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理论基础扩展、提升篇(二)《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诺思“经济学家们已经正确地认识到经济学是一种选择理论。然而要改善人类的前景,我们必须理解人类决策的来源,这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必要条件。——诺思(2005,P。170)“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或者更规范一点说,它们一些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institutions”基本上由三个基本部分构成:“正式的规则,非正式的约束(行为规范,惯例和自我限定的行事准则)以及它们的实施特征(enforcementcharacteristics)”制度分析方法论基础中三个基石性问题,即(1)人类合作(2)制度分析中的行为假定(3)以及人类交换中的交易费用(transactioncosts)问题。在许多情况下,人们不仅有财富最大化的行为,还有利他主义(altruism)和自我约束的行为,而这些不同动机会极大地改变人们实际选择的社会结果。诺思还认为,人们是通过某些先存的心智构念(preexistingmentalconsttructs)来处理信息各辨别环境的,因而这些先存的心智构念对制度的形成、维系和变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诺思还深刻指出,由于在人类的社会互动过程中,每个人所拥有的有关他人行为的信息均是不完全的,因而,每个人在社会选择中处理、组织以及利用信息时均存在着一定的心智能力上的局限(原因)。“人的这种心智能力与辨别环境时的不确定性结合在一起,便演化出了存在简化处理过程的规则和程序,由此而形成的制度框架则通过结构化人们的互动,限制了行为人的选择集合。”诺思说“我的制度理论是建立在一个有关人类行为的理论与一个交易费用的理论相结合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当我们将这二者结合在一起时,我们就能理解一种制度的存在,以及他们在社会运行中发挥了何种作用。”为什么研究制度问题要从非正式约束开始呢?(1)即使在像当代西方国家这样法制化比较健全的发达经济体中,正式规则也只是人们社会选择之约束的很小一部分(尽管非常重要),而人们社会交往和经济交换中的非正式约束则普遍存在。(2)在人类社会诸种文化传统中所逐渐形成的一些非正式约束,包括人们的行事准则(codesofconduct)、行为规范(normsofbehavior)以及惯例(conventions)等,无论长期还是短期,都会在社会演化中对(行为人)的选择集合产生重要影响。(3)由于文化中衍生出来的非正式约束往往并不会对正式规则的变化作出即时反应,因而这些非正式约束嵌套在其中的文化则会在“制度的渐进演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成了路径依赖的根源。”正式规则包括政治(司法)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一般而言,政治规则决定经济规则。换句话说,产权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契约一般是由政治决策过程所产界定并实施的。当然,经济利益结构也会对政治结构产生影响,因而诺思提出“规则来源于自利”,从而“规则的设计通常将服从成本考虑在内”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要点:有效率的产权结构是经济活力的源泉;国家决定产权结构,因而国家最终要对造成经济的增长、衰退或停滞的产权结构的效率负责;意识形态是个人与其环境达成协议的一种节约费用的工具,其功能是弱化偷懒和“搭便车”的道德风险,它能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历史上国家的不稳定性,国家的兴衰。尽管明确的规则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检验在不同条件下经济体绩效的实证数据的基本来源,然而这些规则与绩效之间事实上并不存在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经济组织的最大化行为型塑制度变迁方向的三个具体途径:(1)派生出了投资于各种知识的需求;(2)有组织的经济活动,知识存量与制度框架之间的持续互动;(3)作为组织的最大化行为的副产品,非正式约束也会有渐进性的改变。非正式约束的主要作用是修改、补充或扩展正式规则。