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3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3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1摘要:我国的社区体育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社区体育的概念和组织形式入手,阐述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社区体育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社区体育现状对策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是由社区居民自发、自主进行的,活动方式简便、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具有自主性、公益性、多样性、有趣性、服务性等特点。对居民的文化生活、生活质量、邻里感情等,有较好的促进和提高的作用,同时对于社区的繁荣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1.社区体育组织形式与活动状况我国社区体育主要有两大组织形式,一、以政府行政部门或企业事业单位为依托,组织程度较高的组织形式;二、群众自发组织,组织程度松散。在治理者和指导者上,治理者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指导者以义务为主,有偿为辅,多为离退休体育积极分子,占74%。社区体育的活动形式有两种:一、日常性活动;二经常性体育竞赛。日常性体育活动以小规模的晨练和晚练为主。体育竞赛主要安排在节假日或按季节举行。日常性体育活动的主要活动有:健身操、太极类、气功类、舞蹈类、球类、剑类、毯类、武术类、慢跑。而体育竞赛的活动内容取决于本地区的文化传统、场地器材,且呈现多种多样的状态。2.我国社区体育现状治理体制不完善目前,虽然在许多城市已经建立了以街道办事处为依托的街道社区体协,但现有的街道办事处工作职责并没有明确的提出有关体育方面的职责,街道办事处抓体育工作没有充足的法规依据,社区体育处于可抓可不抓的地位,因而社区体育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问题也难以解决。街道社区体协属于基层治理型体育组织,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由下位的活动性组织承担,目前社区体育组织形式比较简单,各种社区组织还未形成网络化的社区体育组织治理体系。指导者专业素质不高、队伍薄弱15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抽样调查结果表明,76个街道社区体协中专职治理者仅占%,755%治理者由身兼数职的治理人员兼任,还有9%的治理者聘请离退休人员担任。由于兼职的治理人员占了大部分,工作复杂,很难全身心投入到社区体育工作中,据调查,社区体育的治理者、指导人员经过专业培训的不足30%,从而使工作质量大打折扣。资源短缺发展社区体育的资源紧缺据调查,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缺乏、资金短缺是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首要因素,例如:北京市8个城近郊区65%的街道办事处没有体育场地设施,其余35%的街道办事处也只有乒乓球室、棋牌室、门球场等小型场地;上海市人均只有%的体育场地,城区的街道社区根本没有场地。山东省济南市对14个居民小区进行抽样调查,只有3个小区的公共体育设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宁夏市今年新建的10个居民小区,仅一个小区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天津市、杭州市、宁波市、苏州市、南京市在调查时都反映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严重缺乏。造成这种状况既有社区发展滞后、历史欠账太多,又有城市规划不配套,规划不落实的原因。各地区、各群体发展不平衡全国20个省市有的已经成立街道社区体育组织、街道办事处的比例达100%,有的则为%。对社区体育参与者来说,中年人多青年人少。3.对策加大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们体育需求在不断的增长,体育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提供了广大的市场,从而也为体育资金的筹集提供了灵活的渠道,因此需要大力的发展体育产业。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建设城市社区体育普遍存在场地设施缺乏的问题,对于无力进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社区,一定要留出适当的空地,对尚无体育设施的已建小区,国家应予以政策的优惠。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学校的体育设施以弥补体育设施紧缺的问题。加强社区体育治理人员和指导人员的培训。这些人员是社区体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但懂体育、会组织、能治理的体育人才极为缺乏,对社区体育的发展起了妨碍的作用。应该加强与体育院校联系、设置社区体育的培训班进行培训。同时也让体育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来到社区当中进行学习和交流。加大社区体育的宣传。社区体育治理人员应大力宣传社区体育的意义,并且通过开展各种各样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吸引居民,营造体育气氛,让居民在社区体育中得到体育需求的满足,从而增强对社区的认同和归属,促进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加强对社区体育的科学研究。社区体育科研是社区体育的指明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的社区意识淡薄,对社区体育的内涵熟悉不清,这有可能造成社区体育工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浪费人力、财力、物力这就显得社区体育科研十分必要和迫切。建立街道社区体育“社区化”治理模式。尽可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各方的积极性,发挥地区的资源优势。参考文献:[1]任海,王凯珍,王渡.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现状及发展趋势[J].体育教学,19975.[2]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J].体育科学,1990,(1):4~7.[3]曲宗湖.21世纪中国社区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5.[4]傅兰英.河南省城市社区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4(4):16–18.[5]王凯珍.社区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2(一)社区的概念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社区体育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社区是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在对是不是社区进行认定时,主要把握以下几个基本要素:一是以一定生产和社会关系为基础,人群数量要达到一定的规模。二是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并有相互活动关系的人群及一定的地域。三是人们有较为一致的行为规范较和完备的体育活动设施。四是社区成员对社区有认同感。(二)社区体育的定义社区体育是指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牵头,以若干个相邻的企事业单位为轴心,与周围各界、各单位组成地区性体育组织,为增强体质、活跃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就近开展地区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体制与活动形式。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历程(一)自发形成阶段(1986-1995)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京、天津、上海、沈阳、武汉等大城市出现以街道办事处牵头组织的体育活动,成立街道联合体协,打破行业隶属关系,组织辖区单位居民就近、就便开展体育活动。