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市政府这次全市民政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XXX精神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可以说,民政即民生、民政亦民心,是上为党委政府分忧、下为群众百姓解愁的重要工作。前不久,市委市政府决定由我分管民政工作,我感到十分荣幸。今后,我将与同志们一道携手同行、并肩战斗,以问题导向攻坚克难、奋发进取,共同推动全市民政事业阔步前行。刚才,**局长全面总结去年工作并具体部署今年工作任务,*家单位作了交流发言,*家单位提供了书面交流材料,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提高民政工作科学性精准性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和基本社会服务“三基”工作,有力应对疫情舆情的严峻形势和叠加交织的风险挑战,民政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一是谋大事、促发展彰显新作为。从政府层面制定出台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推动养老事业发展等一批影响深远的政策文件,形成民政高质量发展体系。统筹推进疫情和发展,圆满实现服务机构封闭管理期“零感染”和乙类乙管下“低破防”目标。二是抓实事、强保障取得新成效。系统性推出一批“老幼病残困”保障政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连增”,全年发放各类救助保障资金**亿元,超额完成适老化改造、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省级示范性未成年人保护站和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点等**项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三是盯要事、求创新收获新成果。紧扣“一老一小”热点发力、难点突破,农村敬老院“****”改革模式享誉全省乃至全国养老服务圈,我市获得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全省率先以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形式,出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制度性政策;一次告知、诚信申请、先办后核、失信惩戒的“信用+救助”模式获得国家、省民政部门创新实践案例。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展示了全市民政人勇挑重担、能扛重责、敢拼敢干的精神风貌。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追求相比,全市民政工作还有一定差距,还有不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基本民生保障力度有欠缺。虽然我市已初步形成了“8+1”社会救助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一些漏底的风险依然需要“时时放在心上”。第一,重点人头跟踪管理问题。主要是*类人群,一是“一户多人”、“一户多残”或“一户多孩”的;二是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中失能半失能或患重病的;三是高龄经济困难或空巢独居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四是困境儿童由高龄老人或残疾、重病人员监护照料的。虽然这些困难对象已纳入保障,但依然容易因为关注不及时或者关注力麻木,发生破防现象。第二,救助帮扶机制运行问题。近年来,市县两级均建立了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但从“三大”专项行动反映的问题来看,不同救助之间转介不及时、摆渡不顺畅以及基层“一窗办理”形式落空的情况依然存在。第三,救助载体和资金使用问题。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乡村振兴、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和专业性还不够高,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不少存在投资较大但收效甚微、项目空泛效果不实等问题,特殊困难群体的保障资金使用还存在个别漏洞。(二)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有落差。基层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从现实一些情况来看,有些问题值得重视:第一,基础阵地建设不齐。还有个别社区服务中心用房难以落地,镇(街)社会工作站作用发挥不够,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点数量偏少,等级社会组织覆盖率普遍偏低,社区社会组织存在“量”多而“质”不优的问题。第二,社工慈善服务不优。具体到风险隐患的末梢治理依然存在抓手不够、抓手不实的问题,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参与质量有待提升;服务中心功能室“只见牌子不见人”的现象突出;慈善社工活力不高。(三)基本社会服务能力有短板。全市涉及“老幼病残困”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还不高,部分地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还未达标;儿童关爱服务有缺项,还有部分地区未完成建设独立的未成年人保护机构,缺乏对社会散居孤儿、父母监护缺失、父母无力履行监护职责等特殊困难儿童进行临时监护、照料和安置的专门机构;殡葬领域突出问题较多;民政事业发展存在不平衡,有的地方和条线抓得有声有色,有的却寂寂无声,有的积极推动,有的畏手畏脚;不同地区、不同业务有的工作跑在前面,甚至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有的工作落在后面,虽然差距不大,但要尽快迎头赶上。这些问题的成因,固然有外部环境和历史客观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一些地区和部门对待民政工作和民生问题,思想上重视不够、责任和压力传导不到位,工作上底数不清、政策机制执行不到位,作风上不严不实、敢为敢干的状态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各地各相关部门务必认真检视对照,坚持问题导向,下大力气予以改进和解决。二、认清形势、振奋精神,担当履行安民稳政的新使命党的XXX吹响了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全市民政工作站在“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新起点上,要认真把握形势、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不断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一)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扎实推动党的XXX精神在民政领域凝心聚魂落地生根。要牢牢把握“两个确立”在贯彻落实党的XXX精神中的引领地位,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论述的理解和领悟。