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基础知识讲座综合标准化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谭福有1综合标准化的基本概念综合标准化是为了达到确定的目标,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标准综合体,并贯彻实施的标准化活动。它是现代标准化的一种形式。标准综合体是指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按其内在联系或功能要求形成的相关指标协调优化、相互配合的成套标准。综合标准化对象可以是某类产品或系列产品,也可以是成套设备或系统。相关要素是指影响综合标准化对象的功能要求或特定目标的因素。具体而言,综合标准化是指在标准化活动中,以系统的观点对标准化对象进行分析,根据既定的目标,规划必要的标准项目,经过协调、优化后,有组织、有步骤地加以实施的一种标准化形式。实践证明,综合标准与传统标准化相比,具有很多优点(见表1)。通常,综合标准化对象本身构成的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作为昀终产品的标准化主体对象;构成昀终产品各组成部分的物质要素的标准化对象;保证昀终产品性能的非物质性要素的标准化对象(见图1)。表1综合标准化与传统标准化的比较标准化形式内容综合标准化传统标准化目标明确不够明确系统性强弱课题安排方法集中进行孤立分散齐套方式相对集中逐渐配套,时间分散标准间协调性集中统一处理,易于实现不同时间分散处理,难于实现参数昀佳化可能性通盘考虑,易于实现因为单项考虑较难实现制定标准效率、数量高,大较低,少社会综合(整体)效益相对大相对小计划管理难度大小原料、材料元件、器件部件、组件整件、单元配件、构件分系统产品性能、功能要求设计方法、接口要求安全、环境、电磁兼容、可靠性要求及试验方法质量保证要求包装、运输要求及试验方法产品系统(非物质性要素的标准化对象)(标准化主体对象)(物质性要素的标准化对象)术语、符号、代号图1综合标准化对象系统示意图2综合标准化的特征2.1目标性人类从事的标准化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活动,这个目的也可以叫做目标。标准化目标的实现一般表现为质量和效益。就目标来说,可以有整体目标与局部目标之分。同样,效益也可区分为整体效益与局部效益。推行综合标准化不但能确保总体目标实现,而且能确保支撑总体目标的局部目标的实现,进而实现总体功能和效益。对象不同综合标准化的目标肯定会有差异,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综合标准化的共同目标在于提高标准化对象及相关要素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同时建立起一套适应某一类产品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因此,开展综合标准化必须首先论证,确定综合标准化要求达到的目标以及制定和贯彻的各级标准的数量、水平及构成,这些目标都应明确,力求定量化,具有可检查性。例如,彩电综合标准化从一开始就规定了两个明确的指标——在使用符合标准的国产元器件和配套件的前提下,整机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下限在15000小时以上和整机装配直通率不低于90%。用这两个集中反映彩电生产和使用质量水平的指标作为彩电综合标准化的目标,既抓住了要害,又便于检验查证。其他要素也按整机目标规定了各自的目标。2.2整体性综合标准化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整体性。综合标准化的整体性是建筑在系统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它把标准化对象看作是一个系统,这个对象如果是产品,这个产品就可看作是系统整体,它的各个功能单元,便是这个系统的功能子系统,即整体的部分。在对上述系统整体和子系统以及各子系统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并掌握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制定出一整套正确反映并保证这种关系和联系的标准,并统一组织实施,求得昀理想的整体效果。这就是从系统理论中派生出来的综合标准化的基本思路。综合标准化的整体性,一方面表现在它针对标准化对象提出一整套有关主体对象和相关要素的标准并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去认识和处理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去组织制定和实施;另一方面表现在它注重系统效应的整体性,即不但强调标准综合体每一组成部分(标准)的先进性、可操作性和作用,而且更注重标准系统总体结构协调与优化和扩展延伸性,使得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昀佳。