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编程规范培训实例与练习(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软件编程规范培训实例与练习问题分类1逻辑类问题(A类)-指设计、编码中出现的计算正确性和一致性、程序逻辑控制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在系统中起关键作用,将导致软件死机、功能正常实现等严重问题;接口类问题(B类)-指设计、编码中出现的函数和环境、其他函数、全局/局部变量或数据变量之间的数据/控制传输不匹配的问题,在系统中起重要作用,将导致模块间配合失效等严重问题;维护类问题(C类)-指设计、编码中出现的对软件系统的维护方便程度造成影响的问题,在系统中不起关键作用,但对系统后期维护造成不便或导致维护费用上升;可测试性问题(D类)-指设计、编码中因考虑不周而导致后期系统可测试性差的问题。处罚办法问题发生率:P=D/SD=DA+0.5DB+0.25DC其中:P-问题发生率D-1个季度内错误总数DA-1个季度内A类错误总数DB-1个季度内B类错误总数DC-1个季度内C类错误总数S-1个季度内收到问题报告单总数1)当D≥3时,如果P≥3%,将进行警告处理,并予以公告;2)当D≥5时,如果P≥5%,将进行罚款处理,并予以公告。目录一、逻辑类代码问题第5页1、变量/指针在使用前就必须初始化第5页【案例1.1.1】第5页2、防止指针/数组操作越界第5页【案例1.2.1】第5页【案例1.2.2】第6页【案例1.2.3】第7页【案例1.2.4】第8页3、避免指针的非法引用第9页【案例1.3.1】第9页4、变量类型定义错误第10页【案例1.4.1】第10页5、正确使用逻辑与&&、屏蔽&操作符第17页【案例1.5.1】第17页6、注意数据类型的匹配第18页【案例1.6.1】第18页【案例1.6.2】第18页7、用于控制条件转移的表达式及取值范围是否书写正确第20页【案例1.7.1】第20页【案例1.7.2】第21页【案例1.7.3】第22页8、条件分支处理是否有遗漏第24页【案例1.8.1】第24页9、引用已释放的资源第26页【案例1.9.1】第26页10、分配资源是否已正确释放第28页【案例1.10.1】第28页【案例1.10.2】第29页【案例1.10.3】第30页【案例1.10.4】第32页【案例1.10.5】第33页【案例1.10.6】第35页【案例1.10.7】第38页11、防止资源的重复释放第39页【案例1.11.1】第39页12、公共资源的互斥性和竞用性第40页【案例1.12.1】第40页【案例1.12.2】第40页二、接口类代码问题第43页1、对函数参数进行有效性检查第43页【案例2.1.1】第43页【案例2.1.2】第43页【案例2.1.3】第44页【案例2.1.4】第46页【案例2.1.5】第47页【案例2.1.6】第48页2、注意多出口函数的处理第49页【案例2.2.1】第49页三、维护类代码问题第51页1、统一枚举类型的使用第51页【案例3.1.1】第51页2、注释量至少占代码总量的20%第51页【案例3.2.1】对XXX产品BAM某版本部分代码注释量的统计第51页四、产品兼容性问题第52页1、系统配置、命令方式第52页【案例4.1.1】第52页【案例4.1.2】第53页2、设备对接第54页【案例4.2.1】第54页3、其他第55页【案例4.3.1】第55页五、版本控制问题第58页1、新老代码中同一全局变量不一致第58页【案例5.1.1】第58页六、可测试性代码问题第59页1、调试信息/打印信息的正确性第59页【案例6.1.1】第59页一、逻辑类代码问题1、变量/指针在使用前就必须初始化【案例1.1.1】C语言中最大的特色就是指针。指针的使用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和灵活性,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危险性。在XXX的代码中有如下一端对指针的灵活使用:......_UC*puc_card_config_tab;......Get_Config_Table(AMP_CPM_CARD_CONFIG_TABLE,&ul_card_config_num,&puc_card_config_tab,use_which_data_area);......b_middle_data_ok=generate_trans_middle_data_from_original_data(puc_card_config_tab,Ul_card_config_num).......其中红色部分巧妙的利用指向指针的指针为指针puc_card_config_tab赋值,而在兰色部分使用该指针。但在Get_Config_Table函数中有可能失败返回而不给该指针赋值。因此,以后使用的可能是一个非法指针。指针的使用是非常灵活的,同时也存在危险性,必须小心使用。指针使用的危险性举世共知。在新的编程思想中,指针基本上被禁止使用(JAVA中就是这样),至少也是被限制使用。而在我们交换机的程序中大量使用指针,并且有增无减。2、防止指针/数组操作越界【案例1.2.1】在香港项目测试中,发现ISDN话机拨新业务号码时,若一位一位的拨至18位,不会有问题。但若先拨完号码再成组发送,会导致MPU死机。处理过程:查错过程很简单,按呼叫处理的过程检查代码,发现某一处的判断有误,本应为小于18的判断,写成了小于等于18。结论:代码编写有误。思考与启示:1、极限测试必须注意,测试前应对某项设计的极限做好充分测试规划。2、测试极限时还要注意多种业务接入点,本例为ISDN。对于交换机来说,任何一种业务都要分别在模拟话机、ISDN话机、V5话机、多种形式的话务台上做测试。对于中继的业务,则要充分考虑各种信令:TUP、ISUP、PRA、NO1、V5等等。【案例1.2.2】对某交换类进行计费测试,字冠011对应1号路由、1号子路由,有4个中继群11,12,13,14(都属于1#模块),前后两个群分别构成自环。其中11,13群向为出中继,12,14群向为入中继,对这四个群分别进行计费设置,对出入中继都计费。