要进一步从“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让人民幸福是“国之大者”,“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等重要论述中把握民政工作的政治性,全心全意服务好占全市人口近**、多达**万的民政服务对象;要进一步从做好民政工作要“怀着大爱之心、爱民之心”、对困难群众“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等重要论述中把握民政工作的人民性,兜紧兜实**万纳保对象和**类重点风险人群;要进一步从民政工作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具有“三聚焦”和“三基”职能等重要论述中把握民政工作的定位、职责和工作重点,不断提高履职本领,服务中心大局;要进一步从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民政部门要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改革创新”等重要论述中把握民政工作的引领保障和发展动力,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守正创新,巩固拓展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二)深刻领悟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充分发挥民政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的职责作用。党的XXX报告涵盖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权益保障、残疾人保障、慈善事业、基层民主、社区治理、社会组织管理、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事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高质量、高品质、高效能、高水平城市发展定位,出台的重大文件和项目均有涉及民政的重大安排部署。民政工作要提高站位、提升格局、开阔视野,深入思考在重大战略部署和决策定位中的民政所能、民政所长、民政所为,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和突破口。比如,围绕促进共同富裕,如何防止“自给不足”和“他给不够”导致的问题地带;围绕市域治理现代化,如何打破“行政有效”但可能“治理弱效”甚至“无效”的底板结;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如何挖掘“夕阳红”中的“银发经济”;围绕乡村振兴,如何破除婚姻丧俗陈规陋习,发挥社会组织助力作用;围绕民政现代化建设,如何把握好利用好“工具的变革”和“变革的工具”,等等。这些都需要予以认真研究、认真思考,从中找对策、想办法,抓紧抓实。(三)深刻领悟“四敢”精神内涵实质,紧紧扭住民政工作关键高质量服务**城市建设大局。精神决定作风,作风决定作为。精神决定作风,作风决定作为,作为决定地位。当前,民政工作已经形成三个转变:一是由承担民生保障、救助救济等任务向全面兜底、保稳定促发展转变;二是由传统型、封闭型向智能型、开放型转变;三是由粗放式、碎片化向精准化、系统化转变。这“三个转变”,对推进民政改革创新,深度整合系统内外部资源,建立政府、市场、社会高效协同的新型民政工作机制形成倒逼、带来机遇。比如:随着上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生育高峰期内出生的人口陆续步入老年行列,养老服务需求将集中爆发性增长,农村情况尤甚,如果没有提前布局、年年推进,我市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全市各级民政部门要大力发扬“四敢”精神,在把握好“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当前必须”与“长远必要”的平衡中,更好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要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以专注的情怀、专业的能力和专项的服务,真正将“为”的担当、“闯”的劲头、“干”的作风和“创”的激情汇聚为推进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三、锚定目标、突破进取,奋力开创民政事业新局面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X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民政各项工作意义重大、至关重要。全市民政工作怎么干、干什么,在省市民政工作要点和**的部署中已经有所体现。各地要坚持开好局、干在先、紧在前,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政的事”,不断创造经得起人民、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业绩。这里我重点强调4个方面工作。(一)用心用情用力,坚决守住民生保障最后一道安全网。基本民生保障体现的是人民生活的底线水平,反映的是城市的温度和良心,影响着共同富裕的进度和质量。要加快构建“大救助”格局,健全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全心全意保障好、服务好特殊困难群体。一要提高主动救助感知度。要坚决克服主动发现工作中“有机制、不落实”的情况,加强“大数据+铁脚板+网格化+协理员”在社会救助领域的运用,加大“上门入户”排查、“村头巷尾”公示和“两微一端”信息推送力度,确保做到主动发现、及时报告、快速响应并及时救助。要铺开用好进一步探索实行社会救助“在线在手机端办理”“上门办理”等模式,真正把“政策找人”做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中。二要提高精准救助可及性。要尽快开发建设信息互通、集成一体的特殊困难群体综合救助帮扶平台,运用智慧手段,高效做好动态见底、跟踪管理工作。要用好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和动态监测机制,在线实时监测预警,及时发现救助对象,推动应享尽享。要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形成“资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满足不同救助需求。三要提高帮扶救助获得感。在落实各类民生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的同时,要加强政策探索和供给,及时将低收入群体、支出型困难群体纳入保障范围,加快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的政策措施,形成救助梯次。要精准研判困难群众处境,及时启动价格补贴、一次性补助、纾困补贴等临界政策。要积极发挥慈善资源第三次分配作用,更大范围汇聚社会救助资源,推动各方救助主体优势互补、有效衔接。(二)坚持重点重抓,深入打好“一老一小”幸福保卫战。一老一小”事业攸关全市**万老年人、**万未成年人的生活福祉。当前,我市老龄化比重已达**%,在老龄化与低生育率、少子化并行的情况下,做好儿童工作,同样直接关系积极人口政策的实施。围绕养老服务:要以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重点联系城市为“龙头”,不断优化供给、提升品质,扎实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一要做实基本养老服务。顺应“原居享老”意愿,完善政府供养扶助各项政策,强化家庭养老支持,推行“时间银行”“喘息服务”,推广综合照护模式,推进应养尽养、愿住尽住。要因地制宜“菜单化”制定基本养老服务目录,丰富养老服务项目,在年度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覆盖率达不少于*%的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要提升城乡各级养老站点运营服务能力,有序推进适老化改造、家庭照护床位和普惠床位达标建设,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专业化服务需求。二要做优养老服务格局。着眼于居家、社区和机构协调发展,要通过走连锁运营、品牌服务之路,夯实居家养老基础地位,畅通社区养老“毛细血管”,强化机构养老功能支撑,形成优质服务供给体系,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建成率和社区养老区域化、专业化、品牌化连锁运营率全部要达到**%。要加快整合医疗、养老、康复等资源,增加多层次精准化融合式的医养康养服务供给。要优先发展农村养老,实施特困供养设施及农村养老服务双提升工程,年度建成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不少于**个。要稳定行业发展预期,积极探索养老机构新一轮“补砖头”“补床头”“补人头”政策措施,缓解疫情影响。三要做强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