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社区照顾模式[思考]社区照顾与中国的社区服务?在中国,社区照顾是一个既新鲜又似曾相识的事物。我们说它是一个新鲜事物,是因为它所使用的专业方法、组织形式和工作理念,对我们刚刚开始的社会工作来说,是全新的、需要认真学习掌握的理论和技巧。而我们说它似曾相识,则是因为邻里相伴、守望相助的传统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社区照顾」谈起社区照顾概述一、社区照顾的涵义1、定义:2、社区照顾的特点:二、社区照顾的起源和发展社区照顾的含义社区照顾有两层含义:一在社区内照顾(careinthecommunity。亦即不使被照顾者离开他(她)所熟悉的社区,而是在本社区内对其提供生活服务。二是由社区来照顾(carebythecommunity。也就是动员本社区的人力资源,运用社区支持(非)体系开展照顾服务。是一种服务的过程是一种服务的网络是一种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的方法也是一种服务的模式有其特定的服务对象社区照顾的特点1、以服务对象的原来熟悉的正常化的环境和方式向其提供照顾,修正机构院舍照顾引起的对服务对象的问题。2、注重利用社区中存在的非正式的自然关系网络和正式网络的结合,向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和服务。3、发挥社会支持网络中的正面的社会资本作用,避免由此引起的社会排斥。4、注意现代社会变迁引起的社会非正式关系网络的破损,一方面要尽量修补钩联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另一方面要强调正式组织在社区中的扎根和延伸。5、不能借口社会非正式网络的存在就减轻政府和机构等正式网络对社区提供的服务。社区照顾的起源与发展社区照顾的起源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福利国家衰落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服务。至70年代,社区照顾在英国各地已相当普及。经济原因,政治目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开支的沉重负担,院舍照顾转为社区照顾。减轻地方政府的负担,鼓励非正规服务及私有化服务。收缩政府开支,推动社会服务市场化。反“院舍化”的动力,机构照顾的负面影响。增长的道德和哲学上的信仰:所有的人都有资格、有权利生活的尽可能正常且普通人一样。应该在正常人的环境中,过正常的生活。正常化实质是人性的复归。系统理论的影响:人与环境之关系。82年的巴力克报告;1989,社会福利白皮书,提出要发展社区资源强化社区照顾能力。社区照顾的任务和目标社区照顾的任务1、将社区内有特殊困难而自己不能解决并需要长期照顾的服务对象留在社区内接受服务。2、使有困难的社区居民(个人或家庭)所需要的家庭照顾社会化,减轻家庭的负担。3、挖掘社区的各种人力资源,建立社区支持网络,使用权社区居民建立起互助、互帮的责任意识,实现社区成员之间的高度互动,形成社区内居民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社区照顾的目标促进互助互爱意识的形成提高社区成员的参与意识,服务使用者的参与与充权唤起社区居民的社区融入意识建立政府机构与社区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发展正规与非正规服务间的伙伴关系)善用社区资源建立支持网络(尤其是非正式的最终的理想是达致一个互相关爱的社会。1、促进社区互助意识的形成。2、促进社区成员的社区参与意识。3、唤起社区居民的社会融入意识。社会照顾的实践类型(一)使服务对象留在社区内接受服务(二)社区为本的康复计划(三)社区支持网络自助小组在福利国家,关于社区照顾中价值观和权力关系的冲突,你是如何看待的?社区照顾的模式社区照顾的模式专门机构模式社区发展协会模式[思考]中国传统的福利思想与社会照顾模式分析?实施中的社会工作者角色实施中的社会工作者角色:治疗者辅导者倡议者顾问工作技巧与工作策略不同的专业角色采取不同的工作技巧和策略微观技巧惠特克(Whittaker)认为,就微观层面而言,社区照顾包括以下专业角色:治疗者、辅导者/教师、经结、倡议者、顾问。结合惠特克提供的案例,香港学者以弱智人士和家长为实例,阎明了社区照顾的四种策略和有关的专业技巧1.个案式的专业介入2.以网络为专业介入的对象3.以网络辅助专业介入4.以网络为辅助主体,专业宏观技巧资源调动社区联络社区教育业务培训社会立法社区照顾的具体形式社区照顾的具体形式(1)由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社区服务中心。该中心设有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和学龄前儿童服务项目,工作人员大都是政府雇员,活动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基本上属于无偿服务。(2)开办社区老年公寓。这是政府为社区内有生活自理能力但身边无人照顾的老年人提供的一种服务设施。其收费标准大体相当于政府发给每个老人的养老金。(3)家庭照顾。这是政府为使老人留在社区、留在家庭而采取的一种政策措施,具体表现为由家庭成员进行照顾,但政府发给适当的津贴。(4)设立短期护理机构---暂托处。主要是为了解决因家庭有事外出或离家度假而得不到照顾的老年人、残疾人的问题。暂托处的照顾服务可以是几小时,也可以是几天或两个星期。。(5)上门服务。这是对居住在自己家里,但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提供的一项服务。服务项目包括上门送餐或做饭、洗衣、洗澡、理发、打扫卫生、购物、陪同上医院等等。(6)开办社区老人院,集中收养生活不能自理又无家庭照顾的老年人。社区照顾模式的评估社区照顾模式的评估一、英国“社区照顾”模式的启发和借鉴二、“社区照顾”适用性的讨论以上海浦东的罗山市民会馆的个案为例,探讨在我国的社区建设中,发展社区照顾的方法。罗山市民会馆是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探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产物。在社区建设中,如何引进市场机制,将国家投资的公共服务设施委托给非政府组织经营,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满足社区居民社会服务的需求,是浦东新区在社区建设中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当罗山街道社区于1995年建成时,社会发展局提出了一个新的社会服务体制改革思路,把闲置的公共配套设施改建成一个具有综合社区服务功能的市民休闲中心。他们把这个中心命名为罗山市民会馆,并选择委托上海基督教青年会进行经营管理。基督教青年会是一个具有100多年社会服务传统与经验的非营利民间组织。他们将会馆400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和2260平方米的使用面积建成20多个室内外设施,开发出包括文化娱乐、康体、社区教育、社区卫生和社区照顾等在内的50多个经常性项目,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政府对会馆基本没有日常运营成本的补贴,财政负担需要青年会自行解决。为此,他们将所开发的项目分为微利、持平、差额补贴和全额补贴四类,严格管理。其中,属于公共福利服务、需要全额补贴的项目,占项目总数的32.78%。从1996年到1999年,三年时间达到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罗山会馆的经验对于怎样通过制度创新使社区服务成为非政府操作的独立事业,具有重大的意义。罗山会馆与目前由街道承办的社区服务中心作比较,可以清晰地看到政府角色的重大变化。街道承办的社区服务中心,其所有权、运营权和管理权统统由街道办事处垄断。罗山会馆却冲破了这种旧体制,形成了一整套新的组织关系和组织形式。政府只保留所有者的权利,而将生产经营权交由一家体制外的社团独立执掌。思考建立全面性的社区照顾是不是最好的策略?社区照顾的背景、涵义、目标、功能、专业过程及其对中国社区服务于社区发展的启发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