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人大代表的故事范例通用3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一名人大代表的故事范例通用3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一名人大代表的故事1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微商成为一种新的电子商务平台。**县十八届人大代表、**镇**村妇联主席**虽过不惑之年,但头脑灵活,为了解决当地群众特色农产品销路不畅的问题,从去年开始,专门开通了“我为村里卖特产”的微信公众号,借助大众熟知的微商平台,宣传和销售本村和邻村特色农产品。还适时上门收购并设立了收购服务网点,既解决了产品的运销问题,又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使产品变成了“紧俏”商品,这“一举三得”不仅自己生意红红火火,百姓也受益多多。像往常一样,天刚亮,**就到全村贫困户中收购各类农家土特产,准备放到微信平台上售卖。**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基础薄弱、是**镇的边远村和高山村,又是精准贫困村。该村距镇公里,村民种出来的“山货”都要靠肩挑背驮走很远才到仅有的一条通村路,坐上“摩的”去集市上卖,既耽误时间又加重了成本。**虽是一名70后,但思想活跃,经常接触微信等现代新媒体,平常喜欢网络购物。一次,在参加贫困村干部电子商务培训时,她了解到科技扶贫的相关讯息。这一下启发了她的思路。她想:既然网上能买东西,为什么不能把村里的各种农产品卖出去呢?经过尝试并付出数月的努力,现在她的微店已经成功交易了上百笔,金额达2万多元。**说:“时下,群众对食品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购买有机农副产品正成为消费新时尚。自种蔬菜粗粮、自养土鸡禽蛋和烟熏腊肉等有机食品成为市民的首选。城里人驱车到农户家中购买既耽误时间又加大开支,微商平台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销售快速打开了市场,贫困户不用再走很远的路到集市上去卖了,还能增加收入。”生意有了起色,**有了小小的目标,微店售卖土特产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让贫困户借助微商平台增收致富,实现稳定脱贫。于是她有了大胆的想法,让本村群众根据家庭实际,在种养殖上下功夫,采用绿色无公害种植,农户可自行加工干品或出售鲜品,她挨家挨户上门收购。年初,在定期走访和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的同时,她把这种想法提出来,贫困群众一琢磨,认为这个想法很切合实际,一致赞同。全村186户贫困户种洋芋700亩,玉米600亩,其中引进黑玉米80亩,蔬菜200亩,黄花15亩,养鸡5万只,养猪1500头,加工洋芋粉500公斤,洋芋粉条1000公斤,干洋芋片800公斤,蔬菜干品1500公斤,下年可出售烟熏腊肉5000公斤。初步统计户增收近1000元,85户贫困家庭收入有了可靠保障,能如期脱贫退出。按照这一思路等发展壮大后,还要拉动集体经济发展,以此吸引更多的人和资金进入**村。虽然目前遇到过一些困难,不过看到村民脸上露出的笑容,客户购买土特产的越来越多,她坦言自己“是累了点但始终快乐着”,她坚信在带领贫困户通往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终将达到目的地。**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展现了一名人大代表“用心做事,忠实履职”的风采。一名人大代表的故事2金秋十月,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笔者再次来到**,踏着四米五宽的新修路面,整齐的坡地上栽植的是一排排的油用牡丹和拐枣,这一切的变化都得从一条人大代表的建议说起。一条来自代表的建议今年三月底,在**镇第十九届四次人代会上,来自第二代表小组的**提出:请求解决**产业路及森林防火通道问题。镇人大高度重视此条建议,立即到**进行实地调研。**位于桥上村四组,地势较陡,目前尚有一条约狭窄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居住有农户24户110余人,山上土地条件非常好,可发展为油用牡丹和拐枣产业基地。镇人大立即请示镇党委,并重点交办此条建议。镇村积极地向上级争取项目,4月初就拿到了批复。一笔来自群众的巨款说干就干,镇村立即组织召开群众会,听取大家对于修路的看法和意见。听说**修路有望,大家积极性都很高,开会当天,人大代表、党员、群众共百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解决资金的问题,桥上村不是贫困村,扶持的资金还需要进一步争取,前期必须要垫资,这笔资金从何而来,需要大家集思广益。今年79岁退休的老党员老支书翟德全提议,前期的资金由群众自筹,开工后再向上级争取资金扶持。翟老支书在村里德高望重,他的提议大家纷纷附和。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一个星期就筹集了近二十万元的资金,大家纷纷想办法,这笔资金里有老婆婆给远在外地的儿子打电话筹的钱,有贤惠媳妇的私房钱,更令人感动的是,大家一致决定修路占的土地不要补偿,无偿交给修路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资金压力。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园机器轰鸣,群众也积极投工投劳,老支书每日早起晚归在施工现场保障安全,现任村支书、也是镇人大代表王继华带领村干部夜以继日地为这条路奔波,羊肠小道很快变成了四米五宽的大道。路通了,**的群众心气顺了,**的土地上又热闹起来了。按照百亩产业园的部署,镇上联系给农户免费发放油用牡丹和拐枣苗,大家积极响应,把荒了几年的土地全部都整出来栽种油用牡丹和拐枣,不到一个月,栽植了110余亩的苗子,**百亩油用牡丹园和拐枣产业园的目标实现了,带动群众发家致富的路子打开了,贫困户如期脱贫有了产业依托,脱贫也更加稳定。镇人大主席团组织部分县镇人大代表对**道路建设及产业园进行了视察,并给予了高度肯定,**群众也因此声名远播,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看着**的山山洼洼、牡丹拐枣,看着被盘活了的**经济,**正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优学习优秀人大代表事迹在**大山深处的**县**庙镇**村,经常能看到一位走家串户问寒暖、田间地头不停转的“大忙人”,他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履职尽责,在最需要的地方发挥一名人大代表的模范作用。在基层一线,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感化民众、用行动凝聚民心,为**村实现小康倾心倾力,他就是**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村村主任**。