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经典感人故事集聚【推荐8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党史经典感人故事集聚【推荐8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党史经典感人故事集聚【推荐8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党史经典感人故事【第一篇】1966年的一天,周恩来主持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钱学森等我国著名的核科学家都参加了此次会议。周首先作了一些背景介绍。当时,我国虽然研制出了核弹,但帝国主义却攻击我们“有弹无枪”,意即我国虽然有了核弹,却没有相配套的运载工具。这次会议的目的,便是请钱学森等科学家探讨解决所谓的“有弹无枪”问题。会上,科学家们集思广益,并与周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周听取了科学家们的意见建议后,打电话向毛主席请示。放下电话,周说:“毛主席同意我们的方案,并赠给大家16字指示: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听到周传达的指示,在场的科学家陡然觉得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有人甚至倒吸了一口气,许多人都因为这“万无一失”的标准,而感到深深的压力。毕竟,核弹的相关科学研究工作难度极大,不确定因素很多,要做到绝对意义上的“万无一失”,是几乎不可能的。周敏锐地察觉到了科学家们的面部表情以及心理变化,他的一席话令在场的科学家们如释重负,思想负担一扫而空。周解释说:“什么叫万无一失?把想到的、发现的,都认真解决了,就叫万无一失。没发现的、解决不了的,是吃一堑长一智的问题。打枪还有卡壳的时候呢,别说导弹了。放心吧,只要认真做了,出了问题,领导来负责,我周恩来负责。”周的睿智早就在世界范围内传为美谈。这一次,周以敏锐的观察能力,捕捉到了科学家们的心理变化,于是他巧妙地解释了“万无一失”的含义,成功化解了科学家们的压力,堪称又一次经典之语。党史经典感人故事【第二篇】“半条被子”的故事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的故事让人民群众认识了共产党,把党当成自己人。正因为有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我们党才能走过辉煌历程,取得伟大成就。沙洲村是“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今天我专门来这里看望乡亲们。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要不断接受教育、接受洗礼。我们党坚持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坚持不懈的实际行动。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下来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让老百姓生活更加富裕、更加幸福。背景故事链接:1934年11月,红军长征途经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在村民徐解秀家,看到徐家简陋的床铺上只有一件蓑衣和一条破棉絮,她们便拿出仅有的一条行军被,和徐解秀以及她一岁的儿子合盖。几天后,部队临行前,3名女红军执意要将行军被送给一贫如洗的徐解秀,但徐解秀说啥也不肯接受。你推我让之际,一位女红军用剪刀将被子剪成两半,将半条被子交给了徐解秀。党史经典感人故事【第三篇】农忙1942年年底,轰轰烈烈的延安大生产运动开始后,毛主席更忙了。他有个习惯,喜欢晚上办公,有时一忙就是一个通宵。这样,毛主席的睡眠时间就越来越少了。大生产运动期间,他常常忙一晚,第二天下午照例还要和中央机关的同志们一块去参加劳动。那时,熊云在中央机要科当译电员,他们跟主席一块住在枣园。枣园有一排窑洞,用两道墙隔成了三个院,主席住在北边的院内,机要科住在中间的一个院里。机要科的同志们见主席工作那么忙,休息时间却那样少,很担心他累坏了身体。趁主席到地头去的当儿,他们几个机要员一合计,就抢着跑到主席面前,提出帮他挖地。主席慈祥地笑笑,望着他们这一帮十六七岁的小青年,摆手示意不让他们帮助,并说:“你们挖的地,不算我的劳动,亲手干才算自己的劳动。”就这样,毛主席用了几个下午的时间,亲手挖了两亩多地,并在地上浇了水,上了肥,种上了西红柿、辣椒等蔬菜。