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读后感作文4篇作文是文字记录生活的方式,写作可以锻炼文笔形成文风,提高写作能力。想要提高语文成绩,首先要提高写作文的能力,我们自己怎么写好作文呢?寓言故事读后感作文1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中国寓言故事》,《中国寓言故事》是由许多有趣的小故事组成的,这些故事虽然短小、简单易懂,可是每一个故事里面都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回味无穷。《中国寓言故事》里面故事很多,我看后深受启发,《割席断交》告诉我们真正的好朋友,应该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奋斗目标,互相促进,互相帮助,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亲热。《画蛇添足》使我明白了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去完成它,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对牛弹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谈话、办事都要看对象,要根据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刻舟求剑》使我明白了:事物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根据变化来采取相应的行动。《望梅止渴》使我明白了:只有善于动脑,发挥人的想象力,就可以战胜暂时的困难。这本书给我启发最大的故事是《愚公移山》,它告诉我们:愚公的行为表面上看起来有些愚蠢,但他不怕困难,通过他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了他的目标。愚公的持之以恒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在学习上也应该具有愚公精神,首先树立我们的人生目标,然后坚定自己的信念,克服困难,勤奋刻苦地学习知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就能实现我们的理想。由此我想到了一句名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成功一定是属于自强不息的人。我喜欢这本书,它教给了我许多人生道理和生活启迪。它是我的良师益友。寓言故事读后感作文2我读了《农夫买驴》后,受益匪浅。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农夫问左右邻居:买什么样的驴好?邻居告诉他该买什么样的驴好。农夫就照着他们所说的去牲畜市场买驴。但眼看天快黑了也没找到那种驴,他就去问一个见多识广的老者,那老者告诉他:那样的驴根本找不到,你还是按自己的标准去买驴吧。农夫觉得有理,便按照自己的标准去选驴。他来到一个商人面前:我先不给你钱,先把驴牵回去实验一下。于是他把驴和别人家的驴排在一起站在槽头吃草,但那驴却跟一头好吃懒作的驴非常亲密地站在一起。农夫看了,二话没说,把那头驴还了回去。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或和什么样的人或物交朋友,那么他(它)自己也是那样的人。从另一个角度看,它还告诉我们:有些事情,我们不能鲁莽从众,应该相信自己,以自己的标准来看待事物,反而能够如你所愿,获得自己真正所需要的东西。寓言故事读后感作文3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中的一些人,总是希望自己将来能干一番大事业,而对所谓“琐碎的小事”,“小节”不屑一顾.读了上面这则故事,我想会有启发的。薛勤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涉及到“大事”与“小事”的关系问题,表面看来,“扫屋”是打扫房间、料理生活,“扫天下”则是经世济民、治国安邦,二者似乎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可实际上,正是“扫屋”这样的小事,反映了一个人对“扫天下”这类大事的态度,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品格,生活当中,有的人髙尚,有的人渺小,其区别往往并不在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上,而恰恰是一件件所谓的“小事”却常常能显示出一个人的品质.那些伟人们的伟大.也往往在于细微之处.任何成就,都是由一点一滴的“小事”积累起来的.试想一个连自己的屋子庭院都乱七八糟,凌乱不堪的人,又怎么能把偌大一个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呢?当然并不是说能“扫屋”,就可以“扫天下”。细小的地方,琐碎的箏情,着似无碍大体,但积累起来,就不得了。有射候这样的“小事”直接影响大局。19世纪末,屮日甲午战争前,当时任日本一个舰队舰长的东乡平八郎曾参观清朝北洋航队,北洋舰队拥有军舰22艘.包括铁甲舰9艘,主要舰只都在英国订造,配有重炮,吨位总数很大。可东乡巡视一遍后,发现军舰上零乱不整、灰土很多,士兵在炮管上晾衣眼,于是报告国内说,中国舰队毫不足惧。果然,在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吃了很大的亏,最后乃至全军覆没。士兵内务似乎与战斗力并无直接联系,军艇上脏点儿也并不影响打仗开炮,但是这反映了军队的素质,也就决定了战争的胜负。苟况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哪怕是小小的成绩或进步,都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和努力。没有平日“小事”的积累,没有“小事”上意志品质的培养,关键时刻,哪会有挺身而出,叱咤风云的壮举呢?当稍纵即逝的机会来临时,又哪会有抓住不放的能力有不少人觉得,没有必要拘泥于“小节”,“要干就干点惊天动地的事”。但那些在紧要关头奋不顾身、镇定自若的英雄人物,无不是注意从平常“小事”上培养自己的意志和品质的,试想,一个人如果平时总替自己打算.遇到危急关头,千钧系于一发,片刻犹豫的时间都没有,他又怎么会舍生忘死,奋不顾身呢?一个人如果平日“小事”上不愿吃苦,经常知难而退,一旦情况紧急,他又怎么会冷静沉着,不恐危险呢?再拿学习来说,知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时的积累.零星的小知识随时学习,几分钟的零碎时间抓紧利用,学习中的小漏洞及时堵住,这样,就会得益匪浅;相反.小的地方不注意,时间抓不紧,必然不会有好结果.学习刻苦与否、努力与否,区别就在这些“小事”上。人的品格、素质往往体现在“小事”上,而我们要锻炼自己的毅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也就应当从“小事”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干一番大事业,去“扫除天下”,就要从“扫屋”这样的“小事”做起。只有坚持点滴的积累,才能有所成就。细小的水滴汇成了汪洋大海,“扫屋”不辍,将来才能“扫天下”。寓言故事读后感作文4《韩非子》为韩非所著。韩非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老子的思想,被世人称为是“集大成者”。《韩非子》是一本讲治国之道的书,里面有许多大道理,也有许多小故事。让我印象较深的是《滥竽充数》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大意是:齐宣王让人演奏乐器,一定要有三百个人。一读书人请求参与吹奏,齐宣王很高兴,并用许多粮食来供养他。齐宣王死后,湣王即位。湣王喜欢听一个人一个人的演奏,先前的那个读书人因不会吹奏,就只好逃走了。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才实学、浑水摸鱼的人;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如果君王好大喜功,就会让一些无才德之人钻了空子。韩非的许多政治思想,都不被韩国的君王所采纳,但他的理论却在秦国获得了丰收。他的思想深受秦王的亲眯。秦王曾说过:“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由于秦王先前的犹豫,使韩非中毒身亡,让秦王感到十分遗憾。但韩非的主张见解,为秦王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韩非从君王的角度写下了《韩非子》一书,里面有许多管理国家的深明远见。他的主张可用十个字概括:有功则厚赏,有过则重罚。在这中间就充分体现出了了中央集权思想,君王需要通过“法、术、势”三个渠道来治理国家,将他们运用自如。法,是指君王对臣下以及百姓所定的法律;术,就是指君王用人的办法,即所谓要“深藏不露”;势,也就是君王在整个官僚体系中自己的力量。韩非认为只要君王掌握了这三点,就可以把国家管理的井井有条。如果君王不从实际出发,好大喜功,那就必定会被一些无才德之人钻空子。而韩非写这本书的意义就是教导君王怎样防范“滥竽充数”之类的小人,使用一些有真才实学、能为国家带来利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