式,通常有两种表示形式,一种是用表格的形式表示,下表就是一张与自行车产品结构相对应的物料清单的一部分。另外一种BOM的表示形式采用了“树型”图示:工艺国家标准对工艺的定义:使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不同的国家对工艺有不同的命名。中国对工业制作技艺的总称传统上叫“工艺”,与苏联的命名相当。这是由于20世纪50年代,我国大量引进苏联的制造技术,工艺这个词便被广泛应用起来,沿用至今。英文的“工艺”与“技术”是同一个单词“TECHNOLOGY”,也可称“制造技术”。英、美等国的企业没有单设工艺部门,但并不是没有工艺部门,而是将工艺职能放在了制造部。日本称工艺为“生产技术”,工艺工作职能设在生产技术部。我国普遍应用“工艺”这个规范的术语。工艺是企业的Know—how,是企业的看家本领,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般认为,企业间竞争的实质是技术实力的竞争。评价一个企业的技术能力,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设计技术能力,掌握产品核心部件的设计技术;二是工艺技术能力,具有制造该产品的工艺基础;三是员工的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的高低。但从ERP的角度,工艺主要是指工艺定义及工艺路线的确定,主要目的是安排生产,具体的加工细节通常不会放到ERP中。标准工艺路线标准工艺路线是指在加工生产类似产品时,所使用的加工工艺基本相同,也就是具体的流程顺序、工艺步骤和加工制作的方法、要求都相同。在U3ERP中,可以定义标准工艺路线,这样就为类似产品的工艺定义提供了方便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