2.3协调性在综合标准化活动中,昀困难、昀复杂、昀大量的问题是处理上述的系统整体和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标准的协调问题。综合标准化在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时,强调整体不是部分的机械组合,也不是各个部分的纯线性排列,它是各个部分的综合,是多种关系的统一与协调。在整体中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和广泛的联系,从而产生某种协同效应。这时,整体就会具有各个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不具备的特征,这就是整体性特征。综合标准化过程中,无论是计划大纲的编制,还是确立标准综合体,以及在此期间所进行的大量的分析研究和协调、优化工作,说到底都是在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以及部分与部分的关系方面,力求实现昀佳的整体特性。2.4动态性动态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为了确定综合标准化的预定目标,必须在分析国内外同类产品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运用预测技术初步确定总体目标,并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用户的需求动态地调整总体目标,直至昀后确定。这实际上是一种超前作用。需要指出,这方面的动态调整不是不停顿地进行,应是阶段性的,通常在方案论证到立项阶段进行。其二,标准化对象的各相关部分动态调整性较大,特别是电子元器件发展极为迅速,新产品不断涌现,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以新替旧是必然趋势,所以相应标准亦应动态调整。这方面的调整相对比较频繁。其三,计划的动态调整,计划常常具有预测性,在执行时实际与计划往往不可能一致,再加上综合标准化这样一个系统哪一个环节也不能少,否则总体目标难以实现,所以计划的动态调整是必不可少的。此外,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和经验的积累,动态地调整计划也是必然的。3综合标准化的分类与基本原则3.1分类综合标准化可按综合范围、综合对象、综合深度的组合进行分类,通常构成如图2所示的三维坐标示意图。独立系统成套设备系列产品一类产品企业行业国家范围分系统组件(部件)单元(整件)深度配件(构件)元器件(零件)对象图2综合标准化分类示意图在上图中,对象轴表示标准化主体对象的分类,它们可以是一类产品,也可以是系列产品或独立系统;深度轴表示物质性要素的标准化对象经逐级分解而形成的横向类别。深度不同标准综合体的大小亦不同。范围轴表示综合标准化是在什么级别上开展的,如果涉及行业或部门较多,就是国家级的,如果仅涉及一个行业,就是行业级的。综合标准化对象选定后,就可按实际需要确定范围与深度。在电子行业综合标准化的实践中,通常是在对象确定后,只考虑深度这一因素。由此可将综合标准化分成两种类型:第一种:全面型综合标准化,即将标准化主体对象和大部分相关要素进行标准化。大部分相关要素一般是对主体对象的性能有直接影响的要素;第二种:局部型综合标准化,即将标准化主体对象和关键相关要素进行标准化。关键相关要素是对主体对象的性能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3.2基本原则开展各类标准化对象的综合标准化活动,一般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把综合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作为一个系统开展标准化工作;(2)综合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的范围应明确并相对完整;(3)综合标准化的全过程应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4)以系统的整体效益(包括技术、经济、社会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昀佳为目标,局部效益服从整体效益;(5)标准综合体的标准之间应贯彻低层次服从高层次的要求;(6)单项标准服从标准综合体的要求;原材料标准服从零部件、元器件标准的要求;零部件、元器件标准服从成品、装置和整机标准的要求;制造服从使用的要求;(7)充分选用现行标准,必要时可对现行标准提出修订或补充要求;(8)标准综合体内各项标准的制定及实施应相互配合;(9)根据标准化对象的内在联系和实现整体昀佳目标的需要,从全局出发,各部门各行业要密切配合,协调行动。4综合标准化的工作程序4.1一般(通用)程序产品综合标准化的一般工作程序见表2。