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网格员队伍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汇集4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镇网格员队伍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汇集4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镇网格员队伍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第一篇】一、网格员工作职责按照“多元合一、一员多用”的思路,实行“定岗、定位、定责”的网格管理服务模式,网格员在网格或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综合履行各项网格管理服务职责,主要职责如下:一、信息采集。及时采集和实时更新网格内的人口、房屋、社保、就业、安全、特殊人群等基础信息,建立并动态更新优抚对象、留守儿童、特殊和困难老人、残疾人、退伍军人、流动人口、严重精神病障碍患者、吸毒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刑释人员等群体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定期或不定期走访网格内群众,收集社情民意,并做好登记上报和情况反馈工作,及时与群众沟通信息,及时反映居民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二、政策宣传。做好网格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使党的政策第一时间传达到辖区群众,让网格内群众及时知晓和受益。三、综治平安。每周开展治安巡逻防控和治安重点区域、场所排查,并协调解决网格内的矛盾纠纷、信访举报等问题,力所能及地做好调解和稳控工作,最大限度把问题解决在网格内。对排查出来的各类不稳定因素、治安隐患、事故隐患或其他突发性事件,应第一时间上报村(社区)和网格微信群。协助辖区派出所、社区民警做好网格情报信息收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有人口管理、违法犯罪线索提供等工作。协助公安、卫健、司法、民政等部门做好网格内吸毒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刑满释放人员、邪教人员、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等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四、安全排查。排查上报网格内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交通安全、地质灾害等隐患,协助相关部门开展隐患排查整改。做好气象灾害预警、灾害实况信息收集上报等工作。五、城乡管理。收集反映网格内基础设施损坏、占道经营、扰民行为、垃圾暴露等问题,协助村镇管理中心及时处理。六、食品安全。及时掌握网格内的食品生产经营、自办宴席举办情况,收集和提供相关信息、协助职能部门做好食品安全日常管理工作。七、环保巡查。通过常态化巡查及时发现网格内涉及大气水、固(危)废等方面环境问题,及时上报社区和网格微信群,协助生态环境局等负有环境监察职责的部门开展环境执法、环境矛盾纠纷调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八、民生服务。开展就业、社保等民生服务工作,帮助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的特殊困难群众代办低保、优抚、困难救助等公共服务事项和行政审批事项。协助村(社区)开展全民预防保健等工作。对网格内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实行日常监管,及时发现欠薪隐患,上报社区和网格微信群。九、动员自治。组织动员网格内群众参与网格服务管理,推动村(社区)民主自治。十、其他事项。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二、网格员工作制度:(一)持证上岗制度。工作时间应佩戴网格员红袖标,入户走访中应向群众发放服务联系卡,方便群众联系。(二)入户走访制度。坚持人到网格中去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保民安,定期对网格群众、特殊人群进行走访入户及上门服务,重点掌握和动态更新特殊人群的基本信息。(三)工作例会制度。原则上,乡镇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网格化工作例会,总结和部署网格化管理工作;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有针对性、有重点布置工作任务。如遇特殊情况,可即时召开工作例会。(四)服务公示制度。在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群众聚集场所、小区楼栋等醒目位置悬挂网格示意图,标明网格员责任区,公布网格员照片、姓名、联系电话、服务内容、管理职责等信息,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五)信息保密制度。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对采集的信息不得向外透(泄)露,确有需要对外提供信息的,须经村(社区)党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批准同意。镇网格员队伍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第二篇】“一张网”、“五统一”两大核心要求:即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面覆盖网络,逐步强化并积极创新社区网格化在城乡两地的管理和服务;尝试用统一标准划分网格,对资源进行统一整合,统一调配人力,统一采集信息并执行统一标准开展管理服务;解决过去管理条块化、碎片化以及本位化带来的问题,通过网格化实现全覆盖、零距离、无盲区的治理模式,逐步建立上下联动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利津县于2017年开始推行社区网格化治理,并针对这一工作制定了实施方案,于2018年11月针对这一工作还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并且制定了《创新网格化社会管理机制实施方案》。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这一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与理想效果还有一定差距。一、城市及社区基本情况利津县东依黄河、北临渤海,覆盖地域约1667km2,海岸线长59公里,县内3条铁路、3条高速、2条国道纵横交错,正在规划建设的京沪高铁二线穿境而过,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五县叠加”之地,进入新时代以来利津县迎来了发展的良好机遇,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截至2020年12月,利津县共设立11个城市社区,管理服务人口万户、万人。11个城市社区分别为津兴社区、文津社区、新合社区、文苑社区、津苑社区、凤凰社区、利城社区、文昌社区、津城社区、凤仪社区、永利社区。