绿油油的蔬菜、丰硕的果实缀在枝头上,把枣园的后山坡装点得更加美丽了。二、有轿车不做延河畔响起的隆隆马达声和清脆的喇叭声,吸引着延安军民。警卫战士们更是有说不出的高兴:“这回毛主席外出开会再也不用骑马走路了!”老红军杨辛克,贵州松桃人。抗日战争时期,曾担任毛主席的警卫员。后任抗大学员、八路军129师358旅教育干事、指导员、公安总局科长、豫西地区副专员、贵州省工业厅副厅长、省经委副主任。1983年6月,杨辛克同志向我回忆起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在延安坐车还是骑马而引发的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抗战时期的延安,中央领导到哪里都是骑马或步行。一位华侨送给延安两辆小轿车,警卫战士们有说不出的高兴:“这回毛主席外出开会再也不用骑马、走路了!”可是没料到,在分配车时,毛主席提出要考虑军事工作的需要,照顾年龄较大的同志。尽管大家都希望配给毛主席一辆轿车,可在他的一再坚持下,一台配给了主管军事工作的朱老总,另一台配给了延安的“五老”(徐特立、董必武、谢觉哉、林伯渠、吴玉章)。三、毛主席对毛岸英“约法三章”“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是毛主席对自己儿子的“约法三章”。一些领导干部的腐败,常常都是因子女而引发的,如果他们也用毛泽东的这个“约法三章”,党内又何来因子女而产生的腐败呢?田志芳,四川广安人。1933年参加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曾任营长、团参谋长,建国后,曾任东北军区后勤部车管处处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军事代办处顾问。如今回想起,1983年12月他跟我说的延安时期毛主席对儿了毛岸英严格要求的故事,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再一次油然而生。1946年初夏的一天,在中央机关大食堂吃晚饭时,田志芳发现新来了一位同志,高个、宽肩、体格健壮,着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蓝布军装,显得很精干。他发现这人有些面熟,在哪见过呢?寻思半天,可怎么也没想起来。吃完晚饭,田志芳来到杨家岭沟口的花园。这里原来是个墓地,叫杨家坟。中央机关搬到杨家岭后,就在这里种上花草、瓜菜,便成了个小花园。这会儿,红茸茸的鸡冠花、紫幽幽的牵牛花、黄橙橙的南瓜连成一片,别有一番情趣。田志芳在一个石羊背上坐下,掏出整风文件准备看上两页。这时,只见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和一个青年慢慢走来,细瞧正是那位面熟的新同志。他们一边走,一边亲切交谈,从他身旁走过。他连忙问身边的一位同志:“和徐老在一起的是谁啊?”“那是毛岸英同志,刚从苏联回来。”“毛岸英?”“就是毛主席的儿子。”哦!田志芳猛地拍了一下脑门,怪不得面熟呢,原来是毛主席的儿子。可他又有了疑问:“怎么毛主席的儿子还和咱们一起吃大灶?他刚从苏联回来,能吃惯咱这小米饭、山药蛋?”那位同志瞥了田志芳一眼说:“毛主席一向对自己要求严格,给毛岸英‘约法三章’,要他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啊,原来是这样。过了一段时间,看不到毛岸英同志来大食堂吃饭了。后来,在国民党向解放区大举进攻的前夕,毛岸英又回来了。他的脸变黑了,身体也瘦了。一打听,原来是毛主席把自己的儿子派到最艰苦的山区,上“劳动大学”去了。在那儿,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身为领袖的毛泽东同志,对自己的子女严格要求,使边区军民很受教育。由于党的领导同志都这样以身作则,所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延安才得以蔚然成风。四、董存瑞1948年5月1日,第11纵队从朝阳地区西进,兵锋直指热河省会承德的北部屏障隆化城。25日,隆化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担任爆破组长。在全连战斗动员会上,董存瑞代表全班表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战斗开始后,他带领战友们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此时,离发起总攻仅15分钟。在这关键时刻,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党史经典感人故事【第四篇】草地晚餐一九三六年七月,我们红四方面军过草地。