因此,正式规则或其实施的变迁将导致一个非均衡状态的出现,因为构成稳定选择理论的基础是一个包括正式与非正式约束以及各种实施在内的综合因素理解制度以及制度变迁之困境的关键,就在于人们能认识到,他们生活在其中的那些构成行事准则和规则的东西是在长期中逐渐深化而成的。制度分析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研究博弈规则,而是研究个人对这些规则的反映,尽管这些规则可以即时改变,但个人对规则变化却是一个极其复杂和缓慢的过程。规则的变化要求规范、惯例和非正式准则的调进。为什么相对价格的根本性变化仍是制度变迁最重要来源?相对价格的变化,不仅能改变“个人在人类互动中的激励”,而且能改变人们的口味和偏好,从而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一些“先存的心智构念”并最终导致制度的变迁。“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解释变量,这即是说,一个微小的历史事件可能导致某些制度产生并没着某种路径长期沿存下去。型塑制度变迁的路径的两种力量:(1)报酬递增(2)明显的交易费用为其特征的不完全市场在一个制度报酬递增的动态世界里,行为人的不完全或笨拙的努力所反映出来的是:以现有的心智构念——观念、理论和意识形态——来辨识复杂的环境是多么的困难。发展路径一旦被设定在一个特定的进程上,网络外部性、组织的学习过程以及得自于历史的主观模型,就将强化这一进程。人情关系依然是许多政治和经济交换的关键。产生这种人情关系的制度框架在演化过程中既不能带来政治的稳定,也不能使现代化技术潜力得到持续的发挥。制度是理解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相互关系对经济成长(或停滞、衰退)之影响的关键。《理解经济变迁过程》2005P85良序运作的市场需要政府,但不是任何政府都能做到这一点。必须存在一些政府攫掠市场制度。因而,要解决这些发展问题,就需要设计一些政治制度,从而为良序动作的经济所必需的公共物品的供给奠定基础,同时,亦能限制政府及政府官员折自由裁量权和权威。《历史上的交易费用》1997P149—152在历史上,有三个关键因素导致了交易费用的降低,它们分别是:(1)那些使非人脉关系化交换得以可能和可行的市场制度的出现(2)政府保护和实施产权的信念的确立(3)现代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收益的增加。作为经济增长必要条件的被明晰界定且能被有效实施的产权结构,只有在政治自由和公民权利能得到确保的情况下,其本身才能得良序工作。只在有经济竞争存在且复杂的经济组织出现的前提条件下,可持续的竞争民主才有可能。诺思越来越重视人们的观念,认知,心智构念和意向性在人类社会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宪政民主政制在四个方面可以确保一个市场经济秩序的良序运作(诺思,2005P107-108)(1)对政府官员行为的限制。政治秩序的关键,就在于对政府官员的可信限制。公民权利及其所隐含的对政府的限制,必须对政府官员来说是能自我实施的,那违背这些限制就会危及一个政治领导人未来的政治生命。(2)成功的宪法可以通过赋予公民权利以及对政府决策施加一些其他限制来部分减少政治舞弊(stacksofpolitics)(3)产权和个人权利必须得以很好地界定,以致这些权利被侵犯时,公民们能清清楚楚地知道。(4)国家必须提供尊重这些权利的可信承诺,以保护人们不受公共官员的机会主义以及剥夺行为所侵害。North2005PPviii_iv人类演化变迁的关键在于参与者的意向性……人类演化是由参与者的感知(perceptions)所支配的;选择——决策是在对旨在追求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的目标的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的感知中作出的。因而,经济变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行为人对自身行为结果的感知所型塑的刻意过程。在信念体系和制度框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信念体系体现了人类处境的内在表诠,制度则是人类施加在所处环境之上以达致合意结果的结构。因而,信念体系是内在表诠,制度则是这种内在表诠的外在显现(manifestation)。North.2005.p61-62(先存心智构念mentalconstructs)个人所形成的用来解释周围世界的心智构念部分是从他们的文化遗产中产生的,部分是从他们所面临和必须解决的“局部的”日常问题中所产生,还有一部分是“非局部的”学习结果。“人类的基因特征提供了心智的初始建构(initialarchitecture);心智与文化遗产和个人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型塑了学习。”