其中,津苑社区管理服务人口2398户;文昌社区管理服务人口3272户;津城社区管理服务人口2919户;凤凰社区管理服务人口2382户;利城社区管理服务人口3523户;新合社区管理服务人1622户;文苑社区管理服务人口932户;津兴社区管理服务人口3125户;文津社区管理服务人口2952户;凤仪社区管理服务人口2748户;永利社区管理服务人口2786户。二、城市网格化治理组织架构在党的建设领导下,利津县积极有效的进行整合,建立全面覆盖利津县基层的社会网格化治理体系,首先将街道和乡镇行政区以常住居民1000人或300户左右划分基础网格;相对独立的大规模商务楼宇、工商企业、市场商圈、学校医院、公园景区、水田林草等区域按照每单位划分专属网格;小规模集中分布的区域可以就近划入其他基础网格或统并划分为专属网格,并根据标准规范统一对网格编码。基于社会治理网格化的现实需要,构建了县一级和乡一级的专门工作责任机构——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建立融合了综合治理、纠纷调解、城管指挥、服务管理4项职能融合一体的社会治理实战型枢纽平台。同时,围绕网格工作站以满足需求、便利合理、深入群众为基本原则,在全县范围内建设了网格工作站和网格驿站—“津•红”驿站。目前,已投入使用网格驿站27个。三、网格员队伍配备情况机构改革后,取消了政法委内设事业科室,新设了县委直属的县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编制14个,改革后事业编制增加4个,配备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工作人员7人。以“一格一员、一员多能”为标准,委托第三方劳务派遣机构在全县范围内选聘专职网格员共644名,其中农村专职网格员552名,城市社区专职网格员92名,专属网格员156名。(一)配齐配强专职网格员基于现实需要,每一个网格都要配备至少一位专职网格员。网格员的聘请方式选择公开选聘或劳务派遣,与设定条件相符的村两委成员、人民调解员、村民组长、社区工作者、警务助理以及优秀退伍军人都可以参选。(二)明确网格员职责网格员主要负责采集信息、巡查走访、政策宣传、事项监督以及便民服务;承担着采集基础信息、管理重点人员、排查安全隐患、调解矛盾纠纷、宣传法规政策、开展民生服务等工作职责。(三)积极发展网格协管员积极发动网格内平安志愿者、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热心社区事务的群众、楼栋长、物业服务人员、业委会成员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企业干部职工等担任网格协管员,参与化解矛盾纠、救助困难群众、协助教育特殊群众等工作职责。四、制度建设情况县委以制度机制为保障,严格贯彻省、市精神,为了对试点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并不断改进完善,制定下发了《利津县专职网格员管理制度》和《利津县网格员工作考核办法》,不仅保障网格员能够充分履行承担的职责,同时也要保证有合理的制度激励网格员更好的投入这一工作。(一)建立了组织领导制度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所在社区的网格长,主要负责组织协调网格内的服务管理和网格员日常管理等工作。(二)建立了上岗公示制度在网格设定的区域范围内选择醒目的区域和位置张贴网格画分图并且设置服务工牌,公开责任网格员的基本信息以及工作职责。统一制作发放网格员民情联系卡,网格员佩戴统一标识,方便居民联系,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三)建立了巡查走访制度全面推进每日进行工作走访巡查,每周进行分析总结,每月进行汇总研究的工作制度。确保每天网格员都要至少两次走访网格区域,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和分析排查,每个月至少进行一次隐患和矛盾的总结分析,并及时提报相关信息和成果。(四)建立了教育培训制度针对网格任务划分组建网格员团队,并且制定培训教育制度,针对教育培训需求搭配建设专职和兼职师资团队,对培训的内容和科目进行规范设计。围绕实战需求建立岗前培训以及短期轮训结合的培训和教育制度,逐步增强网格员的问题发现处理以及为群众提供服务的能力。(五)建立了薪酬保障制度所有专职网格员都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网格员工资原则上不得低于上一年度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具体由所在地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经费由县乡财政主要承担,市级财政提供一定补助。(六)建立了考核奖惩制度网格员考核的核心指标是巡查到位率、问题发现率、事件处置率等,建立完善的考核奖惩制度将考核结果与一网格员的绩效工资直接挂钩,每月进行一次考核,每个季度对考核结果进行累计考评,每年对全年表现进行综合评定,淘汰不合格者的同时奖励突出贡献者。五、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的做法及成效(一)搭建网格“精微”架构针对网格员巡查覆盖面大,信息摸排、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时效差的实际,探索出了“一网多层”的治理经验,真正深入群众,与群众建立密切的联系。全县总结推广凤凰城街道店子网格架构模式,即“社会治理主网格+主次街巷+住户”的三级网格层级,形成了每条街巷为1个微网格的网格精微管理模式。针对微网格治理加强力量建设,除了安排网格员之外,动员乡贤、党员、组长等作为街巷长,负责微网格事务,直接深入居民家中,做到排查安全隐患先行一步、化解矛盾问题先行一步、宣传动员群众先行一步。此外还进一步动员吸引社会志愿者发展多元治理体系,目前已经建立了包括网格长、网格员、街巷长、志愿群众在内的治理体系。截至2020年底,全县共有志愿群众和街巷长共计4150人。并建立《网格微治理议事协商规则》制度,发挥网格员与群众之间“见事快、知根底、易沟通”的优势,开展了“每日串串门”“遇事拉拉呱”“困难扶一把”活动,并把这些活动用制度固定下来,定期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对串门、拉呱、帮扶中发现的小矛盾、小问题及时处理在萌芽状态,对发现的重大矛盾、重大隐患等事项随时上报,及时启动主网格的闭环处理流程。2020年以来,微网格疏导化解矛盾纠纷1167起,群众满意率%。(二)健全常态化联动预防机制为提升全县网格治理的精准、精细、高效,从实战出发,从基层基础做起,从严抓实信息采集、联动处突、完善防控体系等工作。为摸清特殊人群、不稳定隐患、矛盾纠纷的底数,在对全县重点人群等17类信息搜集整理和核实导入的基础上,全面高效地进行人员和房屋信息采集,建立了常态化信息更新录入制度,实现电子版、纸质版、平台版3种信息同步更新。截至2020年12月,全县共采集信息万余条。同时,将211名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254名社区服刑人员、312名邪教人员、145名涉稳人员全部纳入管理,有效提升对社会特殊群体的管理力度。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明确了县直部门和乡镇街道之间的管理和职能边界,建立了合理的分工体系,确保权责一致,同时制定了问题的闭环处理流程规定,将网格化治理与属地管理有效对接。为了进一步提高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的效率,基于已有“乡呼县应”机制,各网格中心联合综合执法、派出所、司法所以及环卫所等10个部门组建治理执法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