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与标准化员工培训知识讲座(二)樊尊安深圳市虹远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质量管理部2008.6培训内容一、标准化、标准的定义二、标准化的实质和目的是什么?三、标准化的对象是什么?四、标准化的基本特性是什么?五、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六、标准化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七、标准的制定与备案八、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九、标准化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十、标准的级别十一、国际接轨一、标准化、标准的定义标准化(standardization):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共同使用或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ISO、GB/T20000.1-2002标准(standard):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或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国标中同时指出规范(specification)、规程(code)也是标准的一种形式。二、标准化的实质和目的是什么?标准化的实质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是标准化的实质。标准化的目的获得最佳秩序和促进最佳社会效益则是标准化的目的。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1.标准化的实质前面标准化对象中,对技术性的事物制定的标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技术标准。对管理性事物所制定的标准就是通常所说的管理标准。不管是技术标准还是管理标准,作为标准,最本质的是进行统一。没有统一,就没有所谓标准。统一的基本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任何标准,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统一规定。不统一,就产生不了标准。标准是生产、使用、科研、管理等有关方面的意见达成一致,共同认可的产物,经过批准实施。这样的标准才具有科学性、民主性和权威性。2)同一功能的同一对象在同一范围、同一标准化级别上只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编一个标准号,而不能制定出相互重复的两个或多个标准。3)同一标准中统一规定的内容,可根据需要是一种或多种,如产品的分等分级,产品的参数系列,等等。这就是标准化的统一,标准化的统一并不排斥多样性,并不限制花色品种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相反,标准化正好以促进技术发展和花色品种的丰富多彩为其主要目的。因为制定标准时遵循了一系列原则。如最大自由度原则,即技术参数的选择要为技术发展留有最大自由度。4)标准化的统一是相对的。标准的水平,质量指标,各项内容的确定,一般是反映一定时期的水平。它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每隔一段时间就对标准进行修订,以保持标准的先进性和合理性。标准不能长时间不变,长时间不变就会落后于技术的发展。但也不能断朝令夕改,标准朝令夕改,就等于没有标准。5)统一的内容和基础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结晶。制订标准时,要总结多年积累的经验并使之科学化,条理化;要进行科学试验或验证,使标准建立在科学的数据基础上;要总结、分析并综合国内外有关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成果,经过择优选出最佳解决方案,并制定为标准。起草标准时要特别注意吸收新的科研成果、新的技术成就和新的实践经验,以便通过标准的形式去推广新成果、新成就和新经验。通过标准可以把部分人的熟练技术和先进经验,用文字记载下来,纳入标准推广到全企业,变为整个企业的经验,使企业有关人员都能掌握,从而变为企业的财富。2.标准化的目的最佳秩序是指一定环境一定条件的最合理秩序。最佳秩序是企业进行高效率生产和管理的前提条件。标准化的目的之一,就是在企业建立起最佳的生产秩序、技术秩序、安全秩序、管理秩序。企业每个方面、每个环节都建立起互相适应的成龙配套的标准体系,就使每个企业生产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井然有序,避免混乱,克服混乱。“秩序”同“高效率”一样也是标准化的机能。标准化的另一目的,就是获得最佳社会效益。一定范围的标准,是从一定范围攻的技术效益和经济效果的目标制定出来的。因为制定标准时,不仅要考虑标准在技术上的先进性,还要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也就是企业标准订在什么水平,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因此,认真执行标准,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把标准化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获取利润,进行竞争的法宝和秘密武器。特别是一些著名公司,往往都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以保证他的利润和竞争目标的实现。三、标准化的对象是什么?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凡具有多次重复使用和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产品,以及各种定额、规划、要求、方法、概念等,都可称为标准化对象。标准化对象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标准化的具体对象,即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事物。另一类是标准化总体对象,即各种具体对象的总和所构成的整体,通过它可以研究各种具体对象的共同属性、本质和普遍规律。国标中指出标准化的范围和对象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技术活动、科研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要素都可作为标准化的领域和对象。只要这些企业活动和要素具有重复性,都可以进行标准化。所谓重复性,是指同一事物和概念反复或重复出现或进行的性质。如同一产品的反复生产,伺一检验方法的反复多次进行,同一概念的多次使用,同一管理事项的重复进行,等等。因为这些事物和概念的多次重复活动就产生了按统一标准进行的客观需要和要求。如果同一事物和概念在反复多次进行时没有统一的标准可遵循,就失去了共同的客观依据,没有统一的衡量准则和尺度。那样,企业就无法正常进行生产和管理活动。全部企业活动就失去准绳而一片混乱。有些企业领导人或管理人员,不懂或不善于利用标准化这个有效工具,每次遇到同样的问题都要从头研究、开会、讨论、做出决定。这样做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影响办事效率,而且常常丧失良机。如果把重复进行大量事物给予标准化,遇到同类问题照标准办就是了,免去因人事更动造成的同一问题前后处理不一致而带来的麻烦。这样,领导人员、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可以把主要精力用在研究、处理企业带根本性的、方向性的大问题或新问题上。有很多标准化对象在现代企业活动中技术性、群众性、基础性都很强,也根本不能靠行政手段来解决。