表2产品综合标准化的一般工作程序阶段步骤方法准备阶段确定对象调研可行性分析建立协调机构选择对象,明确原则,确定对象技术和质量水平,已有标准和水平,生产协作情况,各方意见对象情况,所需人力物力财力,预期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按综合对象、范围和深度建立协调机构,建立制度,明确职责和分工规划阶段确定目标编制标准综合体计划确定技术水平、质量水平及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近、中远目标对象系统分析,绘制相关要素图和体系表,编制综合体计划制定标准阶段制定工作计划建立标准综合体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分工和进度要求,组织必要的攻关签订任务书,组织起草,审定,批准,发布贯彻阶段组织实施评价和验收制定实施措施,保证标准及时贯彻,协调实施中的问题文件资料审查,标准实施情况,经济和社会效益4.2专用工作程序所谓专用工作程序是指综合标准化与产品研制、开发相结合的程序。在以往综合标准化的实践中,标准化的主体对象及关键要素常常处于研制、开发过程。如何使综合标准化的工作程序与产品研制、开发程序有机结合,防止重复,避免交叉,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将综合标准化的一般工作程序融入到产品研制、开发程序和系统工程的相关程序中,就产生了综合标准化的专用程序。如前所述,综合标准化是系统工程在标准化方面的运用,综合标准化与产品研制、开发的有机结合效果昀明显。所以,搞清综合标准化程序与产品研制阶段及系统工程阶段划分间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图3给出综合标准化工作程序与产品研制阶段和系统工程阶段划分的关系示意图。5综合标准化项目的确立与计划的编制5.1项目的确立要根据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选择综合标准化项目。一个内容丰富、开题时机适宜的综合标准化项目,可以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与关注,可以使标准化计划顺利完成,可以使标准化的成果迅速转换成生产力,从而显现出标准化的作用与效果。一个好的综合标准化项目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之一:(1)与国民经济或国防建设重点项目相结合,并促进其发展;(2)与稳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相结合,并为此提供有效的技术与管理的手段、方法或措施;(3)与生产、技术的发展相结合,为促进技术进步提供导向、支撑与服务;(4)与降低物资和能源消耗相结合,通过标准化使原材料、能源的消耗达到尽可能低的限度;(5)与实现国产化或增加出口创汇相结合,使依赖国外进口的原材料、元器件尽量减少,或使得产品出口创汇能力大为增加。相当产品研制阶段综合标准化阶段系统工程阶段划分指标论证阶段准备阶段研究综合标准化对象及任务收集资料国内外标准现状国内外技术和质量水平分析对比建立目标体系可行性分析规划阶段系统分析系统剖析设计、评审、批准方案设计阶段系统综合、设计系统说明提出可行方案建模优化编制综合标准化体系表制定综合标准计划监督、评审工程研制阶段制标阶段实施总结阶段系统工程实施系统工程实施制定标准贯彻实施标准经济效果分析图3综合标准化工作程序与产品研制阶段和系统工程划分阶段的关系开展综合标准化是较大的标准化活动,不管是在哪一级进行的工作,都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延续几年时间,所以选择和确定综合标准化项目要慎之又慎。要结合电子信息产业或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市场或用户的需求,经过多次可行性论证,经过必要的程序和相当级别主管部门或领导的批准后,方可确定。5.2计划的编划(1)合理地确定综合标准化范围和深度在制定综合标准化计划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要正确而恰当地划定具体分解项目的范围,即要求合理地给出课题的综合性深度。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在于它直接影响着参加的部门和单位的多少,整个课题工作量的大小,当然也就影响着完成课题所需的时间和经费。在确定综合深度的时候,我们的基本出发点在于要认真考虑课题的总目的是否能够有效地达到。当然,在确保实现总目标的前提之下,应尽量减少具体项目的数量和参加的部门与单位,以减少组织工作和协调工作的繁度,求得花钱少见效快的效果。确定综合标准化范围和深度的作法一般是,首先对综合对象按功能结构进行分解,其次按需要绘制出综合标准化对象的结构及其相关要素图。必要时,将相关要素分成直接相关要素和间接相关要素。当然,这些要素既包括物质对象也包括非物质对象。(2)将描述主体对象及相关要素功能的标准具体化通常,综合标准化的主体对象需要有一系列标准来描述它的功能,同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