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背景下玉米栽培增产技术应用现代农业信息化的仪器能够将作物育种数据更全面地展示出来供种植者进行选择。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xx市位于xx省中西部,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当地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漫长。年平均气温4.5℃左右,年平均日照2900h左右,无霜期135~140d。年降水量在400~500mm之间,通常集中在7、8月份。依据相关资料显示,截止2022年4月,xx市玉米播种面积为269.97万亩。在xx地区传统玉米种植过程中,常常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维护其正常生长,综合收益水平被降低。而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升了玉米种植的效益性,减少在种植过程中人力资源的投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种植。1利用卫星监测技术深松整地现代卫星定位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增强在玉米种植前土壤深松整地面积检查的精准性。通常来说,玉米播种前的土壤整地深度应当保持在25cm左右,在此深度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促进玉米扎根的效果。而传统的种植户在进行深松土壤时期常常会出现深松的效果不符合标准化,田间的杂物清理不足,滞留大量的细菌,从而影响玉米的生长产量。而采取卫星定位、无线通讯设备、深松机械状态监测传感技术,可以有效地保障深松机械作业过程、面积、深度等参数进行精准的监测记录,结合传回的深松作业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全面了解深松整地的标准,有效保障玉米正常播种生长发育基础。2人工智能选种设备现代农业信息化的仪器能够将作物育种数据更全面地展示出来供种植者进行选择。其中所包含的育种数据并不是简单的玉米品种的田间形状调查结果,同时还包含了对于该品种所需要种植的土壤肥力、种植区域的生态环境需求、水分需求等,同时对于不同的动态环境影响生产效益的内容为依据,进而选择更适宜的优良品种。同时,种子的智能化处理方式可以依据当地的基础条件,进行智能预测天气的情况,从而选择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晾晒杀菌处理。在完成杀菌处理工作后,可以将其依据适当的药剂配比实施全智能化的精准拌种操作。玉米种子的播种时间可以依据xx市的气候条件进行选择,通过地表温湿度的实时监测预测数据,进行管理播种时间,一般在当地的地表温度持续稳定在12℃左右即可开始进行播种。3玉米种植密度智能化控制玉米播种时期,可以结合计算机视觉扫描系统进行检测适宜的播种密度。由于不同的品种所需要的播种密度有些许的差距,以往需要种植户自行判断。而智能化播种系统,可以将玉米品种信息输入到系统之中,由其自主进行控制播种的密度,通常保持在每亩3500~4000株左右,从而提升玉米种植产量数据。4田间监测管理在农业信息化的基础下,种植户可以采取卫星导航监测与互联网服务开启全面信息化的田间管理方式。首先,在玉米出苗后管理时期,远程监测系统可以自动进行观测玉米出苗的效果,在对田间整体出苗情况进行分析之后,选择缺苗的地点进行补苗,从出苗浓密的区域进行移苗补栽至缺苗区域,补苗完成后,对补苗的植株,进行浇水促苗生长。其次,在玉米生长期间,人工智能系统可以结合田间的肥力水平检测数据,直接智能控制肥水的用量。在玉米拔节期、抽穗期,智能系统结合玉米生长所需的肥料元素以及田间的肥料含量,进行选择适宜肥料种类以及数量进行施肥管理。在田间湿度较低的情况下,智能检测系统可以结合近期天气情况,判断所需要浇水的时间以及浇水量,直接运用根灌的方式,将水分施入玉米根系附近,实现高效的节水灌溉效果。最后,种植户可以结合远程图像检测系统进行田间后期的管理工作,及时进行田间除草、人工授粉管理,将玉米植株上的部分雄穗剔除,保障雌穗能够吸收充足的养分,促进玉米籽粒的生长和膨大,有效地实现玉米增产增质。5结合大数据确定收获日期玉米的收获时间一般在玉米籽粒完全成熟的时期,但是在部分地区,由于种植户无法对玉米生长情况进行判断以及对天气情况的研判能力,在进行玉米收获时操之过急。在玉米籽粒还未完全充实饱满时期就开始进行收获,导致玉米后期晾晒的过程中,籽粒出现回缩,严重影响玉米籽粒的品质和产量。在农业信息数据库中,云共享信息能够帮助种植户去收集玉米收获相关的数据,从而预测玉米合适的收获时间,降低玉米收获时间的不稳定性。通常,在90%以上的玉米植株出现枯黄的现象或玉米籽粒已经完全充实并变成金黄色后,就可以进行田间玉米整体收获。6结语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在开展农业种植生产管理期间,农业信息化作为数字农业发展趋势,是每一个种植户都需要进行详细学习和应用的关键技术。玉米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农业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种植效果,减少种植期间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实现大规模、集约化的种植,提升玉米种植效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