电话60640001拨打01160010001两次,使四个群都有机会被计费,取话单后浏览话单发现对11群计费计次表话单出中继群号不正确,其它群的计次表中出中继群号正常。处理过程:与开发人员在测试组环境多次重复以上步骤,发现11群的计次表话单有时正常,有时其出中继群号就为一个随机值,发生异常的频率比较高。为什么其它群的话单正常,唯独11群不正常呢?11群是四个群中最小的群,其中继计次表位于缓冲区的首位,打完电话后查询内存发现出中继群号在内存中是正确的,取完话单后再查就不正确了。结论:话单池的一个备份指针Pool_head_1和中继计次表的头指针重合,影响到第一个中继计次表的计费。思考与启示:随机值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指针问题,两块内存缓冲区的交界处比较容易出现问题,在编程时是应该注意的地方。【案例1.2.3】【正文】在接入网产品A测试中,在内存数据库正常的情况下的各种数据库方面的操作都是正常的。为了进行数据库异常测试,于是将数据库内容人为地破坏了。发现在对数据库进行比较操作时,出现程序跑死了现象。经过跟踪调试发现问题出现在如下一段代码中:1for(i=0;ipSysHead-dbf_count;i++)2{3pDBFat=(_NM_DBFAT_STRUC*)(NVDB_BASE+DBFAT_OFFSET+i*DBFAT_LEN);4if(fat_check(pDBFat)!=0)5{6pSysHead-system_flag=0;7head_sum();8continue;9}10if(strlen(dbf-dbf_name)!=0&&strncmp(dbf-dbf_name,pDBFat-dbf_name,strlen(dbf-dbf_name))==0)11{12dbf_ptr1=(_UC*)pDBFat-dbf_head;13filesize=pDBFat-dbf_fsize;14break;15}16}在测试时发现程序死在循环之中,得到的错误记录是BusError(总线出错),由此可以说明出现了内存操作异常。经过跟踪变量值发现循环变量i的阀值pSysHead-dbf_count的数值为0xFFFFFFFF,该值是从被破坏的内存数据库中获取的,正常情况下该值小于127。而pDBFat是数据库的起始地址,如果pSysHead-dbf_count值异常过大,将导致pDBFat值超过最大内存地址值,随后进行的内存操作将导致内存操作越界错误,因而在测试过程中数据库破坏后就出现了主机死机的现象。上面的问题解决起来很容易,只需在第一行代码中增加一个判断条件即可,如下:for(i=0;ipSysHead-dbf_coun&&iMAX_DB_NUM;i++)//MAX_DB_NUM=127这样就保证了循环变量i的值在正常范围内,从而避免了对指针pDBFat进行内存越界的操作。从上面的测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此严重的问题,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错误引起的。实际上,系统的不稳定往往是由这些看似很简单的小错误导致的。这个问题给我们教训的是:在直接对内存地址进行操作时,一定要保证其值的合法性,否则容易引起内存操作越界,给系统的稳定性带来潜在的威胁。【案例1.2.4】近日在CDB并行测试中发现一个问题:我们需要的小区负荷话统结果总是为零,开始还以为小区负荷太小,于是加大短消息下发数量,但还为零,于是在程序中加入测试代码,把收到的数据在BAM上打印出来,结果打印出来的数据正常,不可能为零,仔细查看相关代码,问题只可能在指针移位上有问题,果然在函数中发现一处比较隐蔽的错误。/*功能:一个BM模块内所有小区CDB侧广播消息忙闲情况*//*************************************************************/voidCell_CBCH_Load_Static(structMsgCBFAR*pMsg){。。。memcpy((_UC*)&tmp_msg,pMsg,sizeof(tmp_msg));pMsg=pMsg+sizeof(tmp_msg);//sizeof(tmp_msg)=10;本意是想移动10个字节,可是实际上指针移动了10*sizeof(structMsgCB)个字节;CellNum=tmp_msg.usCellNum;。。。}1所以结构指针传入函数后,如要进行指针移动操作,最好先将其转化为_UC型再说。总之指针操作要小心为上。3、避免指针的非法引用【案例1.3.1】【正文】在一次测试中,并没有记得做了什么操作,发现HONET系统的主机复位了,之后,系统又工作正常了。由于没有打开后台的跟踪窗口,当时查了半天没有眉目。过了半天,现象又出现了,而且这次是主机在反复复位,系统根本无法正常工作了。我凭记忆,判断应该是与当时正在测试的DSL板的端口配置有关。于是将板上所有端口配置为普通2B+D端口,重新加载在主机数据,现象消失。于是初步定位为主机在DSL端口处理过程中有重大错误。我在新的数据上努力恢复原出问题的现象,却一直没有重现,于是恢复原数据,加载后立即重现。并注意到,当DSL端口激活时,主机复位。仔细比较两种数据的差别,发现出现主机复位问题的数据中DSL板配置了MNT/MLT端口,但是没有做DSL端口之间的半永久数据。于是在程序中不断加打印语句,通过后台的DBWIN调试程序跟踪,最后终于定位为:每当执行到portdsl.c的DeviceDslMsgProc()函数中处理U口透传的if(SPC_STATE_OK==pSpcCB-bySpcState)语句时,主机复位。但是该语句似乎并无不妥。再分析整个函数,pSpcCB在函数前部分已经被赋值,pSpcCB=SpcCB+(PortTable+index)-spcNo;但由于得到index后,没有任何判断,导致若MNT/MLT端口没有做半永久,端口激活后,执行此部分函数,(PortTable+index)-spcNo有可能为NULL_WORD,于是,运算后,pSpcCB可能为非法值。此时主机在取进

1 / 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