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介绍介绍内容安全标准化的提出实施安全标准化的意义安全标准化规范简介一、安全标准化的提出自八十年代以来,煤炭、冶金、有色、建材、黄金等部门,他们为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行业内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安全标准化的提出2004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起草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征求意见稿)。2005年,修订,形成《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2005年12月16日由总局正式发布实施。一、安全标准化的提出安全标准化:企业具有健全、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各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二、企业实施安全标准化的意义国家的要求;企业发展的需要;社会责任。三、安全标准化规范简介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标准的构成1、《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2、附件1:《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3、附件2:《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评价标准》《规范》的结构1.目的2.范围3.术语(9个)4.管理要素(10个A级要素,51个B级要素)(一)目的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规范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安全生产活动,提升其整体安全水平,实现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规范。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管理是采用系统化的理念实现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全国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与储存活动的从业单位。(三)术语化学品是指各种化学元素、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包括天然的或者人造的。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三)术语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本规范所称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是指依法设立且取得相关行政许可证的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活动的企业或者其分公司、子公司所属的独立核算成本的单位。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三)术语安全标准化企业具有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各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达到和保持规定的标准。关键装置包括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易腐蚀、高温、高压、真空、深冷、临氢、烃氧化等条件下进行工艺操作的生产装置。(三)术语重点部位(1)制造、储存、销售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化学品场所,以及可能形成爆炸、火灾场所的罐区、装卸台(站)、油库、仓库等;(2)对关键装置安全生产起关键作用的公用工程系统等。(三)术语资源是指实施安全标准化所需的人力、财力、设施、技术和方法等。相关方关注企业安全行为或受其安全行为影响的个人或团体。(四)管理要素本规范由10个A级要素和51个B级要素组成。采用P(计划)、D(实施)、C(检查)、A(改进)动态循环的管理模式,实现企业自主管理、政府部门监督的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持续改进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持续改进安全生产方针•负责人与责任•风险管理•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培训教育•生产设施•作业安全•产品安全与危害告知•职业危害•事故与应急检查与绩效考核PLANDOCHECKACTION安全标准化运行模式A级要素B级要素A级要素B级要素4.1负责人与责任4.1.1负责人4.3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4.3.1法律法规4.1.2方针目标4.3.2符合性评价4.1.3机构设置4.3.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4.1.4职责4.3.4安全操作规程4.1.5安全生产投入4.3.5修订4.2风险管理4.2.1范围与评价方法4.4培训教育4.4.1管理人员培训教育4.2.2风险评价4.4.2从业人员培训教育4.2.3控制措施4.4.3新从业人员培训教育4.2.4风险控制4.4.4其他人员培训教育4.2.5风险信息更新4.4.5日常安全教育4.2.6重大危险源4.4.6培训教育管理A级要素B级要素A级要素B级要素4.5生产设施4.5.1生产设施建设4.7产品安全与危害告知4.7.1化学品档案4.5.2生产设施管理4.7.2化学品分类4.5.3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4.7.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4.5.4检维修4.7.4化学事故应急咨询服务电话4.5.5拆除和报废4.7.5危险化学品登记4.6作业安全4.6.1作业证4.7.6危害告知4.6.2警示标志4.8职业危害4.8.1职业危害申报4.6.3直接作业环节4.8.2作用场所管理4.6.4承包商与供应商4.8.3劳动防护用品4.6.5变更A级要素B级要素4.9事故与应急4.9.1事故报告4.9.2抢险与救护4.9.3事故调查和处理4.9.4应急指挥系统4.9.5应急救援器材4.9.6应急救援预案与演练4.10检查与绩效考核4.10.1安全检查4.10.2安全检查形式与内容4.10.3隐患整改4.10.4绩效考核(4.1)负责人与责任4.1.1负责人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应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和基层安全生产责任制,作出明确的、公开的、文件化的安全承诺,并确保安全承诺转变为必需的资源支持。企业应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推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原则,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各级管理人员应带头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从业人员负有履行正确的安全生产义务。