一心为民办实事“妈妈,我看见你啦,在江苏还好吗,好想你呀”。**村五组的张萌萌小朋友一边跟外出打工的妈妈视频,一边开心的说道。这几年的**村和往年有些不同,像往常这样坐在家里就能轻松的和外出亲人通视频是村民想都不敢想的。而如今,一个个崭新的通讯基站拔地而起,给群众与外界的交流带来了许多方便。这项便民工程的快速落地,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村村主任**。在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期间,张代表就率先提出了在**村新增通讯基站改善通讯状况的建议,为了这项惠民工程的落地,张村长白天跑县城协调项目,晚上回村里调解用地纠纷,经过不断跟进、协调,该项目最终在**落地,从此**这个藏匿大山的村落,似乎与“世界”更近了。**村安置点建成后,村民陆续入住,虽然群众的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活动设施还未完全配齐,最大的难题要数每逢群众办红白喜事时,没有合适场地。作为当地的人大代表和村主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与村委会干部一同仔细商讨后,**领衔提出了“在**安置点建设红白喜事置办点的建议”。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项目最终在他的跟踪争取下成功落地。群众的难题解决了,而**却因日常工作操劳过度,住了40多天的院,治疗期间,他还一直操心置办点的建设情况,每天总是要和村委会其他干部通几道电话,问问当前情况。**就是这样一位好代表,他也常说:“我这个代表是群众赠与的荣誉,我不能不把他当回事”。履职尽责解民忧**自被选为人大代表就表示:“代表的作用是做出来的,我是一名县人大代表又是村主任,就应时时想在群众前面、事事干在群众前面、处处走在群众前面,”张代表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自当人大代表以来,时刻牢记代表的使命和职责,充分发挥村主任的作用,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以及村委的工作,带领村两委班子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把一件一件实事办在村民的心坎上。特别针对**村基础设施差,张代表多次在人大会上建言献策,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公益事业为抓手,团结群众力量,先后新建3处通信基站、自来水厂1处、公厕1处,自来水改造6处,便民桥5处,其中新修1处,改造4处,红白喜事置办点一处,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使**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为建设美丽乡村打下坚实的基础。满腔真情获民心群众利益无小事,对村民反映的问题和要求,无论事情大小,只要政策允许,他都尽心尽责的去帮助联系解决。经常走访入户了解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仔细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时刻带去党和政府的最新优惠政策,特别针对那些想创业,有想法,但没资金、没技术的村民,更是积极帮他们了解最新产业扶持政策,联系县人事局了解免费创业培训课程安排,帮村民报名,为他们带去好政策,好技术,以点带面,激发村民创业热情,打好村民产业基础,促进**村经济发展。俗话说天道酬勤,这些年村民们的生活环境大大改善,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一一解决,张代表的努力和辛苦工作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已不仅仅是村民们眼中的好村长,好代表,更是村民们口中时时称赞的“贴心人”,**村也正是在这位倾情为民的县人大代表的带领和影响下变得更加和谐、美丽。一名人大代表的故事3作为一名农村合作社创业者,带领农民群众创业致富,让身边的人摆脱贫困,是他创业以来一直的梦想;作为一名镇人大代表,能够为民代言,更好地反映群众的心声,更好地履行职责,是他时时刻刻在想、一步一个脚印在做的事。他就是**县**镇第十九届人大代表,**县**山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做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说,我时常告诫自己绝不做“哑巴”代表,既然当选了人大代表,就要替群众发声。所提建议的重点从刚开始的“我想说的”,到“周围人想说的”。从反映群众意见、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敢于发声,善于发声,才是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履职期间,**先后提出了《关于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关于高速路沿线河道垃圾清理的建议》、《关于为出行困难群众修建便民桥的建议》等一系列建议。做帮贫助困的贴心人20xx年,全国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牵头成立了**省**山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7户,发展养蜂产业,已为3户贫困户成功分红。虽然今年才刚刚步入30岁,但是村里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在谈及这位小青年时,都说:“这是个好小伙子,乐于助人,为人务实,肯吃苦。”今年74岁的老人陈代凤说:“我拄着双拐去哪不方便,每次在路上要是遇到**,他都会主动把车停下来,送我一程,现在这样的年轻人真是不多见啦!”做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在经过多次尝试后,**学会了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优势,开始学习养蜂。“我们这海拔高,天气冷,但是自然环境好,无污染,这种环境特别适合养蜂。”于是他自己在网上购买蜂箱安装,跟着老辈养蜂人拜师学艺。一切从零开始,做起了养蜂人。从最初的7箱,发展到200余箱。在经营合作社的过程中,**不忘自己的代表身份,他把自己的职业优势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主动对接了南京坪村周边的7户贫困户,对这7户贫困群众进行养蜂技能培训,并以合作社的名义与这7户贫困户签订养蜂合同,对他们出产的蜂蜜进行最优价收购,同时引导帮助他们,让贫困群众脱贫有信心,增收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