如:产品的品种、规格、型式、尺寸;产品的性能、质量;包装的尺寸、材质、样式;零件、元器件的尺寸公差及其互换性;试验方法、检验方法、操作方法、抽样方法等各类方法;办量值、单位、术语、符号、代码、标志;安全操作、劳动保护、安全卫生、保护健康、保护环境等方面的规范、规程或规定;市场调查、研制开发、物资采购、加工工艺、质量检验、销售、包装、储运、售后服务等各阶段的管理事项,等等。这些种类繁多的技术性、经济性、管理性的标准化对象,只有标准化才能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才能使企业活动纳入高效率的轨道。四、标准化的基本特性是什么?标准化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抽象性;②技术性;③经济性;④连续性,亦称继承性;⑤约束性;⑥政策性。五、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标准化的基本原理通常是:1)统一原理2)简化原理3)协调原理4)最优化原理下面分别作介绍:1.统一原理为了保证事物发展所必须的秩序和效率,对事物的形成、功能或其他特性,确定适合于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的一致规范,并是这种一致规范与被取代的对象在功能上达到等效。统一原理包含以下要点:①统一是为了确定一组对象的一致规范,其目的是保证事物所必须的秩序和效率;②统一的原则是功能等效,从一组对象中选择确定一致规范,应能包含被取代对象所具备的必要功能;③统一是相对的,确定的一致规范,只适用于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旧的统一就要由新的统一所代替。2.简化原理为了经济有效地满足需要,对标准化对象的结构、型式、规格或其他性能进行筛选提炼,剔除其中多余的、低效能的、可替换的环节,精炼并确定出满足全面需要所必要的高效能的环节,保持整体构成精简合理,使之功能效率最高。简化原理包含以下几个要点:①简化的目的是为了经济,使之更有效的满足需要;②简化的原则是从全面满足需要出发,保持整体构成精简合理,使之功能效率最高。所谓功能效率系指功能满足全面需要的能力;③简化的基本方法是对处于自然状态的对象进行科学的筛选提炼,剔除其中多余的、低效能的、可替换的环节,精练出高效能的能满足全面需要所必要的环节;④简化的实质不是简单化而是精练化,其结果不是以少替多,而是以少胜多。3.协调原理为了使标准的整体功能达到最佳,并产生实际效果,必须通过有效的方式协调好系统内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为建立和保持相互一致,适应或平衡关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协调原理包含以下要点:①协调的目的在于使标准系统的整体功能达到最佳并产生实际效果;②协调对象是系统内相关因素的关系以及系统与外部相关因素的关系;③相关因素之间需要建立相互一致关系(连接尺寸),相互适应关系(供需交换条件),相互平衡关系(技术经济招标平衡,有关各方利益矛盾的平衡),为此必须确立条件;④协调的有效方式有:有关各方面的协商一致,多因素的综合效果最优化,多因素矛盾的综合平衡等。4.最优化原理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对标准系统的构成因素及其关系进行选择、设计或调整,使之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这样的标准化原理称为最优化原理。六、标准化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标准化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①标准化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所谓科学管理,就是依据生产技术的发展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对企业进行管理,而各种科学管理制度的形式,都以标准化为基础;②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标准化应用于科学研究,可以避免在研究上的重复劳动;应用于产品设计,可以缩短设计周期;应用于生产,可使生产在科学的和有秩序的基础上进行;应用于管理,可促进统一、协调、高效率等;③标准化是科研、生产、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一项科研成果,一旦纳入相应标准,就能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因此,标准化可使新技术和新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从而促进技术进步;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协作越来越广泛,这就必须通过制定和使用标准,来保证各生产部门的活动,在技术上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调,以使生产正常进行;所以,我们说标准化为组织现代化生产创造了前提条件;⑤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社会当前和长远的利益;⑥合理发展产品品种,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以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⑦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⑧在社会生产组成部分之间进行协调,确立共同遵循的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⑨在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技术交流和贸易发展,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方面具有重大作用;⑩保障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量的环保标准、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制定发布后,用法律形式强制执行,对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作用。七、标准的制定与备案制定标准是指标准制定部门对需要制定标准的项目,编制计划,组织草拟、审批、编号、发布的活动。它是标准化工作任务之一,也是标准化活动的起点。准备案是指一项标准在其发布后,负责制定标准的部门或单位,将该项标准文本及有关材料,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存案以备查考的活动。标准复审是指对使用一定时期后的标准,由其制定部门根据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对标准的技术内容和指标水平所进行的重新审核,以确认标准有效性的活动。八、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标准的实施是指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地贯彻执行标准的活动,是标准制定部门、使用部门或企业将标准规定的内容贯彻到生产、流通、使用等领域中去的过程。它是标准化工作的任务之一,也是标准化工作的目的。标准实施监督是国家行政机关对标准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处理的活动。它是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和管理标准化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标准化工作任务之一,其目的是促进标准的贯彻,监督标准贯彻执行的效果,考核标准的先进性和合理性,通过标准实施的监督,随时发现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修订标准提供依据。标准体制是与实现某一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