基因、文化遗产和个人经验,便构成了人类学习的“三个来源”。路径依赖:从过去衍生而来的制度和信念影响目前的选择。按照哈耶克的见解,市场经济是一种不断自我生长和自发扩展的人类合作秩序。在人类历史上,这一合作与扩展秩序常常被一些未知的社会因素和社会机制所制约,致使这一扩展秩序不能自我扩张而占据整个社会,因而历史上的市场经济好像被困在一个与世隔绝的“钟罩”内。因此,“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的市场经济被种种社会因素所阻断和隔膜的社会安排称作“布罗代乐钟罩”。诺思,瓦理斯和温加斯特指出,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曾存在过三种社会秩序:原始社会秩序;有限进入社会秩序;开放进入社会秩序。诺思2005P104秩序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秩序同样也是建立和维系个人自由和产权的各种条件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而我们将个人自由和产权与一致同意的民主的社会联系在一起。不断增进我们对秩序和无序之根源以及从一种秩序向另一种秩序转型的理解,对于理解经济变迁来说是必要的。1.制度与制度变迁绪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或者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一些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制度约束包括两个方面:(1)有时它禁止人们从某种活动;(2)有时则界定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某些人可以被允许从事某种活动。组织包括政治团体(政党、参议院、市议会、行政机构),经济团体(厂商、工会、家庭农场、合作社),社会团体(教堂、俱乐部、体育协会),以及教育团体(学校、大学、职业培训中心)。这是些为达至某些目标并受共同目的约束的个人团队。制度变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是因为制度变迁在边际上是一种列规则,非正式约束,实施的形式及有效性变迁的结果。此外,制度变迁一般是渐近的,而非不连续的。这些都是因这社会中非正式约束嵌入的结果。尽管正式约束可能由于政治或司法决定而在一夜之间发生变化,但嵌入在习俗、传统和行为准则中的非正式约束可能是刻意的政策所难以改变的。制度决定经济绩效,而相对价格变化则是制度变迁的源泉。制度与组织的交互作用决定了制度变迁的方向。制度,与经济理论中那些标准的约束一起,决定了存在于一个社会中的机会。组织是为了利用这些机会而被创造出来的。组织演化又会改变制度。制度变迁路径取决于:(1)由制度和从制度的激励结构中演托出来的组织之间的共生关系而产生的锁入效应;(2)由人类对机会集合变化的感知和反应所组成的回馈过程。锁入效应的产生,是由于制度矩阵有报酬递增的特征,而这个特征是从组织对其所由而生的制度框架以及衍生于制度的网络外部性的依赖中产生的。人们常常不得不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行动,处理那些通过心智构念而得来的信息,因而,他们常常是行进在无效率的路径上。政治和经济市场的交易费用固然催生了无效率产权,但使这产权长期得以驻存的,则是市场参与者在试图理解复杂问题时所采用的不完美的,主观主义的模型。2、合作:理论问题如果说经济体系通过创立相对有效率的制度来获得交易收益,那也只是因为在某些特定环境中,拥有改变制度之谈判力量的人为了达到其私人目的,而生成或演化出了一些具有社会效率的制度结果。行为人的主观模型、制度降低交易费用的有效性,以及制度的可改造性程序及其对偏好和相结价格变化作出反应的能力,决定了这种特定环境。3、制度理论中的行为假定行为人的认识系统能提供关于世界的真实模型来指导他们选择,或者至少,行为人接收到的信息将会使原本发散的模型趋于收敛。人类行为的两个具体方向:(1)动机(2)对环境的辨析(deciphering)在许多情况下,人们不仅有财富最大化的行为,还有利他主义以及自我实施的行为,这些不同动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实际选择的结果。同样,我们发现,人们是通过某些先存的智构念来处理信息,辨别环境的。建立在对现实的主观感知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是决定人类选择的重要因素。制度是为了降低人们互动过种中的不确定性而存在的。不确定性源于人类互动过程中个人所拥有的有关他人行为的信息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