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工作教案课程名称:社区社会工作授课章节第二章中国社区工作的宏观背景目的要求1.了解中国社区工作的时代背景。2.掌握中国社区工作与社区建设的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中国社会转型的理论分析。难点:中国社区工作发展的趋势。第二章中国社区工作的宏观背景第一节有关社区发展的理论一.关于“社区发展”概念的理解1.“社区发展”概念的历史沿革2.社区发展的定义和特征二、社会学视野中的社区发展-----理论研究1.滕尼斯的共同体与社会2.20世纪美国的社区研究3.20世纪中国的社区研究三、社会工作视野中的社区发展-----实践经验社区工作在国际社会的发展历程。第二节中国现阶段社区建设的背景一、转型的中国社会与中国社会的转型二、现阶段我国社区建设的背景及结构性缺陷1.“亚社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特殊现象(1)何谓“亚社区”(2)“亚社区”的社会历史基础(3)“亚社区”的基本特征和历史评价2.“亚社区”向“现代社区”的历史转型(1)我国“亚社区”的终结和现代社区生成的历史前提(2)社会职能分化:现代社区发展的必要条件(3)“政社分开”:社会职能分化的核心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提问法)案例:转型中国第1页第三节中国社区工作开展的状况与前瞻一、80年代的社区服务1986年,民政部从探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高度,第一次提出了社区服务的任务和建立、完善社区服务系统的概念,1987年9月在武汉市召开了全国城市社区服务工作座谈会,揭开了发展中国社区服务的序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实行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来单位、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职能已逐步转向政府并交由社区来承担,人们对社会的依赖程度大大增强,城市的市、区两级政府管理显然已难以适应,需要将管理重心向下转移,更贴近群众。让城市的基层政权应义不容辞地逐步担负起社区的管理、监督、协调和服务四个责任,以弥补当前城市社区管理上的缺陷。二、90年代社区建设的历程1998年7月,配合国家政治体制改革与政府机构调整,国务院正式赋予新组建的民政部“指导社区管理工作,推动社区建设”的职能,从而使我国社区建设有了制度上的保证。1999年,民政部为了探讨并逐步完善城市社区建设思路,研究、总结适合中国国情的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分类指导、循序渐进、试点引路、逐步推广”的原则,在全国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中选择了经济条件好、工作经验多和创新精神强的北京西城区等17个城市的21个城区作为首批社区建设实验区(它们是南京市鼓楼区、南京市玄武区、青岛市市南区、青岛市四方区、杭州市下城区、海口市振东区、重庆市江北区、北京市西城区、石家庄市长安区、沈阳市沈河区、沈阳市和平区、上海市卢湾区、天津市河西区、天津市和平区、合肥市西市区、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尔滨市道里区、本溪市西湖区、漯河市源汇区、西安市新城区、厦门市开元区),后来又扩展到26个城区。三、我国社区建设模式也存在的结构性缺陷第一,行政全能主义的体制性弊端仍然非常突出。第二,社区的单位化倾向愈益严重。第三,社区工作尚未成为一种专业化的、受人尊重的社会职业,难以吸引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加入社区工作者队伍。案例:社区建设实验区的经典案例第2页社区社会工作教案四、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工作的现实意义第一,社会工作将为基层社会的管理体制改革和NGO、NPO的培育提供有效的看得见的抓手。第二,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建设,将促进政府逐步确立公共服务的理念和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第三,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建设,将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急需的专业性很强的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支持、社会维权、社会辅导等在内的专业服务。第四,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建设,将有助于社区工作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有助于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素质、工作能力和社会声望。五、中国社区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六、中国社区工作发展趋势1、回归主流与社区核心地位;2、民主参与和以人为本理念;3、社区整合与社区综合发展;4、社区理论与市民社会理论;5、城市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6、街居工作与建构社区模式;7、组织动员与社会运动策略;8、社区工作与专业工作队伍。思考题:1.如何理解社会学与社会工作视野中的社区发展?2.中国从“亚社区”向“现代社区”转型的历史前提是什么?3.中国发展现代社区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参考书目:1.徐永祥:《社区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徐永祥:《社区发展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3.夏建中:《社区工作(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行业标准《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征求意见稿)》课堂教学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