经过半个月的长途跋涉,来到了水旱相接的边缘地带。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总部和党校的同志刚做完宿营准备工作,朱总司令来到了。总司令身穿打了不少补丁的灰色粗布军服,脚穿一双草鞋,背着一个斗笠和一个公文皮包,拄着一根棍子,棍子的两头已近磨得溜光圆滑。为了党的事业日夜操劳,加上长征途中的艰苦生活,总司令比过去显得黑瘦,额上的皱纹也比过去深了,密了。总司令站在一个草坡上,边喊边招手:同志们快来呀,告诉你们几个好消息。一霎时,这喊声就把大家吸引到草坡的四周来了,总司令看前面的人群,兴奋地说:第一个好消息,毛主席领导的北上红军和陕西的红军打了大胜仗啦!总司令把“大胜仗”三个字拉得长长的,加重了语气。人群沸腾起来,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总司令也激动得和大家一道使劲地鼓掌。接着,总司令又报告了两个好消息:我们已经渡过了最艰难的水草地,而且有了一条牦牛。“牦牛!”很多人惊喜得叫起来。在这个渺无人烟的草地上,哪来的牦牛呢?经过总司令的解释,才知道是先头部队送给我们的。最近一个星期,我们每天两餐,每餐只有二两左右的炒面泡水充饥,再过几天,二两炒面也会发生困难。现在居然有了一条牦牛,怎么不叫人高兴呢?“把牦牛杀了,美美地吃一顿。”我们都这样想。但是仅仅一条牦牛,怎么够好几百口人吃呢?总司令一下就把我们的心思猜中了,他笑着说:不能一顿吃了呀,最困难的时刻还没有到来哩。同志们,过日子要有个长远打算,不能光看到鼻子尖上。宁愿顿顿缺,不愿一顿无呀!我们四川有句俗话,“有了一顿充,没有了敲米桶”,我们可不能那样啊!听着总司令的话,我们顿时觉得脸上有些发烧,内心感到很惭愧,大家纷纷议论要把这条牦牛留到最困难的时候。总司令说:我的意见是把牦牛杀了,留下牛皮牛肉做干粮。牛骨头炖野菜,营养好的很,是我们今天最好的晚餐。等一会,大家去扯点野菜吧,他说罢,用征求意见的眼光向四周看。“好!”“同意!”大家喊了起来。开始挖野菜了,我们几个女同志走在一块。这时,总司令又出现在我们身旁,他给我们介绍草地上的各种野菜的名称:什么牛耳大黄、灰灰菜、野葱、车前草……总司令还能说出各种野菜的生长期和味道。我们一面按照他的指点挖野菜,一面想:总司令对野菜这样熟悉,他一定没少吃。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和红军战士一道,历尽千辛万苦……想到这里,我不由得总司令几眼,看到他那显得有些苍老却十分刚毅的面容,看着他那露这一道道青筋、正在拉扯野菜的手,我的心无法平静下来。总司令一面细心地寻野菜,一面给周围同志分析当前的国内形势,教导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怎样对待困难,经受生活的严峻考验。他说:只要我们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就一定能走过草地,到达陕北,见到毛主席;就一定能壮大自己的力量,打败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取得革命的胜利。听着总司令的话,我浑身增添了力量,连肚子也不象刚才那么饿了,拔起野菜来也格外轻快了。草地上的野菜并不多,寻了个把钟头,每个人才弄到一小把。我们把野菜洗干净,送到炊事班去。临时伙房设在草地上,几口行军锅成“一”字形排列着,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内热气腾腾,一块块巴掌大的牛骨头,被沸腾的水卷起来又按下去。一阵微风吹来,香喷喷的牛肉气味直钻鼻孔。大家谈笑着,赞美着,都说今天的晚餐是一顿丰盛的“牙祭”。开饭了,就餐的人们,蹲着的、坐着的、站着的都有。草地真是一个又大又好的露天餐厅。我盛了一碗野菜坐下来,一眼就看到总司令也端着一碗野菜,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哩。他边吃边向旁边的战士们称赞野菜的味道。战士们见首长和自己在一块吃野菜,又是那么平易近人,一点也不感到拘束,都争着与总司令拉话。一个年轻的警卫员端着个大碗递给总司令,这是一碗米粥。粥可真稀,人影子都照得出来。总司令瞧了瞧,皱着眉头问:“这是哪里来的?”警卫员回答说:“先头部队送牦牛来时,顺便捎来一点点大米给您熬粥喝。”总司令温和地说:“给病号送去吧。我吃牛骨头煮野菜,营养好的很。”说罢,夹把野菜往嘴里送。他吃地那么香甜,看不出有丝毫难咽的样子。说实在的牛骨头炖野菜,闻起来香喷喷的,可一吃起来就不是滋味。就说那个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出的李子,苦涩得使人难受。警卫员知道总司令是说一不二的,尽管心里有些舍不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