我国最先提出“社区体育”这个名词的是天津市河东区二里桥街(1990)。1989年民政部提出了一个“社区服务”的概念,启发我国将社区体育作为社区服务的内容,从那时起就将社区体育提了出来。1991年,原国家体委在天津召开全国部分社区体育工作研讨会。(二)政府宣传阶段(1995-1997)1995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积极发展社区体育,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发挥居民委员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做好社区体育工作。体育行政部门要给予支持和指导。”1995年8月29日,经全国人大批准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也明确提出:“城市应当发挥居民委员会等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组织居民开展体育活动,开展社区体育”,从法规上对社区体育工作给予了正式说明。1996年11月,国家体委在湖北召开第一次全国社区体育工作会议,会上对社区体育的概念、发展方向、现状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定位。1997年4月,原国家体委、教委、民政部、建设部、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对社区体育的概念、社区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职责、组织管理与体制、场地设施的建设与利用等作了明确说明。(三)加速发展阶段(1997-2008)1997年11月,原国家体委颁发《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评定办法(试行)》。1998年2月,原国家体委下发《关于开展第一批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评定工作的通知》。随后,我国各省(区、市)均制定本地区城市体育先进社区标准,并开展了省、市、区级的评定工作。2000年12月15日,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强调“城市社区和乡镇建有方便居民进行健身活动的体育设施”。2002年7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强调了社区体育在城市体育、群众体育中的重要地位。2003年12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创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试点工作的通知》。2004-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部分省(区、市)启动了“社区体育俱乐部”试点工作。2005年9月9日,建设部、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批准发布《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的通知,使得社区体育设施用地开始有章可循。2006年7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群众体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四)快速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在群体组织建设上也加大了力度,重点投入资助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2009年,总局命名表彰了第6批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修订完善了《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评定办法和标准》与《社区体育俱乐部创建标准和办法》并在2010年实施。2010年,总局大力完善了社区体育俱乐部创建体系,开展第4批城市社区体育俱乐部创建工作,通过组织举办“社区体育优秀健身项目展演活动”,推进“体育进社区”活动的开展。举办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培训班,提升社区体育服务的功能和水平。2011年,总局开展第7批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评选和第4批国家级社区俱乐部创建工作,举办国家级社区俱乐部培训班,各地以创建国家级社区俱乐部工作为引导,推动各级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并逐步形成俱乐部良好的管理、运作模式。2012年,总局与中央文明办联合印发《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命名资助办法》,并据此开展第4批国家级俱乐部的命名工作;举办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干部培训班暨工作会;举办第4届全国体育进社区志愿服务优秀健身项目展演活动。社区体育对社会发展的意义首先,社区体育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形成良好人际关系,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社区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休闲娱乐活动,是居民在工作和学习之余,自愿、自发进行身体锻炼,对缓解工作压力、放松心情有着重要作用。由于社区体育活动是以氛围轻松、人际关系平等、感情融洽等为特点,通过身体的运动、姿态的语言、行为的魅力、语言的情感等最直接的交流途径进行沟通,既促进友谊增强团结,又促进社区人际关系和谐,增强社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助于整个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社区体育有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社区体育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社会组织功能和人民居住生活方式在不断改变,社区体育服务、社区体育文化、社区体育活动都能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全面进步。社区体育活动有利于铲除陋习,培养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净化社会环境,提高文明程度。最后,社区体育服务有助于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型城镇化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仍相对单调贫乏,特别是对文化体育的需求得不到保障,只有通过建设公共体育服务惠民工程、不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健全公共体育服务制度和管理,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群体均等享受文化体育服务,才能满足更多城镇居民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以实现社区内居民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3[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访问法、归纳与演绎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背景、现状进行了研究,我国社区体育在规模、硬件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及建议。[关键词]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对策社区体育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和新的社会形态,在中国的城市管理和社会体育发展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同时,它又是在社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