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探析跨境电商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其行业态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瞬息万变,挖掘其中具有隐匿性的思政元素是高校当前面临的挑战。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新时代背景下,电子化和数字化推动传统外贸转型升级为跨境电商,传统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该行业与时俱进的要求。因此,探究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教学路径,对高校培养德才兼备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新时代“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的制约因素1.现代化教学手段不足首先,高校运用现代科技更新教学手段的意识薄弱。利用新时代的信息化技术和媒介,能够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育人效率。然而,各级各类学校依然遵循传统的育人观念,忽视利用科技将思政元素嵌入培养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全过程的重要性,导致融合教学的效果和可控性较差。其次,高校运用现代科技更新教学手段的能力欠缺。跨境电商是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行业,高校不仅需要提供符合跨境电商专业的教学组织形式,还需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探寻促使跨境电商课程思政融合教学实现情理交融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当前缺乏相关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成果,相关高校不知如何将科技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导致高校培育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与社会迭代更新的发展需求不匹配。简言之,现代化教学手段不足制约着“电商思政”融合教学的发展。2.思政元素的隐匿性较深跨境电商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其行业态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瞬息万变,挖掘其中具有隐匿性的思政元素是高校当前面临的挑战。在推行思创、专创、科创、产教等四创融合理念的素质教育新时代,跨境电商课程思政融合教学要求教育观念全局化与教育主体多元化。第一,教育观念不够全局化,“大思政”的育人格局发展受限。长期以来,传统的跨境电商人才培育模式仅注重学生的技能。目前依旧有部分教育者认为跨境电商课程思政是毫无交集的平行线,殊不知,任何一门专业课程都蕴含丰富思政元素;此外,跨境电商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缺乏体系,存在思政元素混乱的现象。第二,教育主体的单一化使“孤军奋战”进一步加深。教育部在《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倡整合多元的育人主体,推进协同育人,提升育人实效。思政元素的隐匿性要求“电商思政”融合教学的形式越来越丰富,但多方育人相关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和项目并不完善;同时,跨境电商相关的社会力量参与度不足,导致“电商思政”融合教学难以获得多维空间和实践场域。3.部分学生的意志力不强跨境电商课程思政融合教学十分考验学生的自我意志力。为什么当前的抖音短视频、网络游戏对学生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瓜子理论”(Reinforcementtheory)向我们展示了及时强化与及时反馈的魅力。有学者认为,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利用多巴胺的作用,明确学习任务,再及时给予学习反馈就能够使学生投入学习并产生共性化的结果。然而,除了利用“嗑瓜子效应”带来的积极作用,高校还需避免相应的负面影响。新时代的跨境电商专业学生作为网络世界的“原住民”,对PC端与移动端的使用率极高,但对于博眼球的各类网络副产品缺乏自控力,不自觉陷入了流量陷阱。另外,新生代普遍习惯使用互联网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追逐张扬和个性,他们的价值取向日渐多元化,自我意识愈发强烈,这在一定程度上既削弱教师作为教育者角色的权威,也提升了“电商思政”融合教学的要求和难度。可见,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并培养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延迟满足的自律性与自觉性。二、新时代“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的优化路径1.发挥教学影响的中介作用教学影响是教育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实现教育这一双边活动的中介。跨境电商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的路径应随着高新科技的普遍应用而进行信息化的转变,依据教育部指导纲领提出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在知识传授环节,教师可以借助超星学习通、慕课、课堂派等移动教学工具拓展跨境电商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的空间,通过多元的教学设计,完成预习、讲解、测试、答惑等方面的教学工作,让学生愉快地掌握知识。在能力培养环节,教师可以利用跨境电商实训平台,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指导学生熟悉跨境电商选品、销售等流程,将职业道德与素养等思政因素无痕嵌入平台中,使学生在知行合一中领悟思政价值。在价值塑造环节,回顾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环节不仅有助于学生复盘跨境电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能提升移动教学工具延展融合教学的维度。教师应结合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革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商业发展动态、行业报告等网络资源,开发“电商思政”案例,并开放移动教学工具的讨论、投票、问卷等功能,将德育的思想价值贯穿跨境电商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的始终。此外,教师还应将课程思政这一教育教学理念融入学生的生活中,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时作出相应的教学调整。2.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跨境电商课程思政融合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自主体悟思政原味和真味。一方面,教师应提升自身德育意识与融合教学的能力。教师要践行终身学习理念,定期参与观摩、研讨、培训等思政教学活动,掌握以德育人的相关理论和原理,切实提高德育意识;此外,还需结合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如,挖掘跨境电商概论、网络营销、跨境电商物流、商务礼仪等跨境电商核心课程的思政元素,不断探索、优化融合教学的路径,提高“电商思政”融合教学的水平。另一方面,为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教师应作为多方育人的主导者。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依赖高校和教师,而是需要高校、企业与政府三者进行联动与合作。跨境电商课程思政融合教学要以协同企业和高校为一体的紧密育人方式,以社会责任推动电商思政校企合作制的建立。尤其是企业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代表,应以身作则,主动撑起培育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个人修养等义务,相关政府部门应监管校企的协同育人职责是否落实到位,共同创造适合跨境电商学生成长成才的环境。同时,教师主导多方的育人力量,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跨境电商教学中,使“思政音”入耳入脑入心。3.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主张“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即以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经历对其进行教学,“行动后学习法”(ActionAfterReview)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往往使学生将内化的思政教育外化于行动的成效更大。教师要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承认受教育者在“电商思政”融合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延迟满足的自律自觉性。首先,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跨境电商课程思政融合教学要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激发学生自主了解、调研、讨论、分析当前跨境电商行业动态,探索市场发展需求和趋势,鼓励学生产生创新性的想法和观点,引导其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中做好职业规划,树立民族复兴的理想。其次,学生是独立的人,跨境电商课程思政融合教学要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校企合作制中,高校通过与第三方平台经营者、支付企业、物流企业、境内服务商等跨境电商相关的社会力量进行合作,如,设立实训基地、开发实操项目、推动服务创新,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进行市场分析、客户定位、运营管理的能力,助力学生开拓视野、转变思维、解决问题、激发潜能、创新实践。如,在选品、客服、美工、营销、物流等课程模块,激发学生以低廉的推广成本进行高质量引流、以合法且高效的运营手段提升转化率和利润率、以和谐的方式维护客户与店铺的长期关系,培育学生成为具有分析、沟通、营销、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践行思政的知行合一,提升政治素养,实现“思政音”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同时,学生也是发展的人,跨境电商课程思政融合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要求学生撰写每一个阶段的实训心得,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通过总结并分享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所得,互相产生灵感碰撞,自主提升创新意识。最后,由教师整合思政内容,使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全面发展综合素养与能力。