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道之行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导读】这篇文档“大道之行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大道之行【第一篇】大道之行也教学实录1教学目标:1、抓住“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2、理解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2、进一步巩固文言文的翻译。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现代社会也有很多人憧憬着“大同”的理想社会。像孙中山、谭嗣同、康有为等人。毛泽东更是提出了与之类似的共产主义的理想,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努力,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儒家经典著作,出自《礼记》的《大道之行也》。二、教学目标:(一)、背诵课文(二)、理解意思(三)、领悟“大同“社会三、初读课文(一)学生初读课文,认识字词。〔选贤与(jǔ)能〕〔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男有分(fèn)〕〔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二)学生自读课文,能够读顺课文(三)教师范读课文,指导朗读a.“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b.“故人不独亲………”“使老有所终……”中的“人”“使”各统领其下两句和四句,其后一顿;c.“货”“力”两字后一顿,表明观点;d.“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e.“是故”承上作结一顿;f.“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g.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四)学生齐读课文。四、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1、根据课下注解翻译课文。2、划出自己不能解释的字词。3、小组讨论解决。4、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课堂解决。5、课堂交流翻译的情况。6、同位交流检查翻译的情况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忠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孩子能顺利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路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自己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重点解释:与,通“举”,选举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分:职分,指职业、职守归:女子出嫁恶:憎恶闭而不兴:杜绝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大同:有和、平的意思五、回答下面的问题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一)学生思考(二)学生讨论(三)课堂交流一、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二、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a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三、全文的总括语六、背诵课文。指导学生根据层次一层一层地背诵。讨论:你认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哪些地方达到了“大同”社会的要求?你理想中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为此,我们还应该作哪些努力?七、布置作业:背诵默写课文背解释并抄写2遍以“人与社会的关系”为话题写一段话。打倒之行也(人教版八年级)(教案)一、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重要的字词和语法;2、正确翻译全文,背诵并默写全文;3、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并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二、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课后能够熟练地背诵;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三、教学难点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桃花源记》中那份安详美丽的社会图景,其实早在战国末年的《礼记》中就有所体现,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我们比较耳熟能详的1篇——《大道之行也》。(二)、文学常识介绍哪位同学来跟我们大家说说你所知道的《礼记》,很好,老师归纳了一下,请大家看投影。(三)、朗读课文,粗知文意1、播放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2、投影提示需重点掌握的字词☆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音jǔ)☆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guān)☆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是故谋闭而不兴(杜绝)3、翻译全文,选择一组轮流翻译句子,老师作适当讲解4、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朗读课文。(1)提问: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明确: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2)全班朗读课文,体会其中内涵。指导明确: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应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的“人”“使老有所终……”中的“使”,这些字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3)教师范读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余学生循声低和。(4)全班再齐读课文。(四)、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下列问题,形成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1.提问:“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学生齐读第1句,速背。)2.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明确:这三句话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2)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学生齐读第二层,按照行文思路,尝试背诵。)4.多媒体显示板书设计,学生依据板书提示,背诵全文。(五)、课堂小结“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学生齐背课文。六、板书设计:七、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课文。2、写一段文字,描述你想像中的未来社会;或者以“我在公元3000年”为题目,写1篇文章,500字以上。八、探究性思维训练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九、资料1.儒家的政治理想对儒学来讲,理想人的培养和和谐家庭的建立毕竟只是为达到最终目的——治国平天下——铺平了道路,要使国泰民安、歌舞升平的景象出现,根本上还需要现实政治的努力。天下统一,政治清明;上下有分,等级有序;尊贤礼士,君仁臣义;君民同乐,轻敛薄赋:这既是儒学家们憧憬、瞻望的理想社会的格局,也是他们终身倡导,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现实政见和主张。2.《礼记》《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19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24、大道之行也课型:讲读执笔:刘纯审核:备课时间:2009-9-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过程与方法1.抓住“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2.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探究创新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学习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2.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一、预习导学1、朗读课文要求——对照注释注音,大声朗读课文,至少读五遍。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矜寡孤独()男有分()修睦()恶()3、通假字。选贤与能:“”通“”。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通“”。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⑵废疾者(废疾:)⑶女有归(归:)⑷谋闭而不兴(兴:)⑸盗窃乱贼而不作(作:)⑹故外户而不闭(闭:)⑺大同(同:)(8)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子:)5、找出文中的成语:。二、课堂学习(一)、导入(二)、自主学习展示及交流(三)熟读成诵,积累理解。1、读一读: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②学生仿读并注意文中停顿,如:a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b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c“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d“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e末句是全文结论,要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③学生朗读并试着背诵。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3、理一理:全文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4、议一议: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3、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4、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几个名人的事例。三、体验反思,互动质疑:四、拓展练习(可作为作业)。1.按要求仿写下列句子。⑴仿照例句,任选一种事物,用“事物+否定+想象”的格式写一个句子。例句: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仿句:⑵不增删、不更改下面一句话的任何一个字,写出意思不同的另一句话。原句:他像落地的枯叶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