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文““教学评”一体化下的学案导学教学实践”有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读论文““教学评”一体化下的学案导学教学实践”有感化学学案的编写理应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学生只有持续质疑、持续解决问题,学习积极性才能真正被调动起来。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为积极响应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本学期我们开始在化学课堂上使用导学案。刚开始使用的时候,我们感到很焦虑,其原因有二,一是感觉导学案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二是感觉导学案和我们手上现有教辅资料的作用重复了。正当我们感觉困难时,我在《化学教学》xx年10期中读到了xx初级中学xx老师、xx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xx教授共同撰写的论文《“教学评”一体化下的学案导学教学实践——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为例》。在细细阅读这篇文章后,我对学案导学有了新的认识。xx老师将学案的作用形容为“引导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更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路径。”学案是教师在准备教案的同时,根据本节课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化学认知规律,设计编写供教学之用的导学材料。而学案导学是教学的一种手段,以学案为载体,将传统的、封闭型的教学转化为“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比如“水的组成”是初中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首次对某一物质组成进行探究的课题,这一课题包含的事实性知识、学科观念、方法和价值十分丰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更重视事实性知识,认为学生只要记住氢气的燃烧现象、水的电解现象,并记住“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这一结论就可以了,而且评价也是围绕着学生能不能复述实验现象和结论展开。但这样的教学忽略了该课题对发展学生的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等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为此,xx老师通过学案,将学与评的任务贯穿在整节课的情境中,教师在此中起到引导和指导学生完成学案任务的作用,并通过学案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目标达成度,从而将“教学评”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而开展。由此,我从xx老师的教学实践得到了几点启示,对我在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学案指引了方向。一、重视学案的导学作用教师依据教材和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教师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并且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明确思维导向,并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教师通过展示目标、点拨归纳、训练反馈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交流展示,进而逐步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学案?如何将教的内容变为指导学生学的内容?显然这就使得学案的设计成为关键。在学案的设计上为了方便学生的使用和保存,我们按课时内容设置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疑点、阅读并思考、学习活动、梯度导学导练、知识拓展(即针对练习)、课堂检测等内容。这样可使学生思路清晰,便于掌握知识,还节省了学生记录课堂笔记的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增大了课堂的思维容量。另外,在设计学案之前,教师必须清楚知道每一课题的学习目标有哪些,因为清晰的目标能为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提供一个导航、一个路标,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该学什么内容,掌握什么内容。二、重视学案的导思作用化学学案的编写理应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学生只有持续质疑、持续解决问题,学习积极性才能真正被调动起来。在每个学案中,都要引出相应的问题。一类是以问题形式激活对相关旧知识的回忆。比方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就应回忆学过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就应回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这样让学生知道已学过的哪些旧知与新知相关,为获得新知做好准备。另一类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比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创设学生知道但不熟悉的情境——“设计冬奥会火炬”,从而引导学生从金属的化学性质视角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金属来制作冬奥会火炬,并在学案上设计相应的问题链,带领学生一步步地认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的核心知识。三、重视学案的导练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思考,还要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评价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比如xx老师设计了3个课前测试题目,评价学生对氧气的检验、物质分类等知识原型的掌握情况,课中设计了多个填空题、推理题评价学生对氢气燃烧、水的电解、水的组成构成等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学生学习能力、基础和理解有所差异,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在层次、深度、广度方面提供不同的需求,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教师要及时跟踪学案的完成情况,对没有完成训练题的同学,督促其完成。发现学生未掌握的知识,做好记录,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反思,比如通过学生的课堂反馈,导学案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如何改?有多少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为何有的学生没有掌握?学生哪些知识掌握得好,哪些掌握得不好?本节课成功地方是什么,如何借鉴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下节课如何处理这节课遗留的化学问题?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