(4.1)负责人与责任实施安全标准化的先决条件1、高层领导、单位各级领导要高度承诺、支持、参与·书面承诺(形成文件)·提供资源支持(人力、物力、财力、技术、时间)·参加安全标准化工作会议,发布支持信息等·参与者安全标准化监督、检查、考核、事故(事件)调查等·鼓励、奖励积极的安全行为2、全员参与;加强宣传、教育与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技能·全员参与风险识别、评价,消除隐患及不安全行为(4.1)负责人与责任4.1.2方针目标企业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主要负责人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组织制定文件化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应满足:(1)形成文件,并得到本单位所有从业人员的贯彻和实施;(2)符合或严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3)与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相适应;(4)与企业的其他方针和目标具有同等的重要性;(5)公众易于获得;(6)目标与方针相符。如可行,目标应予以量化。(4.1)负责人与责任企业应签订各级组织的安全目标责任书,确定年度安全工作目标,并予以考核。各级组织应制定安全工作规划或计划,以保证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的有效完成。单位应制订中长期目标和年度目标。在制订年度目标安全目标时,应做到:·具体的·可测量的·可实现的·合理的与适当的·可验证的、有时限的(4.1)负责人与责任制订目标要考虑的因素方针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目标风险计划规模技术水平财力运行情况经营要求相关方观点持续改进(4.1)负责人与责任4.1.3机构设置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或领导小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并满足:(1)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2)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4.1)负责人与责任4.1.4职责企业应明确以下人员的安全职责:(1)主要负责人或个人经营的投资人;(2)经理(厂长、总裁等)、副经理(副厂长、副总裁等);(3)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总机械师、总动力师及各副总;(4)各级管理人员;(5)各级专(兼)职安全员、安全工程师及技术人员;(6)从业人员。(4.1)负责人与责任企业应明确以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职能部门的安全职责:(1)决策机构;(2)安委会或领导小组;(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4)机械、动力、设备部门;(5)生产、技术、计划、调度、质量、计量部门;(6)消防、保卫部门;(7)职业卫生、环保部门;(4.1)负责人与责任(8)供销、运输部门;(9)基建(工程)部门;(10)劳动人事、教育部门;(11)财务部门;(12)工会部门;(13)科研、设计、规划部门;(14)行政、后勤部门;(15)其他有关部门。企业应明确各生产基层单位的安全职责。(4.1)负责人与责任企业应建立安全责任考核制度,对各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及从业人员安全职责的履行情况及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现情况进行定期考核,予以奖惩。企业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中可参考“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规定”“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规定”节选第14条班组长1、组织职工学习、贯彻执行厂和车间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及要求。2、组织班组级安全教育和安全活动。3、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班前讲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总结安全。4、检查岗位工艺指标及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做好设备和安全设施的巡回检查及维护保养,并认真做好记录。5、严格劳动纪律,不违章指挥,有权制止一切违章作业,监督检查本辖区内的各种作业,维护正常生产秩序。6、负责本岗位防护器具、安全装置和消防器材的日常管理,使之完整好用。7、发现隐患要及时解决,并做好记录。不能解决的要上报领导,同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发生事故要立即组织抢救并保护现场,及时报告。(4.1)负责人与责任4.1.5安全生产投入企业应依据国家、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建立安全投入保障制度,确定安全费用提取标准,自行提取,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并建立安全费用台帐。企业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应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而导致的后果负责。依法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包括:(1)安全培训教育所需费用;(2)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及保健品的经费;(4.1)负责人与责任(3)安全设施,如:安全联锁、报警、安全通讯、监测、防触电、防噪声和粉尘、防灼伤冲淋、员工洗浴和休息、应急救援等设施的投入和维护保养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的资金投入;(4)保证重大隐患治理所需费用;(5)安全风险抵押金;(6)安全检查工作所需费用;(7)保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及其他有关经费投入;(8)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所需的费用;(9)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用等。企业应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4.1)负责人与责任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明确安全费用的提取标准,专门用于安全生产,不得挪作他用。国务院曾于1979年规定“企业每年在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费用中提取10%~20%用于改善劳动条件”。93年新的财务制度规定“企业在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中发生的劳动安全措施有关费用,直接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和劳动保护费用直接计入制造费用”。从而使安全费用不受任何比例限制。审查改善检查纠正危险识别风险评价可容许危险?改善计划或管理控制维持管理风险管理机制否是持续改进4.2.1范围与评价方法4.2.2风险评价4.2.3控制措施4.2.4风险控制4.2.5风险信息更新4.2.6重大危险源4.2风险管理4.2风险管理4.2.1范围与评价方法企业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应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或指导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1)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